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与我院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座谈
2月23日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与我院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听取我院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座谈会由江泽民主持,李鹏、宋平、李瑞环、丁关根、李铁映、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吕枫、王忍之、聂大江等出席。我院领导胡绳、郁文、刘国光、曲维镇、江流、钱钟书、汝信、郑必坚、浦寿昌、吴介民、杨克、刘启林和各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江泽民、李鹏在听取了我院15位同志的发言后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的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力求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系统的、科学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3月9日,为贯彻落实“2·23”座谈会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听取我院工作汇报,并对我院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给予具体指导。我院领导胡绳、郁文、刘国光、曲维镇、汝信、郑必坚、刘启林、吴介民等参加了汇报会。
3月11日,郁文主持召开院党组扩大会议,结合李铁映的指示精神,研究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的具体措施。
4月13日,院党组召开党委书记、所局长会议,传达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在“2·23”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5月23日,曲维镇向全院司局级和研究员以上干部、科研人员400余人传达了江泽民、李鹏的讲话精神。
3月14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江流副院长主持,胡绳院长致开幕词。参加讨论会的有我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等1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70余人。
3月14~28日 刘启林秘书长率我院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三国,并与罗马尼亚科学院签署两院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协议,与匈牙利科学院签署1991~1995年两院学术交流执行计划,与芬兰科学院签署会谈纪要。
3月22日 曲维镇主持召开院党组会议,听取卢华、田丹代表经团联清查、整顿领导小组所做的总结汇报。会议对清查、整顿领导小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议决定,经团联清查、整顿基本告一段落,即向有关部门移交工作。
同年5月6日,我院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不再主管“经团联”的请示》。6月5日,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我院不再继续承担对“经团联”的主管责任。
3月23日 郁文、曲维镇召集我院第一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的11个单位的党委书记座谈会。郁文在会上宣布,根据中央指示,我院各研究所改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他指出,要把我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必须从抓党组织的整顿开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开展工作;要充分估计到工作的难度,注意根据我院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力戒简单化;院里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研究所党委暂行工作条例。
4月3日 刘启林秘书长主持召开院“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会议。会上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会议精神。中纪委派驻我院的纪检组组长汪文风到会并讲话。
4月15日~5月2日 在苏联政局急剧动荡之际,郑必坚副院长率我院代表团一行6人应苏联科学院邀请赴苏考察访问。在苏期间,代表团着重考察了苏联稳定局势的措施及效果、新联盟条约的落实情况及联盟前景、经济形势及向市场经济过渡等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及时将考察情况向中央做了汇报;5月30日,郑必坚在学术报告厅向全院所局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副处级以上干部、副研以上科研人员近千人报告了访问苏联的情况。
4月22~24日 我院顾问浦寿昌应邀出席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摩洛哥皇家科学院春季讨论会。回国后,5月23日,他向院呈报了《参加摩洛哥皇家科学院讨论会纪要》。浦寿昌是我院继宦乡之后出任的摩洛哥皇家科学院院士。
4月23日 汝信副院长应邀为中央宣传部举办的“全国理论处长研讨班”作题为《关于西方学术思潮及我们的对策》的报告。
4月24日 院党组书记郁文到历史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调研并与两所领导座谈。在听取两所工作汇报后,郁文就加强党的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好科研计划管理等发表了意见。5月9日,郁文到近代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调研,反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以科研计划为龙头,各所都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营造学术研究的浓厚气氛。
4月29日 美国研究所举行茶话会,庆祝建所10周年。作为所庆重要活动之一的“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于5月23~25日在京举行。这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有关美国研究的大型区域性学术会议。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蒙古、泰国、加拿大等国以及国内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郑必坚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年前与美国研究所同时成立的日本研究所和西欧研究所也分别于5月9日和14日召开建所10周年庆祝会,郑必坚副院长代表院领导向两所表示祝贺,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
4月 北京理工大学将其清理“文化大革命”抄家物资时发现的200余件无法归还原主并准备销毁的地契文书等资料转交我院。经专家鉴定,这是研究我国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农村封建经济的重要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我院已将这批资料交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以供研究使用。
5月11日 经院务会议审议批准,我院1990年度共有99人晋升正高级专业职务,其中徐世澄等69人晋升为研究员,唐月梅等13人晋升为编审,沈仪琳等14人晋升为译审,刘厚成等2人晋升为研究馆员,康林1人晋升为教授。
5月1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及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项目》正式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八五”主要目标和基本指导方针;(2)“八五”期间的院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选题达111项);(3)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4)加强科研队伍建设;(5)加速科研手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6)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
5月19~26日 我院副院长江流主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丛书》选题讨论会在江西井冈山市举行。会议决定,该《丛书》由江流担任主编,我院哲学所、马列所、近代史所、世界史所、民族所、宗教所、社会学所、政治学所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撰稿。
6月6日、7日 江流副院长分别主持召开政法学科片和历史学科片座谈会,研究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法和史学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并对进一步的清理批判作出了部署。10日,郑必坚副院长在国际学科片各所领导人会议上传达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谈话之后,对国际学科片各所清理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影响的工作亦作出了具体部署。
6月11日 我院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院、所局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讨论会,何建章、陆学艺、李景源等分别就“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与农村调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等专题发了言。胡绳院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嗣后,院科研局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论文集》
★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4部专著和8篇论文获奖。其中包括我院经济研究所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财贸研究所李扬的《财政补贴经济分析》2部专著和经济研究所樊纲的《灰市场理论》、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吉元等人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路》、经济学科片形势分析小组的《以改革促稳定,在稳定中发展》3篇论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致信颁奖会表示祝贺,希望经济界的同志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研究和探索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我院副院长刘国光代表评奖委员会讲话,鼓励获奖者再接再厉,不断追求,为繁荣我国经济科学再立新功。
6月18日 我院第四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院团委,翁杰明当选为院团委书记。
6月19日 我院举行表彰大会,表彰我院研究生院培养的、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和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江流主持,秘书长刘启林宣读《关于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决定》,副院长汝信代表院长胡绳发表讲话。宋祖良等8人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丁邦井等14人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卓新平、赵一凡、秦麟征获“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荣誉称号。
6月25日 我院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院45个所局级单位的共产党员、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干部共千余人参加。我院民盟、民革等七个民主党派的代表也应邀参加大会。院党组书记郁文主持庆祝会并致开幕词。胡绳、张友渔、浦山等相继发言,以其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关系。胡绳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尽管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能够胜利的,我们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之所以对前进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之所以有信心,还因为我们已经犯过很大错误,而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取得教训。”
★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纪念建党70周年作》。文章说:“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地传播和实践的70年。人们今天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就不能不注意它在中国的发展。确实,这个发展不但远远超出过去一般人的预料,也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料不到的。”文章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十二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提出了关于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创造性思想”、“在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创造了独特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策略原则”、“创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正确区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原理”、“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成功地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事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和实行了保卫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受腐蚀和颠覆的方针”、“在国际关系上提出了并一贯执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7月3日 匈牙利文教部长在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仪式,向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兴万生颁发“为了匈牙利文化”奖,表彰他多年来研究和翻译《裴多菲全集》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7月10日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的指示,我院选派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吴大英、法学研究所吴建璠、廖增昀、张庆福、刘瀚等5名法学方面的研究员参加关于台湾问题研究的班子。
7月18日 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在京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创刊号首发式。我院副院长汝信、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多杰才旦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7月23~27日 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中国社会学研究国际讨论会”,中心议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国内外知名社会学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会议。胡绳院长给讨论会发来祝辞,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雷洁琼等出席开幕式。
8月21日 人事部部长赵东宛来我院,就我国工资改革问题同刘国光副院长和戴园晨、项启源、晓亮、陈东琪等经济学家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刘国光建议由人事部和我院共同组成专题研究小组,研究拟定改革方案。
8月22~23日 我院召开外事工作会议。院属各单位副所局级以上(包括离退休)党员干部和科研处长出席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有关文件。与会同志结合我院情况,就如何做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尤其是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院党组书记郁文就反对西方渗透与和平演变、加强外事工作管理、提高对外学术交流效益等做了重要讲话。汝信副院长就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以及今后如何做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发表了意见。
8月29~31日 应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邀请,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率“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国际学术讨论会。刘大年在会上做了题为《孙中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的发言。他指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孙中山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论述和分析,也许未必深刻而全面,然而在当时,还没有哪一个中国人对国情和对革命的认识能达到孙中山那样的高度”。
9月2~4日 由我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国际战略研究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以我院为主筹办的“北京国际新秩序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主旨是阐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立一个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参加研讨会的有国内有关单位学者20余人以及来自27个国家的30余位外国学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开幕式上致辞。胡绳院长作题为《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调发言,强调“真正合乎和平和发展这个当代世界主题和潮流的秩序,才是应当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我们拥护和主张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拥护和不主张与之相反的国际旧秩序。当然也不拥护和不主张任何名为‘新秩序’而实则维护国际旧秩序的名新实旧的秩序”。我院李琮、王家福、刘楠来作了专题发言。4日下午,李鹏总理会见了与会外国代表,我院院长胡绳、副院长郑必坚陪同会见。
由于这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等于5日特地致函我院郑必坚副院长,对我院有关同志为研讨会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予以表扬。
9月3日 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期学员班开学。它标志着我院党校的成立。院党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他们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迄至2006年底,我院党校共办31期,培养处室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近800人。在此期间,相继担任校长的是院党组(党委)副书记曲维镇、滕藤、李慎明。
9月5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与甘肃省体改委等单位在兰州联合举办“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思考研讨会”。刘国光副院长率我院何建章、戴园晨、晓亮等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历史和理论探索》的报告。
9月9日 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叔莲、副所长吕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应邀出席李鹏总理主持的“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经济理论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各自的意见。
9月30日 院党组报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任命浦山为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在此之前,6月22日,院任命阎金生为老干部局局长,免去刘国珍的老干部局局长职务。7月15日,中组部复函院党组,同意沙吉才任人口所党委书记、陈强林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书记、徐葵任苏联东欧所党委书记、韩加任文献中心党委书记、何建章任社会学所党委书记。
10月3日 法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法学家孙亚明逝世,享年79岁。根据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
孙亚明1931年参加革命,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到延安,在新华社工作,并在抗大、陕北公学任教。1938年3月奉命到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东北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从事教学、立法和行政领导工作,为我国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11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曾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曾任外事局局长、法学所所长等职。
孙亚明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月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及党委组成人员任职的通知。通知说,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报送了《关于将院党组改为院党委的请示》,中央同意成立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会,撤销院党组。郁文任党委书记,曲维镇为副书记,胡绳、刘国光、汝信、郑必坚、江流、刘启林、汪文风为委员。1992年3月23日增任吴介民、4月22日增任龙永枢为委员。
10月7日 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举办“评析资产阶级民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我院世界历史所、马列所、哲学所以及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30余人。江流副院长出席了会议。讨论会围绕“议会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与政治多元化”、“资产阶级法制与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10月9日 首都各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我院领导胡绳、郁文、江流、吴介民、汪文风等出席。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在会上作了题为《辛亥革命研究与历史前进观点》的发言。
10月10日 我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在我院联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1年秋季座谈会”。会议由“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主持,刘国光副院长出席并发表讲话。来自中办秘书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出席座谈会。会议对1991年经济形势和1992年经济预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12月24日,《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首发式举行,胡绳院长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由刘国光副院长负责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这项工作,符合党中央对我院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要不断提高我们的预测和分析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此后,我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每年出版一本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它已经成为一份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权威报告。
10月14日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组召集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为制定《企业法》实施细则出谋献策。韩岫岚、赵效民、金周英、杜海燕等参加了座谈。
10月14~15日 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中外日报》社在北京共同举办中日第四次佛教学术会议,主题是“10~14世纪的中日佛教”。参加会议的有:以历史研究所所长陈高华为团长的6人中国学者代表团,以爱知大学镰田茂雄教授为团长的5人日本学者代表团。台湾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蓝吉富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来自国内近百位佛教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列席或旁听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宋元时代佛教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中日交流,以及佛教内部的教义、典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我院秘书长刘启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院长汝信于16日设晚宴招待日方代表。
10月14~19日 全院首次行政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院北戴河培训中心举行。院副秘书长兼管理局局长郭永才主持会议。各单位分管行政事务的副所长和办公室主任出席研讨会。会议研究讨论了如何加强全院行政后勤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改革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业经济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管理局行政处等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体会和经验。
10月15日 刘国光副院长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作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不同理解;(2)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3)能不能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怎样理解“市场取向的改革”;(5)破除迷信,存利去弊;(6)对“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公式的再认识。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它就是讲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理论也是经济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考虑到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过去曾经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商品经济了,以及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排斥商品经济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断,可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同时,这样一个结论也是得来不易的,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得来的。这对于统一大家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统一大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报告说:“回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类似的争论,再考虑到近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认作是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问题来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性问题来看待。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我个人认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到底能不能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当中有一席之地,我想这个问题是不难作出预见或者结论的。”
10月17~18日 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资本主义问题座谈会”,我院刘国光、张卓元、陈东琪应邀与会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10月21~24日 我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美、日、德、加、荷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的法律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邹瑜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副院长江流致辞。汝信副院长举行招待会并致辞。胡绳院长出席了24日举行的闭幕式并致辞。
10月22日 由我院和劳动人事部共同负责的“按劳分配和工资制度改革”课题组召开论证会,邀请首都劳动工资方面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与论证。会议由刘国光副院长主持。与会人员就我国工资制度的沿革、工资制度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议。
10月27日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全国青联常委、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秋忠因病逝世,终年45岁。廖秋忠患病期间和逝世后,汝信副院长、刘启林秘书长等曾到医院看望,并到其家中慰问家属。
11月21日,语言研究所举行廖秋忠追思会。汝信、刘启林等院领导和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台盟、全国青联等部门负责人共200余人出席。与会者对廖秋忠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10月30~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副部长聂大江等邀集我院部分领导和学者座谈,就“八五”期间如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问题,广泛听取大家意见。会后,徐志坚副秘书长于11月4日约请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就我院提请国务院协助解决的科研经费、科研队伍建设、基本建设等问题进行会商。我院特邀顾问吴介民参加了会议。
10月31日 胡绳院长主持召开“关于苏联局势变化的原因、前途、估计、国际影响”座谈会,江流、郑必坚副院长及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胡绳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说:“具有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苏联垮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联东欧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互相联系的,与世界其他事物的发展演变也有关系,我们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总结苏联变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11月1~14日 由国际合作局首席专家玛丽埃塔·康斯坦丁诺娃和学术副秘书长契科·伊万诺夫教授组成的保加利亚科学院代表团,应我院邀请来访。双方于13日在京签署了关于科学合作的会谈纪要。汝信副院长会见了保代表团。
11月12日 郑必坚副院长应邀为国防大学“国际战略格局研讨班”作题为《世界大局动向和国际新秩序》的报告。
11月12~22日 胡绳院长应日本亚细亚大学校长卫藤沈吉邀请访日,并于13日在亚细亚大学作题为《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的演讲。演讲主要从历史发展上说明了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和开放,为什么这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的基本政策。胡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中国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开放。”“世界上有一种说法,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种误解。”
11月13日 为适应离退休干部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院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曲维镇,副组长吴介民、刘启林,成员有孙景超、刘铁、刘国珍、阎金生。该领导小组成立后,原老干部工作委员会撤销。
11月15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克莱因应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之邀来我院作题为《世界裁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报告。我院有关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会后,刘国光副院长宴请了克莱因教授。
11月16日 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国家民委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格萨(斯)尔》工作成果展览”,展出《格萨(斯)尔》藏文手抄本、木刻本约300部、业经记录整理的民间艺人说唱本200余部。其中已经正式出版的藏文本65部。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成果展开幕
11月20日,我院和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京联合举行仪式,授予24位成就突出的藏族、蒙古族艺人“《格萨(斯)尔》说唱家”称号。汝信副院长出席了仪式。
《格萨(斯)尔》是研究古代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1983年即被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
11月30日 在中国政治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张友渔当选为名誉会长,江流为会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吴大英为副会长之一。
12月5日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仪式上,美国虹志(电脑)有限公司向我院赠送了60部微型计算机和有关设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王光英等出席。胡绳院长致答谢词并向美国虹志(电脑)有限公司回赠礼品。胡绳说:“这次虹志公司向我院赠送的这批先进微型计算机和有关设备,无疑将对我院科研手段现代化和社会科学文献情报网络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认真规划,准备让这批微型计算机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发挥作用。”美国驻华大使也在赠机仪式上讲了话。
赠机仪式前,李瑞环会见了美国客人。胡绳、汝信、刘启林陪同会见。
12月6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苏东演变及其教训”座谈会,刘国光副院长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琮、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徐葵、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参加了座谈会,并分别发表了意见。
12月10~16日 院1991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郁文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院长胡绳代表院党委和院务会议作题为《总结经验,振奋精神,为把我院建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说:“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院党委和院务会议确定,我院在‘八五’期间要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坚持方向,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水平,改善条件’的20字工作方针,逐步达到以下主要目标:在政治方向上,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各学科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在全院规模上,坚持内涵式发展,进行必要调整,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解决人浮于事、摊子过大、机构臃肿的问题,初步形成人、财、物协调发展的局面。在科研布局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全院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继续保持和发挥人文学科已经形成的某些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素质较高、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干科研队伍;注意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培养和提高。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上述主要目标,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真正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得力参谋和助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聂大江等出席了11日上午的大会。李铁映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的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社科院的各项工作做得如何,对社会科学院自身的长远建设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院上下一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把社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2日上午,出席院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列席了在京西宾馆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开幕式,并听取了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代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作的题为《团结奋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报告。
在13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上,农村发展研究所等7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分别就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展反和平演变教育、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交流了经验和体会。
14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和我院工作会议的代表。中央领导与“两会”代表合影后,江泽民和李瑞环先后发表了简短讲话。江泽民说:“哲学社会科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其他部门一样,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潜心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李瑞环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切切实实使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活跃起来,繁荣起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使研究成果成为党决策的科学依据。”
16日上午,院工作会议举行闭幕式,汝信主持,郁文作总结讲话,吴介民就贯彻落实这次工作会议的精神作了具体部署。
12月12日 朱镕基副总理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主持讨论《宏观经济方案论证报告》和关于清理三角债和整顿企业等问题。我院李京文、周叔莲等应邀参与讨论。
我院向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颁发证书
12月20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向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颁发证书。这次接受证书的人员为144人,其中获1990年政府特殊津贴的有吕叔湘等23人,获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的有李文治等121人。郁文主持仪式,胡绳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知识分子办实事的决心是很坚定的。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带有导向性的重大决策,目的在于鼓励广大知识分子为我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代表王家福、叶水夫、徐葵、李学勤、李京文在会上发了言。
12月29日,人事部通知我院,批准增补许觉民等12人享受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这样,我院1990年和1991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实际人数达156人。
12月24日 全院图书馆系统首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举行,汝信、吴介民、刘启林等院领导出席,汝信发表了讲话。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哲学研究所图书馆、经济研究所图书馆被评为院图书馆系统先进集体。会上,院领导还向院图书馆系统有30年馆龄的24位现职老同志颁赠了纪念品,以褒扬他们为我院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
12月28日 经院党委审议批准,《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颁布。《条例》由总则、党委的组织机构、党委的职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和附则五章共23条组成。
12月29日 我院向人事部报送《关于成立保卫局等机构的请示》。《请示》说,“鉴于‘三定’工作已向后推迟,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建议人事部首先批准我院成立保卫局、监察室和党委办公室三个局级机构。这三个部门的领导已经配备,并已开始工作”。人事部批准了我院的请示。
');" class="a2">收藏1月12日 院党组副书记曲维镇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根据院党组确定的在清查清理、干部考察和党员重新登记工作结束后全院各所局领导班子进行适当调整的精神和总体上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会议研究通过了部分所局领导班子的充实、调整意见。
1月15日 受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我院副院长郑必坚主持召开关于开展日本问题研究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外办主任齐怀远、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李鹿野、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以及外交部、国家安全部、总参二部、经贸部和我院的有关人员。会议就世界格局变动和日本动向、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和日美关系、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研讨,并商定了与会各单位研究、撰写有关问题研究报告的具体分工。
1月22日 根据我院机关党委1月7日上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员重新登记工作总结》报告和1月16~18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验收组对我院的实地检查验收,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批复同意我院的报告和验收组的意见,认为我院的党员重新登记工作符合中央的精神和工委的要求。
1月23日 经济研究所原二级研究员严中平逝世,享年82岁。刘国光副院长、刘启林秘书长当日赶赴其家中,向遗体告别并慰问家属。
严中平,1909年6月出生,江苏涟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同年进入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1947年赴英国进修,1950年回国。195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82年任该所顾问。
严中平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经济组副组长、全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顾问、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等职务。
严中平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著述丰硕。其代表作有:《中国棉纺织史稿》、《清代云南铜政考》、《老殖民主义史话选》、《科学研究方法十讲》、《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主编)以及他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库钦斯基合著的《上海纺织工人状况》等。他还长期致力于组织、推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和《中国经济史丛刊》,为中国经济史学科提供了系统的基本研究资料和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培育了一批颇有成就的中国经济史科研人才,并把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建成该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他的研究实践和科研组织工作为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月9日 院党组书记郁文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结合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1991年工作要点,讨论我院1991年的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以科研为中心、出成果、出人才这样一个根本任务,做好我院各方面的工作。会议决定由吴介民负责起草我院1991年工作要点。4月13日,院召开党委书记、所局长会议,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1991年工作要点》,胡绳、郁文和特邀顾问吴介民在会上分别就贯彻落实《工作要点》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讲了话。
2月20日 院党组举行扩大会议,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副部长聂大江等与党组同志座谈工作。
王忍之根据中央有关中央宣传部负责对意识形态部门进行工作指导的意见,结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就思想宣传理论战线和社会科学院的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其主要内容是:“第一,首要的是贯彻落实七中全会精神,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服务。”“第二,继续坚定不移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第三,在抓整顿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抓活跃理论研究。”“第四,加强队伍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与我院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座谈
2月23日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与我院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听取我院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座谈会由江泽民主持,李鹏、宋平、李瑞环、丁关根、李铁映、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吕枫、王忍之、聂大江等出席。我院领导胡绳、郁文、刘国光、曲维镇、江流、钱钟书、汝信、郑必坚、浦寿昌、吴介民、杨克、刘启林和各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江泽民、李鹏在听取了我院15位同志的发言后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的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力求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系统的、科学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3月9日,为贯彻落实“2·23”座谈会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听取我院工作汇报,并对我院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给予具体指导。我院领导胡绳、郁文、刘国光、曲维镇、汝信、郑必坚、刘启林、吴介民等参加了汇报会。
3月11日,郁文主持召开院党组扩大会议,结合李铁映的指示精神,研究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的具体措施。
4月13日,院党组召开党委书记、所局长会议,传达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在“2·23”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5月23日,曲维镇向全院司局级和研究员以上干部、科研人员400余人传达了江泽民、李鹏的讲话精神。
3月14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江流副院长主持,胡绳院长致开幕词。参加讨论会的有我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等1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70余人。
3月14~28日 刘启林秘书长率我院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三国,并与罗马尼亚科学院签署两院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协议,与匈牙利科学院签署1991~1995年两院学术交流执行计划,与芬兰科学院签署会谈纪要。
3月22日 曲维镇主持召开院党组会议,听取卢华、田丹代表经团联清查、整顿领导小组所做的总结汇报。会议对清查、整顿领导小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议决定,经团联清查、整顿基本告一段落,即向有关部门移交工作。
同年5月6日,我院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不再主管“经团联”的请示》。6月5日,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我院不再继续承担对“经团联”的主管责任。
3月23日 郁文、曲维镇召集我院第一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的11个单位的党委书记座谈会。郁文在会上宣布,根据中央指示,我院各研究所改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他指出,要把我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必须从抓党组织的整顿开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开展工作;要充分估计到工作的难度,注意根据我院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力戒简单化;院里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研究所党委暂行工作条例。
4月3日 刘启林秘书长主持召开院“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会议。会上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会议精神。中纪委派驻我院的纪检组组长汪文风到会并讲话。
4月15日~5月2日 在苏联政局急剧动荡之际,郑必坚副院长率我院代表团一行6人应苏联科学院邀请赴苏考察访问。在苏期间,代表团着重考察了苏联稳定局势的措施及效果、新联盟条约的落实情况及联盟前景、经济形势及向市场经济过渡等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及时将考察情况向中央做了汇报;5月30日,郑必坚在学术报告厅向全院所局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副处级以上干部、副研以上科研人员近千人报告了访问苏联的情况。
4月22~24日 我院顾问浦寿昌应邀出席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摩洛哥皇家科学院春季讨论会。回国后,5月23日,他向院呈报了《参加摩洛哥皇家科学院讨论会纪要》。浦寿昌是我院继宦乡之后出任的摩洛哥皇家科学院院士。
4月23日 汝信副院长应邀为中央宣传部举办的“全国理论处长研讨班”作题为《关于西方学术思潮及我们的对策》的报告。
4月24日 院党组书记郁文到历史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调研并与两所领导座谈。在听取两所工作汇报后,郁文就加强党的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好科研计划管理等发表了意见。5月9日,郁文到近代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调研,反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以科研计划为龙头,各所都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营造学术研究的浓厚气氛。
4月29日 美国研究所举行茶话会,庆祝建所10周年。作为所庆重要活动之一的“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于5月23~25日在京举行。这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有关美国研究的大型区域性学术会议。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蒙古、泰国、加拿大等国以及国内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郑必坚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年前与美国研究所同时成立的日本研究所和西欧研究所也分别于5月9日和14日召开建所10周年庆祝会,郑必坚副院长代表院领导向两所表示祝贺,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
4月 北京理工大学将其清理“文化大革命”抄家物资时发现的200余件无法归还原主并准备销毁的地契文书等资料转交我院。经专家鉴定,这是研究我国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农村封建经济的重要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我院已将这批资料交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以供研究使用。
5月11日 经院务会议审议批准,我院1990年度共有99人晋升正高级专业职务,其中徐世澄等69人晋升为研究员,唐月梅等13人晋升为编审,沈仪琳等14人晋升为译审,刘厚成等2人晋升为研究馆员,康林1人晋升为教授。
5月1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及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项目》正式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科研计划要点》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八五”主要目标和基本指导方针;(2)“八五”期间的院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选题达111项);(3)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4)加强科研队伍建设;(5)加速科研手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6)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
5月19~26日 我院副院长江流主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丛书》选题讨论会在江西井冈山市举行。会议决定,该《丛书》由江流担任主编,我院哲学所、马列所、近代史所、世界史所、民族所、宗教所、社会学所、政治学所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撰稿。
6月6日、7日 江流副院长分别主持召开政法学科片和历史学科片座谈会,研究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法和史学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并对进一步的清理批判作出了部署。10日,郑必坚副院长在国际学科片各所领导人会议上传达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谈话之后,对国际学科片各所清理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影响的工作亦作出了具体部署。
6月11日 我院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院、所局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讨论会,何建章、陆学艺、李景源等分别就“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与农村调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等专题发了言。胡绳院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嗣后,院科研局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论文集》
★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4部专著和8篇论文获奖。其中包括我院经济研究所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财贸研究所李扬的《财政补贴经济分析》2部专著和经济研究所樊纲的《灰市场理论》、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吉元等人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路》、经济学科片形势分析小组的《以改革促稳定,在稳定中发展》3篇论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致信颁奖会表示祝贺,希望经济界的同志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研究和探索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我院副院长刘国光代表评奖委员会讲话,鼓励获奖者再接再厉,不断追求,为繁荣我国经济科学再立新功。
6月18日 我院第四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院团委,翁杰明当选为院团委书记。
6月19日 我院举行表彰大会,表彰我院研究生院培养的、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和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江流主持,秘书长刘启林宣读《关于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决定》,副院长汝信代表院长胡绳发表讲话。宋祖良等8人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丁邦井等14人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卓新平、赵一凡、秦麟征获“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荣誉称号。
6月25日 我院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院45个所局级单位的共产党员、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干部共千余人参加。我院民盟、民革等七个民主党派的代表也应邀参加大会。院党组书记郁文主持庆祝会并致开幕词。胡绳、张友渔、浦山等相继发言,以其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关系。胡绳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尽管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能够胜利的,我们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之所以对前进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之所以有信心,还因为我们已经犯过很大错误,而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取得教训。”
★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纪念建党70周年作》。文章说:“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地传播和实践的70年。人们今天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就不能不注意它在中国的发展。确实,这个发展不但远远超出过去一般人的预料,也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料不到的。”文章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十二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提出了关于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创造性思想”、“在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创造了独特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策略原则”、“创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正确区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原理”、“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成功地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事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和实行了保卫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受腐蚀和颠覆的方针”、“在国际关系上提出了并一贯执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7月3日 匈牙利文教部长在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仪式,向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兴万生颁发“为了匈牙利文化”奖,表彰他多年来研究和翻译《裴多菲全集》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7月10日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的指示,我院选派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吴大英、法学研究所吴建璠、廖增昀、张庆福、刘瀚等5名法学方面的研究员参加关于台湾问题研究的班子。
7月18日 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在京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创刊号首发式。我院副院长汝信、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多杰才旦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7月23~27日 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中国社会学研究国际讨论会”,中心议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国内外知名社会学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会议。胡绳院长给讨论会发来祝辞,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雷洁琼等出席开幕式。
8月21日 人事部部长赵东宛来我院,就我国工资改革问题同刘国光副院长和戴园晨、项启源、晓亮、陈东琪等经济学家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刘国光建议由人事部和我院共同组成专题研究小组,研究拟定改革方案。
8月22~23日 我院召开外事工作会议。院属各单位副所局级以上(包括离退休)党员干部和科研处长出席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有关文件。与会同志结合我院情况,就如何做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尤其是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院党组书记郁文就反对西方渗透与和平演变、加强外事工作管理、提高对外学术交流效益等做了重要讲话。汝信副院长就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以及今后如何做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发表了意见。
8月29~31日 应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邀请,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率“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国际学术讨论会。刘大年在会上做了题为《孙中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的发言。他指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孙中山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论述和分析,也许未必深刻而全面,然而在当时,还没有哪一个中国人对国情和对革命的认识能达到孙中山那样的高度”。
9月2~4日 由我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国际战略研究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以我院为主筹办的“北京国际新秩序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主旨是阐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立一个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参加研讨会的有国内有关单位学者20余人以及来自27个国家的30余位外国学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开幕式上致辞。胡绳院长作题为《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调发言,强调“真正合乎和平和发展这个当代世界主题和潮流的秩序,才是应当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我们拥护和主张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拥护和不主张与之相反的国际旧秩序。当然也不拥护和不主张任何名为‘新秩序’而实则维护国际旧秩序的名新实旧的秩序”。我院李琮、王家福、刘楠来作了专题发言。4日下午,李鹏总理会见了与会外国代表,我院院长胡绳、副院长郑必坚陪同会见。
由于这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等于5日特地致函我院郑必坚副院长,对我院有关同志为研讨会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予以表扬。
9月3日 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期学员班开学。它标志着我院党校的成立。院党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他们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迄至2006年底,我院党校共办31期,培养处室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近800人。在此期间,相继担任校长的是院党组(党委)副书记曲维镇、滕藤、李慎明。
9月5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与甘肃省体改委等单位在兰州联合举办“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思考研讨会”。刘国光副院长率我院何建章、戴园晨、晓亮等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历史和理论探索》的报告。
9月9日 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叔莲、副所长吕政、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应邀出席李鹏总理主持的“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经济理论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各自的意见。
9月30日 院党组报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任命浦山为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在此之前,6月22日,院任命阎金生为老干部局局长,免去刘国珍的老干部局局长职务。7月15日,中组部复函院党组,同意沙吉才任人口所党委书记、陈强林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书记、徐葵任苏联东欧所党委书记、韩加任文献中心党委书记、何建章任社会学所党委书记。
10月3日 法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法学家孙亚明逝世,享年79岁。根据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
孙亚明1931年参加革命,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到延安,在新华社工作,并在抗大、陕北公学任教。1938年3月奉命到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东北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从事教学、立法和行政领导工作,为我国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11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曾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曾任外事局局长、法学所所长等职。
孙亚明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月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及党委组成人员任职的通知。通知说,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报送了《关于将院党组改为院党委的请示》,中央同意成立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会,撤销院党组。郁文任党委书记,曲维镇为副书记,胡绳、刘国光、汝信、郑必坚、江流、刘启林、汪文风为委员。1992年3月23日增任吴介民、4月22日增任龙永枢为委员。
10月7日 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杂志社举办“评析资产阶级民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我院世界历史所、马列所、哲学所以及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30余人。江流副院长出席了会议。讨论会围绕“议会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与政治多元化”、“资产阶级法制与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10月9日 首都各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我院领导胡绳、郁文、江流、吴介民、汪文风等出席。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在会上作了题为《辛亥革命研究与历史前进观点》的发言。
10月10日 我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在我院联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1年秋季座谈会”。会议由“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主持,刘国光副院长出席并发表讲话。来自中办秘书局、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出席座谈会。会议对1991年经济形势和1992年经济预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12月24日,《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首发式举行,胡绳院长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由刘国光副院长负责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这项工作,符合党中央对我院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要不断提高我们的预测和分析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此后,我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每年出版一本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它已经成为一份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权威报告。
10月14日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组召集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为制定《企业法》实施细则出谋献策。韩岫岚、赵效民、金周英、杜海燕等参加了座谈。
10月14~15日 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中外日报》社在北京共同举办中日第四次佛教学术会议,主题是“10~14世纪的中日佛教”。参加会议的有:以历史研究所所长陈高华为团长的6人中国学者代表团,以爱知大学镰田茂雄教授为团长的5人日本学者代表团。台湾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蓝吉富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来自国内近百位佛教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列席或旁听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宋元时代佛教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中日交流,以及佛教内部的教义、典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我院秘书长刘启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院长汝信于16日设晚宴招待日方代表。
10月14~19日 全院首次行政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院北戴河培训中心举行。院副秘书长兼管理局局长郭永才主持会议。各单位分管行政事务的副所长和办公室主任出席研讨会。会议研究讨论了如何加强全院行政后勤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改革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业经济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管理局行政处等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体会和经验。
10月15日 刘国光副院长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作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不同理解;(2)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3)能不能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怎样理解“市场取向的改革”;(5)破除迷信,存利去弊;(6)对“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公式的再认识。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它就是讲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理论也是经济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考虑到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过去曾经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商品经济了,以及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排斥商品经济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断,可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同时,这样一个结论也是得来不易的,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得来的。这对于统一大家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统一大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报告说:“回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类似的争论,再考虑到近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认作是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问题来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性问题来看待。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我个人认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到底能不能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当中有一席之地,我想这个问题是不难作出预见或者结论的。”
10月17~18日 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资本主义问题座谈会”,我院刘国光、张卓元、陈东琪应邀与会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10月21~24日 我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美、日、德、加、荷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的法律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邹瑜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副院长江流致辞。汝信副院长举行招待会并致辞。胡绳院长出席了24日举行的闭幕式并致辞。
10月22日 由我院和劳动人事部共同负责的“按劳分配和工资制度改革”课题组召开论证会,邀请首都劳动工资方面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与论证。会议由刘国光副院长主持。与会人员就我国工资制度的沿革、工资制度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议。
10月27日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全国青联常委、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秋忠因病逝世,终年45岁。廖秋忠患病期间和逝世后,汝信副院长、刘启林秘书长等曾到医院看望,并到其家中慰问家属。
11月21日,语言研究所举行廖秋忠追思会。汝信、刘启林等院领导和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人事部、台盟、全国青联等部门负责人共200余人出席。与会者对廖秋忠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10月30~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副部长聂大江等邀集我院部分领导和学者座谈,就“八五”期间如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问题,广泛听取大家意见。会后,徐志坚副秘书长于11月4日约请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就我院提请国务院协助解决的科研经费、科研队伍建设、基本建设等问题进行会商。我院特邀顾问吴介民参加了会议。
10月31日 胡绳院长主持召开“关于苏联局势变化的原因、前途、估计、国际影响”座谈会,江流、郑必坚副院长及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胡绳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说:“具有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苏联垮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联东欧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互相联系的,与世界其他事物的发展演变也有关系,我们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总结苏联变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11月1~14日 由国际合作局首席专家玛丽埃塔·康斯坦丁诺娃和学术副秘书长契科·伊万诺夫教授组成的保加利亚科学院代表团,应我院邀请来访。双方于13日在京签署了关于科学合作的会谈纪要。汝信副院长会见了保代表团。
11月12日 郑必坚副院长应邀为国防大学“国际战略格局研讨班”作题为《世界大局动向和国际新秩序》的报告。
11月12~22日 胡绳院长应日本亚细亚大学校长卫藤沈吉邀请访日,并于13日在亚细亚大学作题为《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的演讲。演讲主要从历史发展上说明了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和开放,为什么这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的基本政策。胡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中国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开放。”“世界上有一种说法,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种误解。”
11月13日 为适应离退休干部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院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曲维镇,副组长吴介民、刘启林,成员有孙景超、刘铁、刘国珍、阎金生。该领导小组成立后,原老干部工作委员会撤销。
11月15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克莱因应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之邀来我院作题为《世界裁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报告。我院有关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会后,刘国光副院长宴请了克莱因教授。
11月16日 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国家民委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格萨(斯)尔》工作成果展览”,展出《格萨(斯)尔》藏文手抄本、木刻本约300部、业经记录整理的民间艺人说唱本200余部。其中已经正式出版的藏文本65部。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成果展开幕
11月20日,我院和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京联合举行仪式,授予24位成就突出的藏族、蒙古族艺人“《格萨(斯)尔》说唱家”称号。汝信副院长出席了仪式。
《格萨(斯)尔》是研究古代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1983年即被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
11月30日 在中国政治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张友渔当选为名誉会长,江流为会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吴大英为副会长之一。
12月5日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仪式上,美国虹志(电脑)有限公司向我院赠送了60部微型计算机和有关设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王光英等出席。胡绳院长致答谢词并向美国虹志(电脑)有限公司回赠礼品。胡绳说:“这次虹志公司向我院赠送的这批先进微型计算机和有关设备,无疑将对我院科研手段现代化和社会科学文献情报网络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认真规划,准备让这批微型计算机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发挥作用。”美国驻华大使也在赠机仪式上讲了话。
赠机仪式前,李瑞环会见了美国客人。胡绳、汝信、刘启林陪同会见。
12月6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苏东演变及其教训”座谈会,刘国光副院长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琮、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徐葵、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参加了座谈会,并分别发表了意见。
12月10~16日 院1991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郁文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院长胡绳代表院党委和院务会议作题为《总结经验,振奋精神,为把我院建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说:“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院党委和院务会议确定,我院在‘八五’期间要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坚持方向,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水平,改善条件’的20字工作方针,逐步达到以下主要目标:在政治方向上,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各学科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在全院规模上,坚持内涵式发展,进行必要调整,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解决人浮于事、摊子过大、机构臃肿的问题,初步形成人、财、物协调发展的局面。在科研布局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全院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继续保持和发挥人文学科已经形成的某些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素质较高、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干科研队伍;注意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教育、培养和提高。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上述主要目标,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真正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得力参谋和助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聂大江等出席了11日上午的大会。李铁映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的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社科院的各项工作做得如何,对社会科学院自身的长远建设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院上下一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把社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2日上午,出席院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列席了在京西宾馆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开幕式,并听取了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代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作的题为《团结奋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报告。
在13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上,农村发展研究所等7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分别就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展反和平演变教育、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交流了经验和体会。
14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瑞环、李铁映、丁关根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和我院工作会议的代表。中央领导与“两会”代表合影后,江泽民和李瑞环先后发表了简短讲话。江泽民说:“哲学社会科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其他部门一样,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潜心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李瑞环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切切实实使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活跃起来,繁荣起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使研究成果成为党决策的科学依据。”
16日上午,院工作会议举行闭幕式,汝信主持,郁文作总结讲话,吴介民就贯彻落实这次工作会议的精神作了具体部署。
12月12日 朱镕基副总理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主持讨论《宏观经济方案论证报告》和关于清理三角债和整顿企业等问题。我院李京文、周叔莲等应邀参与讨论。
我院向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颁发证书
12月20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向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颁发证书。这次接受证书的人员为144人,其中获1990年政府特殊津贴的有吕叔湘等23人,获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的有李文治等121人。郁文主持仪式,胡绳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知识分子办实事的决心是很坚定的。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带有导向性的重大决策,目的在于鼓励广大知识分子为我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代表王家福、叶水夫、徐葵、李学勤、李京文在会上发了言。
12月29日,人事部通知我院,批准增补许觉民等12人享受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这样,我院1990年和1991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实际人数达156人。
12月24日 全院图书馆系统首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举行,汝信、吴介民、刘启林等院领导出席,汝信发表了讲话。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哲学研究所图书馆、经济研究所图书馆被评为院图书馆系统先进集体。会上,院领导还向院图书馆系统有30年馆龄的24位现职老同志颁赠了纪念品,以褒扬他们为我院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
12月28日 经院党委审议批准,《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颁布。《条例》由总则、党委的组织机构、党委的职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和附则五章共23条组成。
12月29日 我院向人事部报送《关于成立保卫局等机构的请示》。《请示》说,“鉴于‘三定’工作已向后推迟,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建议人事部首先批准我院成立保卫局、监察室和党委办公室三个局级机构。这三个部门的领导已经配备,并已开始工作”。人事部批准了我院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