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5月7日 院科研局呈中央书记处的《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中国社会科学》一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采用。
5月10日 中央宣传部函复我院党组,同意将文学研究所代管的《作品与争鸣》月刊划归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5月16日 副院长汝信主持召开院科研体制改革小组第一次会议。蒋一苇等10多人到会。会议就改革方案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5月16日~11月30日 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应我院邀请来华访问。在华期间,她先后访问了12个省的25个城市。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并宴请了她,梅益参加了会见。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5月 由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部组织编写、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正式出版发行。
★由夏鼐主编、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出版,该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考古的最为权威的综合性著述。
6月4日 文化部批准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自1984年起创办《农村经济》月刊,公开发行。该刊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论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各级从事农村经济工作的干部、科研人员等。
6月5日 我院科研大楼主楼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4656平方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
6月6日 应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来北京访问,并作了学术报告。院长马洪会见并宴请劳伦斯·克莱因。
6月9~17日 “2000年的中国”讨论会在北京举行。院长马洪出席并讲话,副秘书长孙尚清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2000年的经济》的报告。
6月16日 以副院长汝信为团长的我院代表团一行4人离京赴奥地利访问,签订两国间第一个社会科学合作交流协议。随后转赴荷兰,同荷兰社会科学机构续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
6月16~25日 根据中西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以西班牙教育部国务秘书卡蒙娜·比尔希利为首的西班牙教育部和大学代表团一行4人来华访问,与我院商谈两国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事宜和有关问题。1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6月26日 由我院和外交部联合召开的纪念《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发表1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国际俱乐部举行。院顾问宦乡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77国集团纽约主席、墨西哥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奥斯·莱多代表外宾做主旨发言。印度、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阿根廷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驻华大使在会上发言。
6月30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主持召开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史》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院顾问于光远作了关于体制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报告。与会代表就本书包括的范围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来自我院以及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编译局等单位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
7月1~7日 院顾问张友渔在天津参加并主持全国行政科学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法学会和天津行政学会等单位联合召开。我院院长马洪于7日去天津,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作报告,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7月6~13日 法兰西科学院院长、巴黎大学总校长埃莱娜·阿尔韦娜夫人以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来华访问。国际史学会是拥有80个会员国的国际历史学界的权威组织。在京期间,赵紫阳总理会见了埃莱娜·阿尔韦娜。
7月12日~8月8日 应我院邀请,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史》编委会编辑、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得里·莱蒙·麦克法夸尔教授来北京访问。8月7日,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会见了麦克法夸尔。
7月25日 由院人文公司举办的“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为开幕式剪彩并会见了日本图书出版界友好访华团。梅益、孙耕夫出席了开幕式。梅益在会上讲了话。晚上,梅益、孙耕夫、吴介民等出席人文公司为日本书展举行的招待会。
7月30日 应我院邀请,美国熊玠教授夫妇和杨力宇教授一行来访,为期半个月。8月3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北戴河会见了熊、杨二人。
7月31日 中央组织部下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任免名单:刘导生任主任委员、党组书记;陈原任副主任委员;陈章太任副主任委员、党组副书记;王均任副主任委员;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周有光任顾问;免去董纯才的主任委员,胡愈之、张友渔、王力、吕叔湘、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的副主任委员职务。10月16日文改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文字改革工作。主任委员刘导生在会上讲话。
7月 文化部先后同意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月刊,更名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村经济》更名为《中国农村经济》;历史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办的《清史研究通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数量经济技术译丛》、西欧研究所主办的《西欧研究》自1985年起公开发行。
8月16日 我院关于新闻研究所筹备成立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三S研究会”)一事向中央宣传部呈送报告。9月3日,中央宣传部批复我院:“原则上同意成立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该会归口你院领导,以你院新闻研究所为依托单位。”9月20日,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邓颖超为成立大会写了贺信并出任名誉会长,王炳南担任研究会总顾问,黄华为会长,爱泼斯坦等为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以及伍修权、夏衍、李锐等领导和著名学者出席了成立大会。
1986年7月30日,院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告,称三S均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三S研究会以全国记协作为挂靠单位较为合适,并称这个意见已得到会长黄华同志的赞同和全国记协党组的同意。8月16日,中央宣传部复函我院党组,同意中国三S研究会今后以全国记协为挂靠单位。
8月19~26日 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和兰州大学联合召开“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学术讨论会”。会议探讨了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8月25日 应我院邀请,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我院作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学术报告。汝信、温济泽、邢贲思和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的120多人出席报告会。
8月 文化部同意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工业经济学会联合创办《中国工业经济学报》季刊;同意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自1985年起创办《消费者》月刊;同意我院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9月3~4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批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曾三、副组长梁寒冰,成员刘大年、李治敏、牙含章、朱士嘉等,以及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武汉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负责人共15人参加了会议。
9月5~16日 应我院邀请,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副行长菅正保为团长的日本城市经济考察团一行8人来华访问,与我国学者讨论城市经济问题。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会见了代表团。
9月8日 由经济研究所主持召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讨论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写《政治经济学》问题。院顾问许涤新参加会议。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主持会议。有关省市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9月8日~10月5日 应美中学术交流会和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邀请,以副院长刘国光为团长的我院经济学家代表团一行10人赴美国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了美国80年代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信息的组织和运用,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形成的程序等,并就双方今后在经济领域学术交流的方式及前景进行了研究。
9月24日~10月6日 院团委在科研大楼举办全院首届青年科研人员成果展览。
9月30日 院团委受团中央委托,在院外宾接待室举行仪式,欢迎应胡耀邦总书记邀请来华的日中友好学术交流协议会、朝日中国文化学院、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日本青年25人,并宴请日本青年代表。梅益、汝信、孙尚清、赵复三、孙耕夫等领导参加了欢迎仪式和其他活动。
10月6~11日 由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南亚研究所共同组织召开的印度文学讨论会在杭州市举行。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羽出席并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亚所部分人员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研究印度文学的专家共约80余人。
10月10~18日 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共13个民族、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多位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梁寒冰主持了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领导最近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听取了有关民族问题、民族政策问题、民族地区地方志编纂工作问题的专题报告,交流了各地修志工作的经验,并对《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10月12~17日 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和《财贸经济》编辑部在南京联合召开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4个问题:(1)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地位;(2)继承他的科学遗产,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流通理论;(3)社会主义流通与计划经济;(4)如何科学地组织社会主义流通。
10月15~23日 我院主管的外国文学学会在烟台市召开第二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当代外国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工作,讨论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艺理论、思潮、流派、发展倾向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来自全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近200人出席会议。
10月16~21日 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美国国际研究协会在重庆共同举办了世界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学术讨论会。12日晚,院长马洪宴请了14名参加会议的美国成员。
10月19日 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哲学家、逻辑学专家金岳霖因病在京逝世,终年89岁。
金岳霖,字龙荪,1895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1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1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之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游历。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会顾问,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金岳霖文集》
金岳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罗素哲学》等,其中《知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论著辑成《金岳霖文集》4卷。
10月21日~11月17日 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邀请,秘书长梅益率领我院代表团一行5人赴德、匈访问。23日,我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在两国政府于1984年5月10日签订的文化科学合作协定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在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科学合作和交流的愿望及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合作协议》及其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之间进行对等的、不支付外汇的学者交流的组织及物质条件》。11月4日,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的备忘录》。11月15日,梅益代表我院和匈牙利科学院在布达佩斯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及其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的财务规定和技术条件》,还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1985~1987年的社会科学合作执行计划》。
10月22日 经济学科片各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同来华访问的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进行座谈,介绍了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晚上,院长马洪举行宴会,欢迎埃切维利亚访华。
10月25日 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会见来访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谢佛和该校中国交流处官员吴甦,双方商定,由该校帮助我院研究生院在1985年9月举办英语培训中心。1985年10月22日,英语培训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第一期英语培训班开学典礼,副院长赵复三、副秘书长吴介民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该中心专门培训出国留学进修人员。
11月2~9日 应我院邀请,日本友好人士樋口寅一郎先生的遗孀樋口美枝子夫人率“樋口寅一郎文库”赠呈访华团一行15人来华进行访问。樋口夫人遵其丈夫遗嘱,将所藏4000余册图书捐赠给我院日本研究所,并参加了赠书仪式。3日晚,副院长汝信、副秘书长赵复三在人民大会堂为樋口夫人举行了欢迎宴会。
11月10~15日 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昆明联合召开农村雇工问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詹武主持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农村中的党员雇工问题。
11月12日~12月15日 哲学研究所举办“哲学现代化”讲座。前来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党校的教师和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人员共400人左右。讲座共分40次,系统地讲授了我国四化建设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提出的哲学问题,并介绍了当代世界各国哲学发展动向。
11月15~19日 我院民族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关于种族隔离制和种族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原因的非正式专家协商会议”,中外专家共29人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静仁会见并宴请了与会学者。作为会议的继续,外国代表在19~24日到云南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进行了访问。
11月20~22日 副院长汝信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第17届大会,并当选为该会副主席。
11月23日~12月1日 应我院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派遣的日本经济界访华代表团一行9人在团长、三菱土地株式会社董事会长、经济同友会干事中田乙一的率领下,来华访问,主要了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并与有关学者进行交流。26日,国务委员张劲夫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11月26~30日 中国西欧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会围绕“西欧政治经济形势”、“西欧社会福利制度”题目展开,全国各地13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30日,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中国西欧学会章程。院顾问宦乡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徐达深当选为会长。
11月 我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在武汉联合召开长江综合开发战略学术讨论会,中央有关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长江流域各省人民政府的代表120人与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长江综合开发利用,包括开发长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等。
★文化部批准研究生院主办的《学习与思考》双月刊自1985年起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批准政治学研究所自1985年起创办《政治学研究》季刊,公开发行。
12月7日 院任命常明生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同年,院党组任命的干部还有:1月23日,经国家机关党委批准,任命卢华为院机关党委书记。1月31日,任命商恺为新闻研究所所长,免去张黎群青少年研究所所长职务。3月3日,任命浦山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分党组书记,任命商恺为新闻研究所分党组成员,免去张黎群青少年研究所分党组书记职务。5月10日,任命林甘泉为历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免去梁寒冰的历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职务。6月29日,任命赵勇增为拉丁美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
12月8日 应国际宪法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瑞士宪法学协会秘书长弗雷内先生的邀请,院顾问张友渔出席国际宪法学协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和关于“国家权力分散”问题的圆桌讨论会并提交了题为《关于中国的地方分权问题》的报告。
12月10~16日 应我院邀请,以事务局局长、众议员伊藤茂为团长的日本社会党社会主义理论中心访华代表团一行5人抵京访问。13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会见了代表团。
12月12~14日 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建所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副秘书长孙尚清代表院领导到会祝贺。
12月15~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顾问王平、副局长李文泉与法国对外关系部对外文化、科技交流总司副司长吉尔曼先生等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双方肯定了1984年两国社会科学交流所取得的成果,共同制订了1985年的交流计划,并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对外关系部关于1985年中法社会科学交流项目的会谈纪要》。
12月16~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召开的“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在香山饭店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到会祝贺并讲话。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研究讨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以及两院的研究生院相互交流和协作等问题。
12月20日 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举行庆祝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秘书长梅益到会祝贺。中国作家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的领导和学者共200余人出席。
★我院和团中央决定撤销青少年研究所。其工作人员成建制地全部划归我院社会学研究所,设立青少年研究室。
12月28日 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由院长马洪主持,主要讨论了1984年科研工作小结和1985年科研工作改革的意见,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实行所长负责制的几点意见》、《试行聘任制的几点意见》、《研究课题责任制试行办法》等文件。1985年1月14日颁布试行。
');" class="a2">收藏1月3日 胡乔木在中央党校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讲话。讲话阐述了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1)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2)依靠什么思想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前进;(3)为什么要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4)能否用“异化”论的说法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消极现象。
1月4日 院党组第一书记梅益、第二书记马洪主持召开整党工作指导小组会议,研究我院整党工作的安排。1月6日,院党组发布《关于成立院整党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整党工作指导小组由梅益、马洪和党组成员吴介民、副秘书长孙耕夫、纪委书记杨克及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主任赵烽、整党办公室主任卢华组成。
1月14日,院党组向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报送《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整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3月19日,梅益代表院党组就整党中对照检查的结果向全院党组织和党员作了情况通报。
3月26日,梅益同志代表院党组作了整党补充检查通报。
5月25日,院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向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宣教口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呈送《关于我院当前整党工作情况的报告》。
7月19日,院党组在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院所两级党员干部大会。会议由党组成员刘国光主持,梅益、马洪和党组成员孙耕夫在会上做了个人对照检查,同时下发了其他几位党组成员的个人对照检查摘要。
7月25日,院党组在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各所分党组成员、驻各所整党联络员、院直机关司局级干部和离休副部长级以上干部大会。会议由院党组第二书记马洪主持,党组成员吴介民传达了中央书记处最近关于整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邓小平、薄一波的近期有关讲话精神。
7月26日,院党组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召开了全院党员大会。会议由院党组成员吴介民主持。刘国光代表院党组做集体对照检查,梅益和马洪分别做了个人的对照检查。
8月7日,院党组召开院属各单位分党组书记会议,梅益在会上讲话,对思想、作风、组织方面的整改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9月3日,院党组向中央书记处呈送关于集体对照检查情况报告。报告是在7月26日召开的全院党员大会上党组所做的集体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了党员同志的批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形成的。
10月9日,院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向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及宣教口报送《关于我院进行彻底否定“文革”、消除派性、增强党性教育的情况报告》。
1985年2月2日,院党组在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院属各单位分党组成员、院直各局正副局长、各所整党联络员会议。会议由马洪主持,梅益代表党组对我院整党的最后阶段即党员登记阶段的工作作了布置,强调要认真抓好,不要功亏一篑。会上同时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
1985年3月1日 院党组召开所属单位分党组负责人会议,梅益对党员登记作进一步部署,要求各分党组切实加强领导,再努一把力,把整党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抓好,把整党的成绩再提高一步,善始善终、高质量地完成整党任务。
1985年3月25日,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派驻我院的整党联络员小组撤离我院。他们是1983年12月进驻我院的。
1985年4月29日,院党组向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宣教口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并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报送了《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整党工作总结报告》。
报告说,这次整党遵照中央关于整党决定的要求和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历次通知精神,结合我院特点、实际,我们集中、突出地抓了以下几个问题:(1)认真抓了端正科研的指导思想;(2)狠抓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3)严肃认真地进行了核查工作;(4)深入进行了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教育;(5)初步进行了科研领导体制的改革。
报告说,经过这次整党,我院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精神面貌以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初步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首先,思想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普遍提高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基础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第二,在政治生活中,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逐渐有所恢复;第三,提高了克服派性、增强党性的自觉性,进一步消除了隔阂,促进了团结;第四,党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组织观念有所加强。经过整党,党的威望提高了,广大党外群众从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对党组织比以往更加信赖了。
报告说,从我院各单位来看,这次整党所以搞得比较健康,主要是掌握了以下几点:(1)严格贯彻执行中央整党决定和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历次通知精神,不搞运动,不搞大轰大嗡,不做表面文章,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性质问题,就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自始至终狠抓整党文件的学习,把重点放在提高广大党员思想觉悟上。(2)认真加强对整党工作的领导。院成立了整党工作指导小组,还抽调了49名得力干部作为院整党小组的联络员派到各单位帮助工作,对保证搞好这次整党起了很好的作用。(3)领导干部层层带头,坚持自上而下,先整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后到党员群众,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4)坚决摒弃过去“左”的一套做法,实事求是地处理党内矛盾和党员中的思想作风问题。
报告说,这次整党工作虽然取得了以上一些成绩,但还是很初步的,各单位工作进展还不太平衡。当前,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发展整党成果,我们认为仍需继续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研工作的领导。(2)加快各单位领导班子调整的步伐,把我院的各项改革坚持抓到底。(3)认真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月6~20日 应印度社会科学理事会的邀请,以院长马洪为团长、钱俊瑞为顾问的我院代表团一行14人访问印度。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德里、孟买、马德拉斯等地,增进了两国社会科学界的了解。
1月11~16日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藏族史诗《格萨尔》学术讨论会,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周扬、贺敬之、陈荒煤、江平、孙尚清等出席了会议。
1月12日 院下达《关于院图书资料中心筹备组成立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加强图书资料情报的管理工作,拟建立我院图书资料情报中心,并决定成立图书资料中心筹备组。6月21日,我院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请示》。9月20日,劳动人事部函复我院,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院直属事业单位。
1985年9月28日,院研究决定,成立文献情报中心领导小组,由汝信等5人组成,汝信兼任组长。鉴于文献情报中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撤销原图书资料中心筹备组,免去原情报研究所代所长、副所长的职务。同年10月4日,情报研究所和图书资料中心正式合并,成立文献情报中心。
1月14日 我院向文化部报送《关于经济管理杂志社改为经济管理出版社的报告》。2月10日,文化部复函我院,同意成立经济管理出版社。
1月18日 院党组第一书记梅益主持召开党组会。党组成员、副院长汝信传达了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17日在中央宣传部会议上的讲话;梅益传达了万里副总理17日在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会议责成刘国光、汝信、孙尚清研究提出我院研究课题如何同国家的“七五”规划结合问题。1月23日,院党组向邓力群、胡乔木和万里报送《关于落实万里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国家制订“七五”计划献计献策指示》的报告。2月25日,院发布了《1984年新增订的院重点科研项目》,计30项,其中为制订国家“七五”计划献计献策的12项。
★文化部同意我院创办《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半月刊,内部发行。《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是面向基层干部的普及性刊物,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经验为主要内容。
1月20~26日 应尼泊尔皇家学院的邀请,以院长马洪为团长的我院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尼泊尔。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派专机接马洪、赵复三及我国驻尼泊尔大使赴西部山区会晤,首相洛肯德拉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通过访问,代表团了解了尼泊尔学术界的情况,为以后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1月24日 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纪检工作会议。纪委书记杨克传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总结了1983年纪检工作,对1984年纪检工作作了部署。纪委同时决定印发《关于1984年院纪律检查工作要点(稿)》,提出1984年院纪律检查工作应以整党为中心任务,在保证“整党决定”贯彻执行、端正党风中积极发挥作用。
1月30日 院办向中国地名委员会去函,提名历史研究所梁寒冰任地名委员会委员。
2月9日 文化部同意我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组主办的《政治学参考资料》改刊为《国外政治学参考资料》,仍为季刊,内部发行。
2月10日 我院主管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和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列宁逝世60周年暨列宁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
2月11日 由我院民族研究所、黑龙江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赫哲族的渔猎生活》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静仁等领导及我院院长马洪、秘书长梅益、副秘书长孙尚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马洪主持。展览会展示了赫哲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原始社会的民族学资料,对民族学应用于社会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
2月14~21日 由我院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生态学会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等五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生态经济如何为“四化”建设服务进行学术交流,并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应邀到会讲话。钱学森、柳随年、环境保护部部长李锡铭、林业部部长杨钟、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卢良恕以及我院顾问许涤新、于光远,副院长刘国光、副秘书长孙尚清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2月20日 我院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呈报《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工作的报告》。中宣部批准了这个报告,并于2月2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局)、民委、社科院、文联发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六五”期间抓紧《格萨尔》的抢救工作,要支持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等工作。
3月1~5日 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讨论会。院顾问钱俊瑞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3月3~7日 根据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精神,民族研究所召开民族学科制订“七五”规划和讨论学科建设会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静仁、我院副秘书长孙尚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13个民族的专家、学者和学科规划组成员约40人参加了会议。
3月7~10日 由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美苏争霸战略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分专题讨论了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和战略重点、西欧日本在美苏争霸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苏争霸对第三世界的影响、美苏对华战略和中美中苏关系等问题。来自28个单位的60多人出席了会议。
3月12日 外交部亚洲司通知我院,中央批准我院副秘书长孙尚清担任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3月15日 国务院批复我院,同意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由我院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双重领导,以我院为主。9月25日,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文改会大楼举行成立大会。会议由文改会主任委员、党组书记刘导生主持。院秘书长梅益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国务院对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批复件。
3月16~22日 情报研究所和院图书资料中心联合召开全国情报图书资料“七五”规划会议。秘书长梅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机构负责人及有关大学的专家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3月21~25日 我院召开的全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七五”规划领导小组会议在京西宾馆举行。规划小组成员及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3月23~25日 应院长马洪邀请,日内瓦国际管理研究所企业合作及发展项目主任大卫·劳顿教授访问我院。该所是欧洲资历较深的国际管理研究机构。大卫·劳顿教授来访目的是与我院商谈合作项目。
4月1日 院团委在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门前开展社会科学咨询活动,150多名中青年科研人员和共青团员参加咨询。院长马洪,副院长夏鼐、汝信,顾问张友渔,副秘书长孙尚清、吴介民以及温济泽、叶水夫、李泽厚等专家学者也参加了咨询活动。
4月1~14日 应我院邀请,由欧洲企业规划联合会主席克洛德·波泰尔率领的一行5人代表团来华进行学术访问,并就欧洲某些经济领域的工业政策、欧洲大工业集团的战略经济管理等作了学术报告。12日晚,院长马洪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一行。
4月5日 工业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在装甲兵招待所召开,院长马洪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8~14日 《经济管理大辞典》定稿会议在友谊宾馆召开。该书由院长马洪、副秘书长孙尚清主编。孙尚清出席并主持会议。
《大辞典》由我院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院、系以及建筑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编写。198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大辞典》全书约300万字,7500多词条,是当时经济辞书中部头最大、词条最多的一部。
4月11日 为纪念列宁逝世60周年,全国马列文艺论著学术讨论会在厦门大学召开,讨论列宁的文艺思想。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长吴介民主持了会议。
4月16~20日 副院长夏鼐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出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会议。
4月17日~5月4日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会长井上清偕夫人来华访问。5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王震会见了井上清夫妇,我院秘书长梅益等参加了会见。
4月18~25日 由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物资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4月25日 《历史研究》编辑部在政协礼堂召开创刊30周年暨优秀论文发奖大会。有关部门领导包尔汉、吕正操、王惠德、胡强、李侃及我院梅益、刘国光、孙尚清、赵复三、张友渔、许涤新、陈翰笙、温济泽、刘大年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丁伟志主持。梅益向15名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刘国光代表社科院讲话。
4月28日 院向中央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中国社会科学院评定职称工作总结报告》。报告说,我院于1978年春制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定职升职暂行条例》,先在哲学、经济、历史三个研究所按《暂行条例》试行评定学术职称,并于1979年在全院开展了职称评定工作。1982年2月,国务院人事局将我院制订的《暂行条例》转发全国,确定暂用此条例评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学术职称。
恢复评定学术技术职称制度,对稳定各系列的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水平,改进学风,调动各方面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发展科研事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5月2日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事秘书罗森伯利斯致电我院副院长夏鼐,通知他已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5月5~10日 由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着重围绕1927~1949年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统治这一中心课题展开,并就民国史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等交换了意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5月7日 院科研局呈中央书记处的《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中国社会科学》一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采用。
5月10日 中央宣传部函复我院党组,同意将文学研究所代管的《作品与争鸣》月刊划归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5月16日 副院长汝信主持召开院科研体制改革小组第一次会议。蒋一苇等10多人到会。会议就改革方案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5月16日~11月30日 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应我院邀请来华访问。在华期间,她先后访问了12个省的25个城市。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并宴请了她,梅益参加了会见。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5月 由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部组织编写、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正式出版发行。
★由夏鼐主编、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出版,该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考古的最为权威的综合性著述。
6月4日 文化部批准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自1984年起创办《农村经济》月刊,公开发行。该刊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论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各级从事农村经济工作的干部、科研人员等。
6月5日 我院科研大楼主楼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4656平方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
6月6日 应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来北京访问,并作了学术报告。院长马洪会见并宴请劳伦斯·克莱因。
6月9~17日 “2000年的中国”讨论会在北京举行。院长马洪出席并讲话,副秘书长孙尚清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2000年的经济》的报告。
6月16日 以副院长汝信为团长的我院代表团一行4人离京赴奥地利访问,签订两国间第一个社会科学合作交流协议。随后转赴荷兰,同荷兰社会科学机构续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
6月16~25日 根据中西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以西班牙教育部国务秘书卡蒙娜·比尔希利为首的西班牙教育部和大学代表团一行4人来华访问,与我院商谈两国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事宜和有关问题。1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6月26日 由我院和外交部联合召开的纪念《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发表1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国际俱乐部举行。院顾问宦乡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77国集团纽约主席、墨西哥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奥斯·莱多代表外宾做主旨发言。印度、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阿根廷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驻华大使在会上发言。
6月30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主持召开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史》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院顾问于光远作了关于体制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报告。与会代表就本书包括的范围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来自我院以及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马列编译局等单位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
7月1~7日 院顾问张友渔在天津参加并主持全国行政科学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法学会和天津行政学会等单位联合召开。我院院长马洪于7日去天津,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作报告,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7月6~13日 法兰西科学院院长、巴黎大学总校长埃莱娜·阿尔韦娜夫人以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来华访问。国际史学会是拥有80个会员国的国际历史学界的权威组织。在京期间,赵紫阳总理会见了埃莱娜·阿尔韦娜。
7月12日~8月8日 应我院邀请,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史》编委会编辑、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得里·莱蒙·麦克法夸尔教授来北京访问。8月7日,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会见了麦克法夸尔。
7月25日 由院人文公司举办的“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为开幕式剪彩并会见了日本图书出版界友好访华团。梅益、孙耕夫出席了开幕式。梅益在会上讲了话。晚上,梅益、孙耕夫、吴介民等出席人文公司为日本书展举行的招待会。
7月30日 应我院邀请,美国熊玠教授夫妇和杨力宇教授一行来访,为期半个月。8月3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北戴河会见了熊、杨二人。
7月31日 中央组织部下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任免名单:刘导生任主任委员、党组书记;陈原任副主任委员;陈章太任副主任委员、党组副书记;王均任副主任委员;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周有光任顾问;免去董纯才的主任委员,胡愈之、张友渔、王力、吕叔湘、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的副主任委员职务。10月16日文改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文字改革工作。主任委员刘导生在会上讲话。
7月 文化部先后同意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月刊,更名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村经济》更名为《中国农村经济》;历史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办的《清史研究通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数量经济技术译丛》、西欧研究所主办的《西欧研究》自1985年起公开发行。
8月16日 我院关于新闻研究所筹备成立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三S研究会”)一事向中央宣传部呈送报告。9月3日,中央宣传部批复我院:“原则上同意成立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该会归口你院领导,以你院新闻研究所为依托单位。”9月20日,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邓颖超为成立大会写了贺信并出任名誉会长,王炳南担任研究会总顾问,黄华为会长,爱泼斯坦等为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以及伍修权、夏衍、李锐等领导和著名学者出席了成立大会。
1986年7月30日,院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告,称三S均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三S研究会以全国记协作为挂靠单位较为合适,并称这个意见已得到会长黄华同志的赞同和全国记协党组的同意。8月16日,中央宣传部复函我院党组,同意中国三S研究会今后以全国记协为挂靠单位。
8月19~26日 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和兰州大学联合召开“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学术讨论会”。会议探讨了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8月25日 应我院邀请,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我院作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学术报告。汝信、温济泽、邢贲思和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等单位的120多人出席报告会。
8月 文化部同意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工业经济学会联合创办《中国工业经济学报》季刊;同意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自1985年起创办《消费者》月刊;同意我院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9月3~4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批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曾三、副组长梁寒冰,成员刘大年、李治敏、牙含章、朱士嘉等,以及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武汉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负责人共15人参加了会议。
9月5~16日 应我院邀请,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副行长菅正保为团长的日本城市经济考察团一行8人来华访问,与我国学者讨论城市经济问题。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会见了代表团。
9月8日 由经济研究所主持召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讨论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写《政治经济学》问题。院顾问许涤新参加会议。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主持会议。有关省市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9月8日~10月5日 应美中学术交流会和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邀请,以副院长刘国光为团长的我院经济学家代表团一行10人赴美国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了美国80年代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信息的组织和运用,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形成的程序等,并就双方今后在经济领域学术交流的方式及前景进行了研究。
9月24日~10月6日 院团委在科研大楼举办全院首届青年科研人员成果展览。
9月30日 院团委受团中央委托,在院外宾接待室举行仪式,欢迎应胡耀邦总书记邀请来华的日中友好学术交流协议会、朝日中国文化学院、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日本青年25人,并宴请日本青年代表。梅益、汝信、孙尚清、赵复三、孙耕夫等领导参加了欢迎仪式和其他活动。
10月6~11日 由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南亚研究所共同组织召开的印度文学讨论会在杭州市举行。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羽出席并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亚所部分人员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研究印度文学的专家共约80余人。
10月10~18日 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共13个民族、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多位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梁寒冰主持了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领导最近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听取了有关民族问题、民族政策问题、民族地区地方志编纂工作问题的专题报告,交流了各地修志工作的经验,并对《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10月12~17日 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和《财贸经济》编辑部在南京联合召开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4个问题:(1)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地位;(2)继承他的科学遗产,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流通理论;(3)社会主义流通与计划经济;(4)如何科学地组织社会主义流通。
10月15~23日 我院主管的外国文学学会在烟台市召开第二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当代外国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工作,讨论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艺理论、思潮、流派、发展倾向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来自全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近200人出席会议。
10月16~21日 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美国国际研究协会在重庆共同举办了世界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学术讨论会。12日晚,院长马洪宴请了14名参加会议的美国成员。
10月19日 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哲学家、逻辑学专家金岳霖因病在京逝世,终年89岁。
金岳霖,字龙荪,1895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1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1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之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游历。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会顾问,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名誉校长等职务。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金岳霖文集》
金岳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罗素哲学》等,其中《知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论著辑成《金岳霖文集》4卷。
10月21日~11月17日 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邀请,秘书长梅益率领我院代表团一行5人赴德、匈访问。23日,我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在两国政府于1984年5月10日签订的文化科学合作协定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在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科学合作和交流的愿望及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合作协议》及其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之间进行对等的、不支付外汇的学者交流的组织及物质条件》。11月4日,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的备忘录》。11月15日,梅益代表我院和匈牙利科学院在布达佩斯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及其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社会科学合作协议的财务规定和技术条件》,还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1985~1987年的社会科学合作执行计划》。
10月22日 经济学科片各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同来华访问的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进行座谈,介绍了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晚上,院长马洪举行宴会,欢迎埃切维利亚访华。
10月25日 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会见来访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谢佛和该校中国交流处官员吴甦,双方商定,由该校帮助我院研究生院在1985年9月举办英语培训中心。1985年10月22日,英语培训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第一期英语培训班开学典礼,副院长赵复三、副秘书长吴介民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该中心专门培训出国留学进修人员。
11月2~9日 应我院邀请,日本友好人士樋口寅一郎先生的遗孀樋口美枝子夫人率“樋口寅一郎文库”赠呈访华团一行15人来华进行访问。樋口夫人遵其丈夫遗嘱,将所藏4000余册图书捐赠给我院日本研究所,并参加了赠书仪式。3日晚,副院长汝信、副秘书长赵复三在人民大会堂为樋口夫人举行了欢迎宴会。
11月10~15日 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昆明联合召开农村雇工问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詹武主持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农村中的党员雇工问题。
11月12日~12月15日 哲学研究所举办“哲学现代化”讲座。前来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党校的教师和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人员共400人左右。讲座共分40次,系统地讲授了我国四化建设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提出的哲学问题,并介绍了当代世界各国哲学发展动向。
11月15~19日 我院民族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关于种族隔离制和种族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原因的非正式专家协商会议”,中外专家共29人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静仁会见并宴请了与会学者。作为会议的继续,外国代表在19~24日到云南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进行了访问。
11月20~22日 副院长汝信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第17届大会,并当选为该会副主席。
11月23日~12月1日 应我院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派遣的日本经济界访华代表团一行9人在团长、三菱土地株式会社董事会长、经济同友会干事中田乙一的率领下,来华访问,主要了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并与有关学者进行交流。26日,国务委员张劲夫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11月26~30日 中国西欧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会围绕“西欧政治经济形势”、“西欧社会福利制度”题目展开,全国各地13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30日,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中国西欧学会章程。院顾问宦乡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徐达深当选为会长。
11月 我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在武汉联合召开长江综合开发战略学术讨论会,中央有关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长江流域各省人民政府的代表120人与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长江综合开发利用,包括开发长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等。
★文化部批准研究生院主办的《学习与思考》双月刊自1985年起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批准政治学研究所自1985年起创办《政治学研究》季刊,公开发行。
12月7日 院任命常明生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同年,院党组任命的干部还有:1月23日,经国家机关党委批准,任命卢华为院机关党委书记。1月31日,任命商恺为新闻研究所所长,免去张黎群青少年研究所所长职务。3月3日,任命浦山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分党组书记,任命商恺为新闻研究所分党组成员,免去张黎群青少年研究所分党组书记职务。5月10日,任命林甘泉为历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免去梁寒冰的历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职务。6月29日,任命赵勇增为拉丁美洲研究所分党组书记。
12月8日 应国际宪法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瑞士宪法学协会秘书长弗雷内先生的邀请,院顾问张友渔出席国际宪法学协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和关于“国家权力分散”问题的圆桌讨论会并提交了题为《关于中国的地方分权问题》的报告。
12月10~16日 应我院邀请,以事务局局长、众议员伊藤茂为团长的日本社会党社会主义理论中心访华代表团一行5人抵京访问。13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会见了代表团。
12月12~14日 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建所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副秘书长孙尚清代表院领导到会祝贺。
12月15~1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顾问王平、副局长李文泉与法国对外关系部对外文化、科技交流总司副司长吉尔曼先生等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双方肯定了1984年两国社会科学交流所取得的成果,共同制订了1985年的交流计划,并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对外关系部关于1985年中法社会科学交流项目的会谈纪要》。
12月16~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召开的“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在香山饭店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到会祝贺并讲话。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研究讨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以及两院的研究生院相互交流和协作等问题。
12月20日 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举行庆祝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秘书长梅益到会祝贺。中国作家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的领导和学者共200余人出席。
★我院和团中央决定撤销青少年研究所。其工作人员成建制地全部划归我院社会学研究所,设立青少年研究室。
12月28日 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由院长马洪主持,主要讨论了1984年科研工作小结和1985年科研工作改革的意见,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实行所长负责制的几点意见》、《试行聘任制的几点意见》、《研究课题责任制试行办法》等文件。1985年1月14日颁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