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另一场以智能手机及智能手机中的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革命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手机APP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中国的公益。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可以满足人们咨询、购物、社交、娱乐、搜索等一系列需求。2008年7月,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宣布App Store正式上线,打破原来的纯封闭模式,向第三方开发者敞开一扇半掩的大门,通过集成优质APP,推出App Store。如今APP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电话不用拨号,用微信可直接语音对讲,还没有通话费,流量费也极低;手机社交也变了,不只是用QQ、微博;饭店、加油站、银行、便利店秒秒钟就能找到;阅读变得很容易;打车也异常方便;随时随地可进行购物、支付;水果忍者、会说话的TOM猫,短时间内能聚起大量用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呈爆发式增长,以苹果手机的App Store为例,苹果公司于2008年推出App Store,最初只有不到500个APP应用,但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个数字增长到500000,累计下载次数高达15亿次,而该数字仍在以几何级数增长着。目前比较著名的App营运平台有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诺基亚的Ovi Store,微软的Windows Store,黑莓的App World等。人们称,APP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一切。传媒学者麦克卢汉曾说:“在这个世界里,空间和时间的差异在电视、喷气飞机和电脑的作用下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同步的、‘瞬息传播’的世界,一个完全重新部落化的深度卷入的世界。此间的一切东西都像置身于电力场中一样互相共鸣在这个世界上。”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APP的兴起让这种深度卷入更加彻底、碎片化,每个人的思维、行为方式都随之发生巨变。据通信世界网讯(CWW)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Gartner分析师预测,2014年,中国市场上将销售4.435亿部手机,而使用中的手机将超过10.75亿部。
“得移动互联网者得天下”、“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场券”成为商业圈中的共识,对中国公益来说,APP的重要性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不断变化,公益也随之发生变化。公益组织、企业和公众在参与公益时有意无意地开发、运用了各类APP,遍及公益领域的各个方面。较早可追溯到2008年“5.12汶川地震”,不仅网络捐赠进入“爆发期”,使至今超过5亿人次的网民参与网络捐赠,更让上亿用户在“5.12汶川地震”这一突发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中通过博客、论坛、QQ、贴吧和新闻点评等上传和传播灾区最新报道,有文字、数字、图片和视频。一时间,透过央视直播看现场,互联网在线参与讨论成为一种景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特有的瞬时传播和深度卷入,很快在网上产生了巨大的场效应。这些都深刻地凸显了移动互联时代APP的特点。APP的公益用途使得整个公益领域向移动互联网靠拢,各类具有公益功能的APP使普通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置身公益,新的公益思维、公益前景对传统公益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