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处东北平原核心区域,生态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粮食、畜产品、长白山特色农产品生产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春玉米、优质粳稻、优质大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已达600亿斤水平,2011年达到634亿斤。粮食单产、人均产量、调出量多年处于全国之首,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吉林省还是国家规划的肉牛、生猪、肉羊优势产区,是出口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动物无规定疫病示范区。2011年,猪、牛、羊年末数分别为989.3万头、423.7万头、391.6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43.9万吨、95.3万吨和46万吨;养殖业产值1074.5亿元。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通过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上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消费、畜牧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保障13亿以上人口的食物安全,是国家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国家制定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吉林省制定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承担着优质玉米、优质粳稻的增产任务。《吉林省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提出“到2015年,重点产业和主要作物品种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全面建立”、“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玉米、水稻、大豆自有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50%、90%、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等目标。为此,研究农业科技发展问题任重而道远。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中的涉农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章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涉农项目为对象,以提高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涉农项目对全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撑能力为目标,从项目结构、项目效益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分析发展现状,根据《“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吉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和前期研究成果,判断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发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涉农项目结构优化的未来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