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兴趣的转移,笔者曾打算对科举的探索暂时告一段落,近期更不愿写以此为题材的、出力不讨好的书评。但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宣德教授的大作——《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以下简称“吴著”,涉及的该书内容仅表页数)后,自己又改变了主意。因为,第一,笔者曾经的一个期待终于实现了——当代中国大陆学人对科举、历史人文地理(本文特指社会文化部分)进行量化研究时,首次在计量上所花的工夫达到或超过张仲礼、何炳棣那一代。根据自己长期浸淫于计量史学的体会,吴著考证工作的质与量,已不逊于张、何;吴著的问世,标志着在这方面,中国大陆学者“技不如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被量化考核弄得焦头烂额的当今中国历史学界,吴著的出现可谓是个奇迹,值得鼓与呼;而吴教授“出淤泥而不染”的苦旅精神,更应是我等学习的楷模。第二,吴著对科举的评估谨慎又低调,尤其是对进士的地理分布与区域文化、教育究竟有多大联系的全方位质疑,引出了诸多问题——从统计对象的选择到方法的运用,至科举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等,对此进行反思与互动,既应是吴氏的意愿,也可能有助于明代进士地理分布乃至科举与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