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公共新闻活动的实践辨析
在线阅读 收藏

公共新闻运动(public journalism或civic journalism)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和政治民主运动。它是一种新闻思想、新闻方法和新闻实践的综合体。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的创始人是纽约大学的教授杰伊·罗森和记者梅里特。他们认为:公共新闻的概念起始于对新闻与民主处于危机中的共识。作为对新闻大众哲学进行反思的严肃力量,公共新闻证明了在新闻机构内部存在某种带来活力和具备更新能力的力量。1373666

公共新闻目前尚缺乏一个公认的概念。对此,公共新闻的倡导者认为:对于一个正在兴起的新闻样式,过早地确定其概念无益于其进一步的发展。1373667

尽管如此,杰伊·罗森仍然为公共新闻设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公共新闻学是新闻行业每天都要经历的日常之事而不是偶尔为之的,它要求从业记者:①将人民看作是公民、公共事务的潜在参与者,而非受害者或旁观者;②帮助政治团体解决其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问题是什么;③改善公共讨论的氛围,而不是坐视它的恶化;④在我们的关注下,使公共生活变得更好,实现公共生活的目标。如果记者能够找到某种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他们便能及时地恢复公众对于媒体的信心,使日益离散的受众回归媒介,重新树立一种理念,以一种更加坚定的方式来捍卫美国民主,而民主是新闻媒介享受新闻特权和新闻保护的根本所在。1373668

作为一场新闻改革运动,公共新闻运动的发轫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公共生活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民主生活和媒介生态;另一方面,媒介生存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报纸生存面临严峻的现实经济压力。1993年,PEW公共新闻中心建立并筹办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同时,美国各地的新闻界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公共新闻运动,随后公共新闻运动扩散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中国,新闻界和学术界也开展了对于公共新闻的探索活动。2004年,蔡雯教授在《国际新闻界》上刊登了一篇介绍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的文章,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对公共新闻运动的最早介绍。2004年《南方周末》刊登《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文章,认为电视节目“1860新闻眼”正在实践着“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转向。文章列举了“1860新闻眼”几次公共新闻的实践活动,如“马能不能上马路?”“江苏省公推公选直播”“看病例行体检该由谁埋单?”“南京公用事业,还有多少价要涨?”“国庆长假要不要提前放?”等。“越来越多的公共话题出现在‘1860新闻眼’,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话题都被政府列入改革议事日程。”13736692004年7月一篇题为《“南京零距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建构》的文章,也把“南京零距离”同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联系起来,认为“‘南京零距离’的公民新闻意义主要体现为自上而下的公共意识正在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公众话语”1373670。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撰文《公共新闻:中国电视的第二次革命》。这些文章大都认为中国已经开始了公共新闻的实践活动,公共新闻超越了前一阶段盛行的民生新闻而成为目前国内媒体(尤其是省级卫星电视)新闻改革的重要出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