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包括述评)作为媒介常用的一种以发表意见为主而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的新闻体裁,历来在我国的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进入新时期后,经过“拨乱反正”的党报新闻评论,无论在议题的设置上,还是在说理的态度与方法上,或者是在文风的表现上,都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传达政策、引导舆论、释疑解惑、激浊扬清的“旗帜与灵魂”的作用也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效了。但是,在这一历史表象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新时期的党报评论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新旧问题总是交汇碰撞,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矛盾表现得异常复杂,出现许多斑驳繁杂、光怪陆离的社会“怪胎”。有些事情,积重难返;有些事情,风起苹末;有些事情,似是而非;有些事情,又往往令人困惑丛生、百思不解。这都给党报评论的“说话”(说什么,怎么说)设置了“难关”。其次,随着媒介市场的繁荣,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高新技术带来的“网络传播”的冲击波,如电子论坛的出现与普及,各种意见性信息(评论)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抢夺新闻市场的“先机”,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对党报评论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最后,当前受众的心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读者在阅读报刊言论时,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收者,他们会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来自报刊的言论。读者的这一变化,自然对党报评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如何重新定位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如何奉献给读者内容与形式完善统一的言论作品?这是需要每一个党报评论员认真思考并且努力实践的问题。《湖北日报》在20世纪末重头推出了“新世纪展望”系列述评(一组5篇,见该报12月22日、23日、25日、28日、29日头版),应该说,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欣慰的、十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