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1988年
在线阅读

《中国语言地图集》

3月19日 《中国语言地图集》出版庆祝仪式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汝信副院长主持,胡绳院长在会上致辞。他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言,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但是像《中国语言地图集》这样,用地图的形式,把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加以分类,分区,标出它们的地理分布,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出版,不仅仅是语言学界的一件盛事,其他许多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也会感到它的价值。《中国语言地图集》以及附带的文字说明,第一次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境内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情况、使用人口、主要特点,这是我国国情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它的出版必将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现在正在积极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本地图集在这个时候出版,更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语言地图集》分中英文两个版本,共包括35幅彩色地图,介绍了中国9种汉语方言和78种少数民族语言。该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近90名学者历时5年合作完成。

3月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学术院、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学术交流协议》在北京签署,并附有《协议实施细则》。本《协议》有效期两年,并附有有条件自动延长两年的规定。

3月24日 我院胡绳、钱钟书、汝信、吴介民、沈从文等33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4月10日,胡绳当选为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沈从文当选为常务委员。

3月25日 我院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赵复三、李慎之、刘大年、吕叔湘、李泽厚、蒋一苇、王叔文、董辅礽、道布9人出席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3月28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赵复三任外事委员会委员,李慎之、王叔文、蒋一苇任法律委员会委员,刘大年、李泽厚任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董辅礽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月8日,赵复三、刘大年、董辅礽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月26日 由秘书长刘启林任主编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编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编纂工作正式启动。1989年3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37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过、业已作古的著名学者的学术传记,他们(按出生年月顺序)是:陈垣、徐旭生、郭沫若、潘梓年、黄文弼、顾颉刚、范文澜、郭宝钧、陆志韦、金岳霖、董秋斯、朱谦之、向达、张闻天、汪奠基、沈从文、侯外庐、聂崇岐、刘思慕、梁思永、姜君辰、冯家升、尹达、许涤新、翁独健、钱俊瑞、韩幽桐、吴世昌、孙冶方、夏鼐、徐懋庸、陈梦家、王崇武、何其芳、石西民、荣孟源、顾准。1992年8月,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续篇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的25位著名学者(按出生年月顺序)是:王伯祥、鲍尔汉、周新民、孙楷第、郑振铎、罗常培、俞平伯、吕振羽、陈翔鹤、谢国桢、贺昌群、罗念生、吴伯箫、沈有鼎、丁声树、梁寒冰、宦乡、孙毓棠、傅懋勣、黎澍、熊德基、牙含章、赵洵、李光灿、李宗一。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105卷)

4月15日 我院拟就《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并附有《县情调查提纲》(征求意见稿)和《市情调查提纲》。该倡议在4月17~21日举行的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正式提出。同年7月27日,中央宣传部在转发《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的通知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很好。进行这样的调查对于进一步认识国情,拓展和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以及形成科学决策,都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指示,这项调查不要全面展开,只能抓重点、抓典型,有条件(如具备一定素质的专家调查队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定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或中小城市进行。”

据此,由我院牵头组成了《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编辑委员会,邓力群任顾问,丁伟志任主编,陆学艺、石磊、李兰亭、何秉孟为副主编,何秉孟兼任秘书长。调查工作在选择的全国109个县市展开。经过我院及全国各地近5000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实际工作部门同志长达8年的共同努力,1995年完成了调查,共出书105卷,4800余万字。

薄一波和费孝通分别于1990年10月和1991年2月为该丛书题词。薄一波的题词是“真实、准确、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费孝通的题词是“坚持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调查方针”。

4月17~21日 由我院倡议并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次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胡绳院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闭幕会上讲话。

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次联席会议代表合影

胡绳在讲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0年,“社会科学的成就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过去的10年中社会科学实现了一个大的转变,就是从过去单纯指导阶级斗争的科学,转变为指导国家建设的科学。第二,这个时期我们解放了思想,打破了过去束缚人们头脑的许多条条框框,在科学研究中恢复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社会科学从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不仅对内开放,对外也开放,这就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知识和新经验,这三方面的成就带有根本性、全面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在讲话的最后部分强调:“现在,社会处在大变化时期,但总的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政治上安定的环境,这对于理论的发展是个极好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珍惜这个条件,以严肃的责任感要求自己,一方面密切联系实际,一方面加紧充实自己,以弥补理论准备之不足。我们还应该提倡一种严谨的学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要继续反对教条主义,同时也要反对浮而不实、投机取巧。我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但不是一律提倡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有许多学术成果需要成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完成。有的成果或许暂时不能直接用于决策,立即看出社会效果,然而是决策的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长期地起作用。”“我们的实际生活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大发展,整个世界都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再加上我们主观上切实、认真的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有一个大发展”。

胡启立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1)对10年来我国社会科学战线的估价;(2)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3)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而努力。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党和亿万群众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创造历史的结果。这种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没有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不可想象的。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理论上的突破创新,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分不开,与全党全民族的集体努力分不开,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也是分不开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胡启立强调:“第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第二,要进一步端正学风”。“第三,要共同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和谐、融洽的环境”。“第四,要积极推进科研体制的改革”。他希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倾听时代的呼声,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服务中迈开新的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4月27日 院长胡绳任命杨润时、郭永才为副秘书长;免去李寿祺、韩加的副秘书长职务,免去杨润时的办公厅主任职务,免去郭永才的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5月9日 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胡绳院长继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沈从文全集》

5月10日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学家、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沈从文先生逝世,享年86岁。5月18日,丁伟志、李慎之、汝信、刘启林等院领导参加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沈从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沈从文,苗族,1902年12月出生,湖南凤凰城人。1917年从军,1925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旁听,同时坚持写作。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了他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合集《鸭子》。1927年,新月书店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蜜柑》。1928年秋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同时与胡也频、丁玲共同创办《红黑》和《人间》月刊。至1931年,沈从文又先后出版了《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他》、《山鬼》、《龙珠》、《旅店及其他》、《十四夜间》、《神巫之爱》、《男子须知》、《石子船》等,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引人注目的多产作家。1933年9月,他应聘担任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从1935年9月起他与萧乾合编该副刊,并更名为《文艺》。1931~1938年,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短篇小说集《虎雏》、散文集《从文自传》等相继问世。1939年6月,沈从文开始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7月到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平明日报》等报刊的文学副刊编辑。1949年8月,他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后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1964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嘱咐,他开始编写中国服饰史。1978年5月,沈从文调入我院历史所任研究员,继续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正式出版,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6月8日 院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办公厅负责汇总院直各部门历年制订的规章制度,结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下发院属各单位,以加强制度化管理。后经院领导批准,改由院监察室负责编辑工作。199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1982~1991)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内设科研、人事、外事、机要文秘、财务审计、后勤、离休退休、安全保卫、附录等栏目。吴介民秘书长为该书写了序。199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1992)出版。此后,改为每两年编辑一卷,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

6月24~27日 根据中法社会科学交流协议,我院和受法国政府委托的法国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和法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双边学术讨论会。与会中法两国学者就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全球性及地区性政策以及双边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儒家传统文化、法国的经济发展、西欧联盟等进行了讨论。赵复三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主持了欢迎宴会。

7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在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全院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同日发出《关于表彰院属各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的通报》,对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党支部等31个先进党支部和经济研究所董辅礽等124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

7月13日 院党组向胡启立同志报送《关于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系统的报告》及由“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系统”课题组拟定的《关于建立警报指标的初步设想》。《报告》说:“关于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的工作,在当前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处于关键时刻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着手进行。”其目的“是向中央领导及时反映社会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状况,提出预警,以便决策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这个《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

7月16日 院长办公会议决定,由郑必坚兼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

8月1~17日 我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与英国皇家哲学所、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英暑期哲学学院”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丁伟志副院长代表我院致贺词。“中英暑期哲学学院”是一个讲习班性质的学术活动,本期招收学员约110人,由中英双方的著名学者授课。这一中英合作项目自1988年8月至1994年8月共举办5期。

8月13日 国发(88)54号文件通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新华社、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同为国务院事业单位。

9月1日 波兰政府和波兰科学院授予我院刘国光副院长“波兰科学院院士”称号。

9月7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全国扶贫工作的部署,我院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院长丁伟志任组长,杨克为顾问。

9月13日 著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民族研究所原副所长傅懋勣逝世,享年78岁。

傅懋勣,字兹嘉,1911年5月出生,山东聊城人。1939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入该校文科研究所,师从罗常培、李方桂攻读硕士学位。后因生计辍学,先后在华中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同时进行民族语言调查研究。194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员。1950年12月回国后,继续任华中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51年2月起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1月,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与民族研究所合并,傅懋勣任合并后的民族研究所副所长。1977年5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傅懋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任民族研究所顾问。

傅懋勣毕生致力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是我国彝缅语研究开拓者之一。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专著5种,发表论文70多篇。《维西么些语研究》、《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彝语描写语法》,以及他与刀世勋等人合著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允洪傣语的音位系统》等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傅懋勣还主持创办了《民族语言》杂志,并任首任主编。担任过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顾问等职务。历任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9月16~25日 应我院邀请,以莱因霍尔德院长为团长的民主德国党中央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5人来华访问。代表团访华期间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的会见,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9月16日,代表团与我院就加强学术交流和提高交流效益问题举行了正式会谈。副院长汝信、秘书长刘启林等院领导参加了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发展学术交流和提高交流效益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决定重点针对双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课题进行合作。

10月5~7日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次党代会在近代史研究所礼堂举行。院党组成员、第三届院机关党委书记刘启林出席会议并代表第三届院机关党委作题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汪小熙等19人为院第四届机关党委委员,方留碧等11人为机关纪委委员。15日,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举行会议,孙景超当选为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纪委书记暂缺。

10月5~9日 我院与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宣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刘国光在开幕式上作题为《中国经济改革10年回顾》的发言。8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李鹏、胡启立、李铁映等会见全体与会代表。

10月8日 我院研究生院在政协礼堂举行建院10周年庆祝会。胡绳院长在会上就研究生院的历史发展状况和今后建院方向等发表了讲话。研究生院自1978年创建以来,迄今已发展到34个系、100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有博士授予权专业51个,硕士授予权专业72个。

10月13日 院长办公会议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暂行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暂行规定》在前言中阐明:“为了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院内外离、退休专家和学者的作用,我院决定聘用少量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17日,该《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实施。19日,院发出《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各研究所务必在11月上旬,做好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院长胡绳任命赵人伟为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为名誉所长;免去董辅礽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

同年,院长胡绳任免的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还有:4月17日,任命郝时远为办公厅主任,任命朱崇利为科研局局长、免去王焕宇的局长职务;任命刘铁为人事教育局局长,免去米成顺的局长职务;任命张文阁为外事局局长,免去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任命劳德容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任命刘国珍为老干部局局长,免去常明生的局长职务;任命李惠国为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汝信不再兼任主任职务。5月9日,任命徐宗勉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免去李学昆的总编辑职务。5月24日,任命孔繁为世界宗教所所长,免去杜继文的所长职务;任命孙旭培为新闻所副所长(代理所长),免去商恺的所长职务;任命田雪原为人口所所长;任命邢贲思为哲学所所长(同年8月15日改由汝信兼任,免去邢贲思所长职务);任命李京文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任命徐苹芳为考古所所长,免去王仲殊的所长职务。6月1日,任命照那斯图为民族所所长;任命陆学艺为社会学所所长,免去何建章的所长职务;任命张椿年为世界历史所所长。6月30日,任命陈吉元为农村发展所所长,免去王贵宸的所长职务;任命张羽为外国文学所所长;任命刘魁立为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任命陈高华为历史所所长,免去林甘泉的所长职务。7月14日,任命余顺尧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郑文林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免去张定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吴家珣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职务;任命张卓元为财贸物资经济所所长;7月19日,任命刘再复为文学所所长;任命刘坚为语言所所长。8月15日,任命吴大英为政治学所所长,免去严家其的所长职务。8月31日,任命王家福为法学所所长,免去王叔文的所长职务;任命王庆成为近代史所所长,免去余绳武的所长职务。

11月7日 刘启林代表院党组在郭沫若著作编委会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编委会换届决定:主任委员仍由周扬担任;副主任委员增补林甘泉、马良春;办公室主任仍为雷仲平。

11月29~30日 我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史学会在京联合举办纪念侯外庐学术讨论会。丁伟志副院长主持讨论会开幕式,历史研究所所长陈高华作题为《发扬侯外庐同志的开拓创新精神》的报告,胡绳、周谷城、李侃、陈鼓应、刘大年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发表了讲话。

12月2日 胡绳院长主持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我院今后5年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意见》,确定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方针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控制地发展对外学术交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效益上。加强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扩大财源,改善组织管理,使之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同时,为加强我国对外宣传、发展对外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为了加强对亚太地区的研究,院决定将原南亚和东南亚研究所与原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亚太研究室合并组建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由黄心川担任所长。

12月9日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院党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黎澍逝世,享年76岁。

黎澍,原名黎树苍,1912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秋,他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1935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了抗日救亡,他毅然中断学业,返回湖南长沙,约集同仁创办了抗日救亡刊物《火线下》(三日刊)。1938年1月,在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支持下,由黎澍担任总编辑的《观察日报》在长沙出版。是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成立,《观察日报》被定为省委机关报。1940年夏,黎澍出任国际新闻社经理。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香港从事党的报刊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新华社、新闻总署、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6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61年起任《历史研究》主编,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后,曾任《历史研究》主编、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1982年离休。

黎澍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阔,著述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始,他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革命史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论五四运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良主义》、《中国的近代始于何时》、《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再思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早岁》等著作。由于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成就,黎澍曾被推选为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

12月18~22日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理论讨论会”在京举行。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等中央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会见与会代表。赵紫阳在会上发表了讲话。22日举行闭幕会议,中央领导胡启立、芮杏文出席,胡绳致闭幕词。胡绳在闭幕词中强调:“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的对策理论研究都是必需的。应用性的对策研究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底子。我们要深入地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深入地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深入地研究外国的各种思想。在许多学科中都有基本建设性质的工作要做。为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精神境界和认识能力,用适应于社会生活变化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科学思维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发挥自己特有的作用。有些学科和课题的研究,虽然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总体看来,长远看来,却是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轻视对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或者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都是不可取的。”

');" class="a2">收藏

1月13日 根据院党组的意见,院机关党委拟定《关于我院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设想》。《设想》说,“在实行党政职能分开以后,为了切实改善和加强我院党的领导,将现在的机关党委改为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会(简称院党委),由全院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中央国家机关党委批准”。“院党委属机关党委性质,主要是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关于各研究所党的领导体制,《设想》提出:“现在所内设有分党组、机关党委、纪检组可统一成立所党委,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报院党委批准。”“研究所党委的任务,大体与院党委相同”。其实施步骤为:“(一)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把这个问题列入议程,经过酝酿统一思想后,待换届时各所(局)根据上述方案一并调整,正式建立所党委。(二)院党委的调整,待换届时解决。”

1月19~23日 1988年度院工作会议在怀柔温阳饭店举行。常务副院长赵复三作题为《1987年工作回顾和1988年的主要工作》的报告。秘书长吴介民做《我院近期改革方案(讨论稿)》说明。会议宣布,根据院党组批准的《关于我院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设想》,决定实行党政分开,所一级撤销分党组,改行机关党委制。会后,人事教育局和机关事务管理局于1月底拟出了《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初步设想》、《关于改进专业职务聘任工作的意见》、《财务体制改革的设想》等文件。为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3月12日,院长胡绳主持召开院务会议扩大会议,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改革的设想》和《我院近期改革的若干措施》。根据院工作会议的部署,我院的各项改革逐步付诸实施。

2月8日 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我院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涤新逝世,享年81岁。26日,许涤新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江泽民、杨尚昆、胡耀邦、王震送了花圈;李鹏、邓颖超、胡启立、姚依林、万里、胡乔木、李铁映等中央领导人,以及我院领导胡绳、赵复三、刘国光、汝信、吴介民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许涤新,原名许声闻,1906年10月25日出生,广东揭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7年来我院工作,先任经济所副所长、所长,1978年9月任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1982年5月退居二线,任院顾问。他在我院工作期间撰写或主编的代表作有:《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读〈资本论〉笔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三卷本)、《政治经济学辞典》(三卷本)等。许涤新为我院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乃至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许涤新曾当选为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2月10日 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院党组制定了在我院加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的计划,成立了由副秘书长丁伟志牵头的7人协调小组。经协调小组会议和20个有关研究所、杂志社负责人会议反复酝酿,拟就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的初步设想》,包括“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考察”、“国际比较研究”等研究课题51项,国情调查2项,资料汇编3项。我院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丁伟志等七名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批准丁伟志任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慎之、汝信、刘启林任党组成员;免去吴介民党组成员、梅益和于光远顾问职务。25日,胡绳召开院党组会议,传达文件精神,研究新一届院党组成员的分工。同年7月16日,中共中央任命郑必坚为我院党组成员,10月4日,国务院任命郑必坚为我院副院长。至此,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成:党组书记、院长胡绳,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国光、丁伟志、汝信、郑必坚、李慎之,党组成员、院秘书长刘启林,副院长赵复三,院特邀顾问钱钟书。

2月29日 院科研局转发文献情报中心《关于录制我院知名老社会科学家声像资料片计划的报告》。经院领导批准,由科研局和文献情报中心有关同志组成录制著名学者声像资料课题组,并提出了许涤新、贺麟、于光远、任继愈、胡绳、俞平伯、吕叔湘、宦乡、张友渔、牙含章、杨承芳等52人的首批录制名单。

3月4~5日 我院外事局与法国外交部科学技术合作与发展司代表在北京就中法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合作举行会谈,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国外交部关于1988~1989年中法社会科学交流计划会谈纪要》。

3月12日 院长胡绳主持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扩大会,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改革的设想》和《我院近期改革的若干措施》。

3月17日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我院副院长刘国光在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上作题为《正视通货膨胀问题》的发言,提出:“稳定物价”的方针和口号不能放弃;理顺价格与稳定物价不是相悖而是相成;当前物价上涨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货膨胀性的;对通货膨胀的后果不能掉以轻心;破除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益论等。发言建议:财税改革、提高银行存放款利息率、有选择地深化改革以及“对物价上涨率的走向,要有比较长时间的考虑和控制计划,比如争取三年内将通货膨胀性的物价上涨率,由今年的10%左右逐步降到4%以下,以便为理顺价格的改革腾出物价合理上升的空间”。发言最后强调:“治理通货膨胀往往带来某些短痛,不治理则会带来损害整个经济机制的长痛。长痛不如短痛,问题在于抉择。”

《中国语言地图集》

3月19日 《中国语言地图集》出版庆祝仪式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汝信副院长主持,胡绳院长在会上致辞。他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汉语方言,对少数民族语言,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但是像《中国语言地图集》这样,用地图的形式,把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加以分类,分区,标出它们的地理分布,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出版,不仅仅是语言学界的一件盛事,其他许多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也会感到它的价值。《中国语言地图集》以及附带的文字说明,第一次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境内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情况、使用人口、主要特点,这是我国国情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它的出版必将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现在正在积极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本地图集在这个时候出版,更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语言地图集》分中英文两个版本,共包括35幅彩色地图,介绍了中国9种汉语方言和78种少数民族语言。该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近90名学者历时5年合作完成。

3月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学术院、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学术交流协议》在北京签署,并附有《协议实施细则》。本《协议》有效期两年,并附有有条件自动延长两年的规定。

3月24日 我院胡绳、钱钟书、汝信、吴介民、沈从文等33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4月10日,胡绳当选为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沈从文当选为常务委员。

3月25日 我院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赵复三、李慎之、刘大年、吕叔湘、李泽厚、蒋一苇、王叔文、董辅礽、道布9人出席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3月28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赵复三任外事委员会委员,李慎之、王叔文、蒋一苇任法律委员会委员,刘大年、李泽厚任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董辅礽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月8日,赵复三、刘大年、董辅礽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月26日 由秘书长刘启林任主编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编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编纂工作正式启动。1989年3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37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过、业已作古的著名学者的学术传记,他们(按出生年月顺序)是:陈垣、徐旭生、郭沫若、潘梓年、黄文弼、顾颉刚、范文澜、郭宝钧、陆志韦、金岳霖、董秋斯、朱谦之、向达、张闻天、汪奠基、沈从文、侯外庐、聂崇岐、刘思慕、梁思永、姜君辰、冯家升、尹达、许涤新、翁独健、钱俊瑞、韩幽桐、吴世昌、孙冶方、夏鼐、徐懋庸、陈梦家、王崇武、何其芳、石西民、荣孟源、顾准。1992年8月,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续篇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的25位著名学者(按出生年月顺序)是:王伯祥、鲍尔汉、周新民、孙楷第、郑振铎、罗常培、俞平伯、吕振羽、陈翔鹤、谢国桢、贺昌群、罗念生、吴伯箫、沈有鼎、丁声树、梁寒冰、宦乡、孙毓棠、傅懋勣、黎澍、熊德基、牙含章、赵洵、李光灿、李宗一。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105卷)

4月15日 我院拟就《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并附有《县情调查提纲》(征求意见稿)和《市情调查提纲》。该倡议在4月17~21日举行的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正式提出。同年7月27日,中央宣传部在转发《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的通知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很好。进行这样的调查对于进一步认识国情,拓展和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以及形成科学决策,都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指示,这项调查不要全面展开,只能抓重点、抓典型,有条件(如具备一定素质的专家调查队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定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或中小城市进行。”

据此,由我院牵头组成了《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编辑委员会,邓力群任顾问,丁伟志任主编,陆学艺、石磊、李兰亭、何秉孟为副主编,何秉孟兼任秘书长。调查工作在选择的全国109个县市展开。经过我院及全国各地近5000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实际工作部门同志长达8年的共同努力,1995年完成了调查,共出书105卷,4800余万字。

薄一波和费孝通分别于1990年10月和1991年2月为该丛书题词。薄一波的题词是“真实、准确、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费孝通的题词是“坚持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调查方针”。

4月17~21日 由我院倡议并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次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胡绳院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闭幕会上讲话。

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次联席会议代表合影

胡绳在讲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0年,“社会科学的成就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过去的10年中社会科学实现了一个大的转变,就是从过去单纯指导阶级斗争的科学,转变为指导国家建设的科学。第二,这个时期我们解放了思想,打破了过去束缚人们头脑的许多条条框框,在科学研究中恢复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社会科学从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不仅对内开放,对外也开放,这就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知识和新经验,这三方面的成就带有根本性、全面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在讲话的最后部分强调:“现在,社会处在大变化时期,但总的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政治上安定的环境,这对于理论的发展是个极好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珍惜这个条件,以严肃的责任感要求自己,一方面密切联系实际,一方面加紧充实自己,以弥补理论准备之不足。我们还应该提倡一种严谨的学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要继续反对教条主义,同时也要反对浮而不实、投机取巧。我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但不是一律提倡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有许多学术成果需要成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完成。有的成果或许暂时不能直接用于决策,立即看出社会效果,然而是决策的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长期地起作用。”“我们的实际生活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大发展,整个世界都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再加上我们主观上切实、认真的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有一个大发展”。

胡启立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1)对10年来我国社会科学战线的估价;(2)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3)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而努力。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党和亿万群众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创造历史的结果。这种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没有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不可想象的。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理论上的突破创新,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分不开,与全党全民族的集体努力分不开,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也是分不开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胡启立强调:“第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第二,要进一步端正学风”。“第三,要共同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和谐、融洽的环境”。“第四,要积极推进科研体制的改革”。他希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倾听时代的呼声,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服务中迈开新的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4月27日 院长胡绳任命杨润时、郭永才为副秘书长;免去李寿祺、韩加的副秘书长职务,免去杨润时的办公厅主任职务,免去郭永才的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5月9日 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胡绳院长继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沈从文全集》

5月10日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学家、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沈从文先生逝世,享年86岁。5月18日,丁伟志、李慎之、汝信、刘启林等院领导参加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沈从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沈从文,苗族,1902年12月出生,湖南凤凰城人。1917年从军,1925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旁听,同时坚持写作。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了他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合集《鸭子》。1927年,新月书店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蜜柑》。1928年秋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同时与胡也频、丁玲共同创办《红黑》和《人间》月刊。至1931年,沈从文又先后出版了《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他》、《山鬼》、《龙珠》、《旅店及其他》、《十四夜间》、《神巫之爱》、《男子须知》、《石子船》等,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引人注目的多产作家。1933年9月,他应聘担任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从1935年9月起他与萧乾合编该副刊,并更名为《文艺》。1931~1938年,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短篇小说集《虎雏》、散文集《从文自传》等相继问世。1939年6月,沈从文开始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7月到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平明日报》等报刊的文学副刊编辑。1949年8月,他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后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1964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嘱咐,他开始编写中国服饰史。1978年5月,沈从文调入我院历史所任研究员,继续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正式出版,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6月8日 院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办公厅负责汇总院直各部门历年制订的规章制度,结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下发院属各单位,以加强制度化管理。后经院领导批准,改由院监察室负责编辑工作。199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1982~1991)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内设科研、人事、外事、机要文秘、财务审计、后勤、离休退休、安全保卫、附录等栏目。吴介民秘书长为该书写了序。199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1992)出版。此后,改为每两年编辑一卷,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规章制度选编》

6月24~27日 根据中法社会科学交流协议,我院和受法国政府委托的法国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和法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双边学术讨论会。与会中法两国学者就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全球性及地区性政策以及双边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儒家传统文化、法国的经济发展、西欧联盟等进行了讨论。赵复三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主持了欢迎宴会。

7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在近代史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全院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同日发出《关于表彰院属各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的通报》,对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党支部等31个先进党支部和经济研究所董辅礽等124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

7月13日 院党组向胡启立同志报送《关于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系统的报告》及由“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系统”课题组拟定的《关于建立警报指标的初步设想》。《报告》说:“关于建立社会警报指标的工作,在当前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处于关键时刻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着手进行。”其目的“是向中央领导及时反映社会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状况,提出预警,以便决策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这个《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

7月16日 院长办公会议决定,由郑必坚兼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

8月1~17日 我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与英国皇家哲学所、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英暑期哲学学院”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丁伟志副院长代表我院致贺词。“中英暑期哲学学院”是一个讲习班性质的学术活动,本期招收学员约110人,由中英双方的著名学者授课。这一中英合作项目自1988年8月至1994年8月共举办5期。

8月13日 国发(88)54号文件通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新华社、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同为国务院事业单位。

9月1日 波兰政府和波兰科学院授予我院刘国光副院长“波兰科学院院士”称号。

9月7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全国扶贫工作的部署,我院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院长丁伟志任组长,杨克为顾问。

9月13日 著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民族研究所原副所长傅懋勣逝世,享年78岁。

傅懋勣,字兹嘉,1911年5月出生,山东聊城人。1939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入该校文科研究所,师从罗常培、李方桂攻读硕士学位。后因生计辍学,先后在华中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同时进行民族语言调查研究。194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员。1950年12月回国后,继续任华中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51年2月起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1月,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与民族研究所合并,傅懋勣任合并后的民族研究所副所长。1977年5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傅懋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任民族研究所顾问。

傅懋勣毕生致力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是我国彝缅语研究开拓者之一。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专著5种,发表论文70多篇。《维西么些语研究》、《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彝语描写语法》,以及他与刀世勋等人合著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允洪傣语的音位系统》等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傅懋勣还主持创办了《民族语言》杂志,并任首任主编。担任过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顾问等职务。历任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9月16~25日 应我院邀请,以莱因霍尔德院长为团长的民主德国党中央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5人来华访问。代表团访华期间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的会见,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9月16日,代表团与我院就加强学术交流和提高交流效益问题举行了正式会谈。副院长汝信、秘书长刘启林等院领导参加了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发展学术交流和提高交流效益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决定重点针对双方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课题进行合作。

10月5~7日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次党代会在近代史研究所礼堂举行。院党组成员、第三届院机关党委书记刘启林出席会议并代表第三届院机关党委作题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汪小熙等19人为院第四届机关党委委员,方留碧等11人为机关纪委委员。15日,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举行会议,孙景超当选为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纪委书记暂缺。

10月5~9日 我院与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宣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刘国光在开幕式上作题为《中国经济改革10年回顾》的发言。8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李鹏、胡启立、李铁映等会见全体与会代表。

10月8日 我院研究生院在政协礼堂举行建院10周年庆祝会。胡绳院长在会上就研究生院的历史发展状况和今后建院方向等发表了讲话。研究生院自1978年创建以来,迄今已发展到34个系、100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有博士授予权专业51个,硕士授予权专业72个。

10月13日 院长办公会议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暂行规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暂行规定》在前言中阐明:“为了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院内外离、退休专家和学者的作用,我院决定聘用少量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特邀研究员、副研究员”。17日,该《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实施。19日,院发出《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各研究所务必在11月上旬,做好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院长胡绳任命赵人伟为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为名誉所长;免去董辅礽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

同年,院长胡绳任免的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还有:4月17日,任命郝时远为办公厅主任,任命朱崇利为科研局局长、免去王焕宇的局长职务;任命刘铁为人事教育局局长,免去米成顺的局长职务;任命张文阁为外事局局长,免去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任命劳德容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任命刘国珍为老干部局局长,免去常明生的局长职务;任命李惠国为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汝信不再兼任主任职务。5月9日,任命徐宗勉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免去李学昆的总编辑职务。5月24日,任命孔繁为世界宗教所所长,免去杜继文的所长职务;任命孙旭培为新闻所副所长(代理所长),免去商恺的所长职务;任命田雪原为人口所所长;任命邢贲思为哲学所所长(同年8月15日改由汝信兼任,免去邢贲思所长职务);任命李京文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任命徐苹芳为考古所所长,免去王仲殊的所长职务。6月1日,任命照那斯图为民族所所长;任命陆学艺为社会学所所长,免去何建章的所长职务;任命张椿年为世界历史所所长。6月30日,任命陈吉元为农村发展所所长,免去王贵宸的所长职务;任命张羽为外国文学所所长;任命刘魁立为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任命陈高华为历史所所长,免去林甘泉的所长职务。7月14日,任命余顺尧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郑文林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免去张定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吴家珣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职务;任命张卓元为财贸物资经济所所长;7月19日,任命刘再复为文学所所长;任命刘坚为语言所所长。8月15日,任命吴大英为政治学所所长,免去严家其的所长职务。8月31日,任命王家福为法学所所长,免去王叔文的所长职务;任命王庆成为近代史所所长,免去余绳武的所长职务。

11月7日 刘启林代表院党组在郭沫若著作编委会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编委会换届决定:主任委员仍由周扬担任;副主任委员增补林甘泉、马良春;办公室主任仍为雷仲平。

11月29~30日 我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史学会在京联合举办纪念侯外庐学术讨论会。丁伟志副院长主持讨论会开幕式,历史研究所所长陈高华作题为《发扬侯外庐同志的开拓创新精神》的报告,胡绳、周谷城、李侃、陈鼓应、刘大年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发表了讲话。

12月2日 胡绳院长主持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我院今后5年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意见》,确定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方针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控制地发展对外学术交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效益上。加强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扩大财源,改善组织管理,使之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同时,为加强我国对外宣传、发展对外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为了加强对亚太地区的研究,院决定将原南亚和东南亚研究所与原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亚太研究室合并组建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由黄心川担任所长。

12月9日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院党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黎澍逝世,享年76岁。

黎澍,原名黎树苍,1912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秋,他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1935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了抗日救亡,他毅然中断学业,返回湖南长沙,约集同仁创办了抗日救亡刊物《火线下》(三日刊)。1938年1月,在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支持下,由黎澍担任总编辑的《观察日报》在长沙出版。是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成立,《观察日报》被定为省委机关报。1940年夏,黎澍出任国际新闻社经理。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香港从事党的报刊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新华社、新闻总署、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6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61年起任《历史研究》主编,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后,曾任《历史研究》主编、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1982年离休。

黎澍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阔,著述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始,他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革命史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论五四运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良主义》、《中国的近代始于何时》、《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再思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早岁》等著作。由于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成就,黎澍曾被推选为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

12月18~22日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理论讨论会”在京举行。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等中央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会见与会代表。赵紫阳在会上发表了讲话。22日举行闭幕会议,中央领导胡启立、芮杏文出席,胡绳致闭幕词。胡绳在闭幕词中强调:“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的对策理论研究都是必需的。应用性的对策研究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底子。我们要深入地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深入地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深入地研究外国的各种思想。在许多学科中都有基本建设性质的工作要做。为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精神境界和认识能力,用适应于社会生活变化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科学思维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发挥自己特有的作用。有些学科和课题的研究,虽然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总体看来,长远看来,却是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轻视对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或者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都是不可取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