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院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业务人员考核条例(试行稿)》。
1月18~21日 院第一届第四次党委全体扩大会议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召开,党委委员及列席代表共94人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梅益代表院党委常委对《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要点和起草过程作了详细说明,与会代表对文件进行了讨论。会议由党委书记宦乡主持。
2月3日 院党委召开院党委委员、各所党委书记和所长联席会议,传达中央七号文件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月22日关于精简机构的讲话。会议由梅益主持,他代表党委常委就我院如何贯彻七号文件和胡耀邦讲话精神,做好准备工作作了布置。宦乡和马洪对精简机构、轮训干部的重要意义作了发言,马洪还传达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国务院上半年的工作安排。
2月4日 胡乔木就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边疆沿革史研究和对外友好活动方针问题致函李先念、赵紫阳、黄华、朱穆之,“建议中央指定现有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进行长期研究,并下决心出一批书,这样才能培养新的专业人才,才能使我遇到有关问题时便于应付”,避免“临时抱佛脚,事后就撒手,致资料无法积累,人才日见凋零”。3月6日,李先念批示“同意胡乔木的意见,应该重视关于中外关系史和中国边疆沿革史的研究工作”,并指示“由宦乡同志主持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把这件事统一管起来”,“研究改进措施,加强这方面工作”。3月15日,宦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开展我国边疆沿革史的研究工作听取意见。3月25日,边疆沿革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宦乡主持,赵复三、徐达深、梁寒冰、林甘泉、余绳武及复旦大学谭其骧、厦门大学吴志生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边疆史地学会”,明确了学会的任务。
2月5日 我院主管的中国史学会和南开大学在我院近代史所联合举行郑天挺学术思想讨论会。会议由刘大年主持,张友渔出席并讲话。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介绍了郑天挺生平和学术思想。夏鼐、白寿彝、梁寒冰等和京津地区300人出席会议。
2月8~10日 于光远主持召开外国政府体制研究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座谈会。法学所、经济学所、政治学所、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筹备组人员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宪法修改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编制委员会、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单位。
2月17日 著名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副主任,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潘梓年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邓颖超、王任重、胡乔木、许德珩、史良、刘澜涛、陆定一、李维汉、程子华等送了花圈。追悼会由副院长张友渔主持,副院长宦乡致悼词。
潘梓年,1893年生,江苏宜兴人。192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上海北新书局主编《北新》、《洪荒》等进步刊物。30年代初历任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负责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重庆筹办中共机关报刊《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任《新华日报》社长。1947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被派往河南筹办中原大学,任中原省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5月调武汉,先后任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文委副主任兼高教局局长。1954年调中国科学院,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哲学研究所,并筹备出版《哲学研究》。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和分党组书记。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捕入狱,1972年4月10日在狱中去世。
潘梓年一生著译甚丰。主要著作有《文学概论》、《逻辑与逻辑学》、《大家来学点哲学》、《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等。报刊文字收入《潘梓年文集》。
2月22~23日 由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数量经济研究所和陕西省科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数量经济学首次讨论会及全国数量经济研究会首届年会在西安举行。许涤新致开幕词,于光远和马洪作了书面发言,孙冶方作了录音讲话。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数量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实际应用分析报告120多篇,体现了我国在研究与应用数量经济学方面可喜的成果。
2月25日 研究生院198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梅益、宦乡出席开学典礼。宦乡、研究生院副院长温济泽等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宦乡在讲话中说,研究生院到现在还挤在一个很小的地方,连上课的条件都不具备,在这点上应该向大家表示歉意。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导师们、老师们、同学们能够坚持工作、学习,对于同志们献身社会科学的精神,我们表示非常钦佩,这表明我们研究生院有很好的校风。他希望同学们:
第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管学的是哪一个科目,一个共同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所谓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说每个字、每一句话都照搬,而是说我们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当前的问题。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不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个事我们非做不可,如果不做,中国的社会就不能前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我们的制度就不会好。我们在经济上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走出一条新的、中国式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政治上也要建立一个同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希望同学们能建立这样一种雄心壮志,能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决中国当前的实际问题。
第二,希望同学们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尽量广博些,在广博的基础之上做到专。不广、不博,你就不能深。希望大家能够一方面熟悉本学科的情况、社会科学一般的情况,同时也希望学一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一点技术科学方面的知识,使我们不但在社会科学方面真正做到广博,而且在整个科学的领域里,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功底,同时还要专,在广博的基础上做到专;另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文学修养上加以注意,就是说能够很好地运用中国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培养我们对人类、对国家、对我们社会重大的责任感。
★院党委批复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同意该所由城乡建设部和我院双重领导,以部办为主;所的任务和人员编制,由国家建委审定。
2月25日~3月4日 我院主管的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出席开幕式,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到会讲话,研究会顾问马洪、孙冶方分别提交了书面发言和讲话录音,副理事长孙尚清致开幕词并作了学术报告。年会修改了研究会章程并改选了理事会。于光远、孙尚清继续当选为会长和常务副会长。年会期间,国务院技术研究中心决定,同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等六个学术团体建立稳定的联系,并准备把一些同国家建设直接相关的专题委托这些学术团体进行研究。
2月26日 梅益主持召开院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央13号文件《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并根据文件精神和胡乔木25日提出的意见,就院的领导体制及老干部退居二线问题进行了讨论。马洪、宦乡、张友渔、石西民、杨克、温济泽、孙耕夫、赵烽、李彦、王亚琳等出席会议。
3月1日 由我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组和中国政治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期全国政治学讲习班在上海复旦大学开学。参加这期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有关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和党政机关的60名学员。这是恢复、重建政治学科的一项积极的实际措施。
3月10日 马洪主持召开经济学科片会议,传达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天津工交会上的报告和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最近关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两次讲话,要求各所贯彻讲话精神,加强对经济效益和计划经济的研究和宣传。通过《要报》及时向中央反映情况。马洪还谈了院党委常委会关于院领导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3月15日 院召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座谈会。会议由梅益主持,于光远、宦乡、马洪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就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问题进行了讨论。
3月20日 我院主管的外国文学学会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笔会联合举办德国伟大诗人歌德逝世150周年纪念会。副院长周扬出席纪念会。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冯至在会上作了题为《更多的光》的长篇学术演讲。
3月23日 我院批复同意文学研究所协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月24日 院党委召开各所党委正副书记、正副所长联席会议,梅益代表党委常委就我院机构改革的初步方案作了详细说明,宦乡、马洪、许涤新、陈翰笙等作了发言。25日,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讨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机构改革问题的初步方案》。
4月26日,院党委向中央书记处报送了《关于我院机构改革问题的请示》。《请示》中对院机构改革提出如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