关于古代中国海南的海上贸易,由于文献记载的阙如,几乎都局限于朝贡贸易。文献上只有谈及海盗时,于无意中透露出一些海商的史迹。从南海交通的早期文献记载《汉书·地理志》看,西汉朝廷曾派遣船队从徐闻、合浦港出海,船队沿北部湾海岸航行,海南岛处于航线的左边,船队当是擦边而过,未必上岸。海南岛成为丝路的途经地,恐怕要到公元3世纪,孙吴开通了自广州起航,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地的便捷航线之后。
关于唐代中期海南岛海上贸易的情况,唐代文献中有一些零星的记载。现摘抄三则较为典型的资料如下。
真人元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
(鉴真一行)到振州江口泊舟。其经纪人往报郡,其别驾冯崇债遣兵四百余人来迎。引至州城,别驾来迎……迎入宅内,设[斋]供养。又于太守厅内,设会授戒,仍入州大云寺安置。其寺佛殿坏废,众僧各舍衣物造佛殿,住一年造了。别驾冯崇债自备甲兵八百余人送,经四十余日,至万安州。
州大首领冯若芳请住其家,三日供养。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舶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
行到崖州界,无贼,别驾乃回去。荣睿、普照师从海路经四十余日到崖州,州游奕大使张云出迎,拜谒,引入。令住开元寺。官寮参省设斋,施物盈满一屋。……
彼州遭火,寺[并]被烧,和上受大使请造寺。振州别驾闻和上造寺,即遣诸奴,各令进一椽,三日内一时将来,即构佛殿、讲堂、砖塔。[椽]木[有]余,又造释迦丈六佛像。
上文叙述鉴真和尚于唐天宝七年(748)十月十六日第五次东渡日本之行,遇飓风,漂流17天,至“振州江口”(振州即临振郡,郡治于今三亚市崖城镇;江口,指今崖城镇宁远河口),再从临振郡、万安郡(郡治在今陵水)至珠崖郡(今琼山)
此书作者真人元开,乃日本天智天皇的后裔,著名的文学家,佛教居士淡海三船(722~785)。他是在鉴真亲信弟子思讬写的《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简称《大和尚传》)一书基础上,受作者之请求,简化、加工而成的。成书于779年,即鉴真圆寂后16年。此书所记载的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
房千里著《投荒杂录》“陈武振”条记载:
唐振州民陈武振者,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先是西域贾漂舶溺至者,因而有焉。海中人善咒术,俗谓得牟法。凡贾船经海路,与海中五郡绝远,不幸风漂失路,入振州境内,振民即登山披发以咒咀,起风扬波,舶不能去,必漂于所咒之地而止,武振由是而富。招讨使韦公幹
房千里:《投荒杂录》“韦公幹”条记载:
(琼州)郡守
房千里于唐文宗朝(828~840)谪任岭南高州刺史。与引文中的当事人韦公幹同朝为官,且其任所高州与琼州相邻,分处琼州海峡的两岸。以上所引的资料,显然是他据传闻而撰写,似无个人好恶掺杂其间,其史料的真实性当是很高的。
以上征引的文献资料,虽是历史的片断,却透露出丰富的信息。现试作如下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