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1993年
在线阅读

《冯至全集》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05年9月17日出生,河北涿县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攻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建国后,1951年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6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77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继续任所长)。1982年任名誉所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慕尼黑歌德剧院歌德奖章、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冯至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欧洲文学。对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性意义。出版有《歌德论述》、《论歌德》、散文集《东欧杂记》、《山水》、传记《杜甫传》、诗集《明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十年诗抄》、《冯至诗文集》、论文集《诗与遗产》、《冯至选集》、《冯至学术精华录》、历史小说《伍子胥》、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2月23~25日 院1993年度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次院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化体制改革;围绕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部署全年的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全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开创我院工作的新局面,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改革开放,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宣传、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个理论统一思想,指导社会科学的全部工作。社会科学工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理论观点、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应该学习得更好,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得更准确。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为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科学的、有说服力的阐述,回答人们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给奋进中的建设者、开拓者们以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力量。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以及社会科学界的同志,担负着光荣而又重要的任务,工作大有可为,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胡绳代表院党委、院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说:“为保证我院改革健康、顺利进行,院党委和院务会议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1)我院各个方面的改革,要始终紧紧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有利于发展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来展开。(2)调整好学科布局和科研力量的配置,是我院改革的重要环节。(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4)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并且强化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5)院机关改革的重点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研究所的活力。(6)行政后勤改革按照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进行。(7)我院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办院经费今后仍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8)分阶段、稳步推进。”

吴介民就《深化改革的意见》作了说明。

在25日的闭幕会上,院党委书记王忍之、院长胡绳分别发表了讲话。王忍之说:“理论总是由概括实践的经验而取得。实践没有发展,理论也难有大的发展;实践发展了,理论的概括就应该及时跟上,并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的研究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去总结和概括实践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规律;要对在改革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新问题,给予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有说服力的阐述。我们既要以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研究为主战场,又要注意实现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共同繁荣;既要大力加强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又要重视基本理论研究,重视学科建设。”

2月 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者就英国从各殖民地撤退的历史、策略、手法,联系当前香港形势为香港《文汇报》撰写了一批文章。香港新天地出版社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江泽民总书记对该书给予好评并推荐给全国人大代表。该书亦受到港台学者及海外华人的欢迎,迄至1993年7月已经推出第三版。在7月21日由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的“香港和英国的殖民撤退”学术研讨会上,香港新天地出版社向与会者赠送了《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一书。

3月8日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古人类学家、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希枚逝世,享年77岁。杨希枚病重住院期间,江流副院长等曾到医院看望。3月22日,历史研究所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追思会,缅怀杨希枚先生毕生的业绩和高尚品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会前会见并慰问了前来参加追思会的杨希枚的家属,对杨希枚先生所做的卓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杨希枚,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60~1980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52~1968年曾兼任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1981年回大陆,任我院历史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会顾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顾问等。

杨希枚著有:《姓字古义析证》、《先秦赐姓制度理论的商榷》、《连名制与姓氏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神秘数字论稿》、《中国古代太阳崇拜的研究》、《论商王庙号问题》、《先秦文化史论集》及《安阳殷墟头骨研究》(主编)等。

3月12日 我院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两会报道,参加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

我院新一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共6人:董辅礽、道布(以上2人原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李京文(原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刘国光、陆学艺、王家福。

新一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共33人:胡绳、胡有萼、梅绍武、樊骏、陈高华、吴介民、徐葵、王仲殊、何方、余绳武、浦山、蒋和森、徐苹芳、汪敬虞、林甘泉(以上15人原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泽厚(原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周叔莲、戴园晨、何建章、李琮、王庆成、张椿年、董衡巽、林茂灿、吴建璠、陈宗德、陈尧光、叶秀山、丛翰香、余敦康、周方、经君健、陈春龙。

3月15日 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和汝信、江流副院长一道到科研局调研,听取该局工作汇报及对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此后,王忍之又先后到保卫局(3月18日)、老干部局(3月26日)、东欧中亚研究所(4月2日)、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4月6日)、郭沫若著作编委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4月9日)、法学研究所(4月10日)、考古研究所(4月13日)、民族研究所(4月21日)、管理局(4月23日)、工业经济研究所(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月8日)、人事教育局(6月3日)、文学研究所(6月5日)等单位调研,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同时对各单位的工作分别提出了意见和要求。3月30日,王忍之还与我院部分青年代表座谈,征求他们对我院科研工作及深化改革的意见。

3月29日 我院经济学科片张卓元、刘福垣、吕政、李扬应邀参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曾培炎等听取了我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当前应着手的工作等建议。

3月29日~4月7日 院长胡绳、副院长汝信率我院代表团访问越南,双方签订了我院与越南社科院双边交流协议。访越期间,胡绳比较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这次访问是对越南社科院院长阮维贵1992年4月率团访华的回访。

4月13日 胡绳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科研局提交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条例》、《青年科研基金暂行规定》、《“青年学者文库”编辑计划》和人事教育局提交的《关于停薪留职暂行规定》。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条例(试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编辑计划》颁布。26日,《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条例》及《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实施办法》印发院属各单位。6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工“停薪留职”暂行规定》颁布实施。

4月14日~5月2日 汝信副院长率我院工作组赴美国访问,慰问我院在美留学进修人员。工作组成员包括人事局局长单天伦、外事局副局长李明德等。5月,工作组提交了考察报告。报告说,该工作组是1979年我院派遣长期出国留学、进修人员以来所派出的第一个专门工作组,也是国内派往美国的社科、人文方面第一个工作组。通过慰问、考察,他们认为:“目前在外留学人员绝大多数人心系祖国,真诚关心和希望祖国富强,希望为国家作多种形式的贡献”;但“当前尚未形成大批留学人员回国的趋势”。因此,考察报告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1)“做好在外留学人员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沟通思想,帮助他们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2)“欢迎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3)“我院及各所应注意从留学人员中发现尖子人才,多做他们的工作,争取这些人员回国工作,并相应采取优惠政策”。(4)“坚持派遣长期进修和访问学者的方针,以利保持和提高我院科研和学术水平”。(5)“注意对美派遣渠道的变化,开拓新的交流形式”。

4月20日 我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与来访的以邓春奇院长为首的越南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代表团全体成员座谈。22日,王忍之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南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代表团全体成员。

4月20日~9月19日 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我院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在日本《读卖新闻》大阪本社的协助下,先后在日本大阪、福冈、东京三城市举办“中国王朝的诞生展”,受到日本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获得圆满成功。这是考古研究所首次在国外举办考古成果展览。

4月21日 胡绳院长会见并宴请台湾“中研院”院士、“中研院”近代史所前所长张玉法夫妇和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蒋永敬夫妇。宾主双方就两岸的学术交流交换了意见。

4月25日 我院语言研究所与商务印书馆在京举办《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发行20周年学术讨论会,胡绳院长应邀出席。

4月27日 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滕藤为我院党委委员;5月28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5月13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刘吉为我院党委委员;6月13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7月8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王洛林为我院党委委员;7月21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10月14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郭永才为我院党委委员,同时免去曲维镇、刘国光、江流、吴介民的院党委委员职务。10月16日,中央宣传部通知,任命郭永才为我院秘书长,免去龙永枢的秘书长职务。10月30日,国务院任命龙永枢为我院副院长,免去刘国光、曲维镇、江流的副院长职务。11月17日,院务会议决定,聘请钱钟书、刘国光为院特邀顾问。

4月30日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决定授予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炯“20世纪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同时将其列入该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和《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

5月4日 我院与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双边讨论会”。汝信副院长和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国际事务主任、前助理国务卿桑德斯主持会议。双方就国际形势与亚太地区安全、中美经贸关系与最惠国待遇问题、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对双边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就改善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

5月7日 历史研究所在苏州举行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胡绳院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纪念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演讲。同日,历史研究所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江流副院长出席。

与会者回顾了顾颉刚先生勇于开拓、勤奋耕耘的一生,并就他在古代史、历史地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研究上的卓越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

5月11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农村经济形势绿皮书(1992~1993年)”研讨会暨首发式。刘国光、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了会议。

《1992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兼顾1993年发展趋势》(简称“农村经济形势绿皮书”)是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统计司合作完成的我国第一本农村经济年度报告集。此书作为当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和对来年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的著作,以后将每年出版。

5月12~16日 胡绳院长在澳门参加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会议。

5月13日 我院主办全国首次邓小平特区思想研讨会。王忍之主持开幕式,刘国光作专题发言。汝信、江流、吴介民、龙永枢、汪文风等院领导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研讨会收到论文40多篇,分别论述了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效应、与改革开放思想体系的关系、与“一国两制”思想的关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及其哲学依据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等理论问题。与会者认为,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他们还就进一步推动我国特区和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改革开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5月14日 我院举行首届“优秀青年”表彰会。齐建国等9人获院“优秀青年”光荣称号。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在会上发表讲话,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并对全院青年提出希望:“第一,青年同志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有韧劲,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三,要虚心,虚怀若谷。”“第四,希望我院‘优秀青年’能吸引带动周围的青年同志一起前进。”

5月20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成立,汝信副院长任理事长。

5月26日 文学研究所举行建所40周年纪念大会,汝信、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胡绳院长以及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为该所题写了贺词。胡绳的题词为:“文学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起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应当充分发挥。”

文学研究所成立40年来,已经出版学术专著329种,工具书和学术性通俗读物46种。

★院服务总公司成立,张巨功任总经理。同年12月17日,服务总公司更名为服务中心(对外称服务局)。

5月27日 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和副院长刘国光召开经济学科片6个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和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会议,听取各所工作汇报。王忍之和刘国光分别在会上讲话。王忍之还宣布了院务会议关于在经济学科片建立领导小组的决定。6月5日,院务会议根据刘国光的建议,任命李京文为领导小组组长,张卓元、陈吉元为副组长。

6月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副院长江流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院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是在“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课题组的基础上组建的,设在社会学研究所。邓力群、江流、邢贲思、丁伟志、石磊等任研究中心顾问,陆学艺任主任,何秉孟、谢寿光为副主任。会上宣布,聘任院内外38位长期从事县情、市情调查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为该中心特约研究员。

《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

6月7日 由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首发式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副院长汝信和特邀顾问吴介民出席了会议,汝信在会上讲了话。

《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是全国第一本反映世界经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文刊物。

★由院共青团委员会筹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获准成立。

6月12日 院务会议通过第四届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名单,共56人。他们是:主任胡绳,副主任汝信;委员王忍之、刘国光、滕藤、江流、刘吉以及哲学学科片陈筠泉、黄心川、徐崇温、叶秀山、赵凤歧、孔繁、吕大吉;经济学科片董辅礽、何建章、戴园晨、周叔莲、杨圣明、陈吉元、张卓元、李京文、田雪原;文学语言学科片钱中文、陈毓罴、刘魁立、吴元迈、董衡巽、刘坚、熊正辉;史学片林甘泉、李学勤、王庆成、余绳武、张椿年、廖学盛、王仲殊、任式楠;政法社会学科片王家福、刘瀚、郑成思、吴大英、道布、史金波、陆学艺、李培林;国际学科片浦山、李琮、徐葵、张文武、资中筠、张蕴岭、陈宗德、苏振兴、朱崇利。

6月14日 为期一个月的“郭沫若著、译本展”在郭沫若故居开幕,胡绳院长和郁文、刘德有以及著名作家、学者林林、周而复、朱子奇、胡厚宣,歌德学院德方院长阿克曼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6月15~19日 我院副院长刘国光、汝信、刘吉出席中央宣传部在上海召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刘国光在会上作了讲话。会议期间,刘国光应邀出席了上海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上海迈向新世纪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研讨会”开幕式,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若干问题的看法》的报告。

6月25日 胡绳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决定各位副院长主管工作的分工如下:刘国光分管经济学科片;汝信分管文学语言学科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献信息中心、科研局和我院科研组织领导工作;滕藤分管国际学科片、研究生院、外事局和我院的外事工作;江流分管史学学科片和政法社会学科片(不含新闻所);刘吉分管哲学学科片和新闻所。

6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主持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座谈会,听取我院经济学科片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主要内容的汇报。刘国光副院长在发言中说,课题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思路、大原则和大框架进行了研究,现已基本完成。课题组同志还回答了与会同志提出的一些问题。

7月13日 朱镕基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由我院邀请来华访问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后者就我国提高存款利率、控制信贷、外汇市场管理以及人民银行改革、财税、土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刘国光副院长会见时在座。

7月14日 外国文学研究所召开《世界文学》创刊40周年纪念会,副院长滕藤出席了会议。与会各界人士对《世界文学》40年来译介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

7月29日 刘吉副院长率“大陆社会科学学者交流访问团”启程赴台湾出席“中国现代化研讨会”。这是大陆访台的第一个大型社会科学综合代表团。

8月1日 刘国光副院长出席由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问题》的报告。在这次会上,刘国光还当选为“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理事长。

8月11日 我院副院长汝信会见以教育科学大臣李择优为首的荷兰教育代表团。双方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荷兰教育科学部1993~1995年科学合作与交流备忘录》。

8月22日 司法部批准我院成立科华律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具体业务挂靠在法学所。

8月28日、31日 院党委会议讨论通过对部分所局领导班子的换届调整意见,并于9~12月分别由院党委和院务会议对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陆续颁布任免决定如下。

任命:

郭永才兼任保卫局局长;

阎金生为老干部局局长;

朱锦昌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姜汉章为外事局局长;

何秉孟为科研局局长;

秦其明为办公厅主任;

张显清为党委办公室主任;

孙叔林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

张联瑜为驻院纪检组副组长;

周兆富为驻院纪检组正局级纪检员;

李希为民族所党委书记,杜荣坤为所长;

南世昌为拉美所党委书记,苏振兴为所长;

张文武为东欧中亚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戴康生为世界宗教所党委书记,吴云贵为所长;

李利为语言所党委书记,刘坚为所长;

刘国珍为人口所党委书记,田雪原为所长;

李京文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文璞为农村发展所党委书记,陈吉元为所长;

陆学艺为社会学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瀚为法学所党委书记,刘海年为所长;

廖世伦为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邵长厚为西亚非所党委书记,赵国忠为所长;

徐文渊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党委书记,谷源洋为所长;

雷中庆为世界历史所党委书记,廖学盛为所长;

陈佳贵为工业经济所党委书记,张卓元为所长;

卢钟锋为历史所党委书记,李学勤为所长;

吴元迈为外国文学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铁为文献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李惠国为代主任;

王庆基为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张海鹏为所长;

傅青元为哲学所党委书记,陈筠泉为所长;

杜文亮为美国所、西欧所联合党委书记,王缉思为美国所所长,裘元伦为西欧所所长;

盛存义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郑文林为社长;

王立邦为考古所党委书记;

马大正为边疆史地中心主任;

张秉意为新闻所党委书记;

孙景超为亚太所、日本所联合党委书记,张蕴岭为亚太所所长;

冯志正为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所联合党委书记,张炯为文学所所长兼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

杨圣明为财贸所所长;

吴大英为政治学所所长。

免去:

朱崇利的科研局局长职务;

刘国珍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孙景超的院党办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职务;

沙吉才的人口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庆基的社会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徐葵的东欧中亚所党委书记职务;

孔繁的世界宗教所所长职务;

林甘泉的历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廖世伦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党委书记职务;

周叔莲的工业经济所所长职务;

张卓元的财贸所所长职务;

王家福的法学所所长职务;

张椿年的世界历史所所长职务;

李琮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职务;

浦山的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职务;

陈乐民的西欧所所长职务;

高德的近代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张联瑜的政治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冯志正的少数民族文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运久的亚太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庆成的近代史所所长职务;

黄心川的亚太所所长职务;

赵自瑞的日本所所长职务;

陈强林的马列所党委书记职务;

孙旭培的新闻所所长职务。

8月30日 院长胡绳、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在长春参加由吉林大学举办的吕振羽纪念室揭幕暨吕振羽史学研讨会。胡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辈吕振羽》的讲话。他说:“吕振羽同志是一位老革命家,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为教育事业工作,特别是在史学研究方面做出很多贡献,永远值得纪念。”

9月1日 以汝信副院长为首的我院代表团与以李贤宰为首的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代表团举行了工作会谈。2日,汝信在我院主持演讲会,李贤宰作题为《韩中经济合作》的演讲。3日,胡绳院长会见李贤宰,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学术交流议定书》。

9月6日 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湖北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这是我国文学研究领域第一次举办以中国古代小说为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反映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汝信副院长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9月7日 我院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向我院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及侨联负责人、部分党外高级知识分子通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及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与会人士对中央开展反腐败斗争表示拥护和支持,并联系我院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25日,召开全院各单位党委书记会议,传达李鹏总理关于“坚持贯彻执行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定”的讲话和《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实施意见》。院机关党委通报了我院近期开展反腐败教育和斗争的情况。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汪文风就我院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了动员讲话并提出具体要求。

10月5日 我院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行胡乔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王忍之主持会议,胡绳发表讲话。胡绳说,胡乔木是我党在理论和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同时还是一位革命的政治家、学者、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求实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胡乔木为党和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一生的工作和思想活动是值得后人景仰、学习和研究的。

10月7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举办“2000年的中国与韩国”学术讨论会。副院长、院韩国研究中心主任汝信主持会议,胡绳院长致开幕词。他希望中国学者珍惜这样的机会,从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吸取养分,也希望韩国学者坦诚相见,以便使这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会前,胡绳会见了与会韩国学者。

★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意大利文化丛书”首发式。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吕同六的两部著作《地中海的灵魂——意大利文学透视》、《多元化、多声部——意大利20世纪文学扫描》作为该丛书的头两部首先出版发行。王忍之副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意大利驻华大使罗西等出席了首发式。

10月8日 我院召开信息工作会议。副院长汝信讲话,秘书长龙永枢出席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

10月10~17日 应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孙柱焕邀请,胡绳院长一行访问韩国。访问期间,先后会见了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院长、前总理李贤宰,议长李万燮,教育部部长吴炳文,世宗研究所理事长、前总理郑元植等,并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的采访。

10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听取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研究”课题组汇报。出席汇报会的有中央财经办、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江流副院长介绍了我院接受并完成这项课题的情况。法学所原所长、课题组负责人王家福作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的汇报。李铁映对研究成果给予肯定。

10月19日 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召开《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国和来自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汝信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会议对于确立《福乐智慧》在中国文学史及中亚文学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亦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月20日 我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言学会共同举办庆祝吕叔湘90华诞学术讨论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和我院领导胡绳、汝信、吴介民等出席会议。胡绳、汝信在会上分别发表了讲话。与会人士对吕叔湘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衷心祝贺,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10月20~25日 我院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公司与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及我院副院长王洛林、龙永枢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王洛林致开幕词。来自金融界的专家学者及全国近30个省市从事银行实际工作的人员共1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150篇。

10月20日~11月10日 由王忍之率领的我院代表团访问德国、英国和瑞典三国,重点考察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及其在社会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2月3日,代表团提交了题为《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应当借鉴的经验和注意的问题》的考察报告。

10月26~31日 我院人口研究所在京相继召开“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两个会议均系根据我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达成的CPR/90/06项目协议召开的。

王洛林副院长出席了“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参加这一研讨会的学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现状以及寻求利益导向机制的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宋平出席了“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我院副院长龙永枢和国家计生委等部门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讲话。我国人口学家与来自美国、奥地利、波兰、芬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学者,结合在我国四省市所作的抽样调查材料,就妇女地位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妇女地位的理论和评价指标、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妇女地位与生育的关系、影响妇女地位的因素与对策等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

10月30日 院办公厅向院党委呈报《关于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的请示》,获院领导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编辑工作随即启动。开卷本年号定为1993年(其收选内容以1992年1月至12月底为限,其后年份依此类推)。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编委会,首届编委会主任为吴介民。

11月2日 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经院领导批准,我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调整后的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为副院长龙永枢,副组长为秘书长郭永才、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吉元、院团委书记翁杰明,成员为朱锦昌等8人,顾问为杨克。

11月4~6日 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93中国宗教现状、理论研讨会”。国务院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公安部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和上海社科院、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国宗教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展开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全国宗教现状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11月9日 胡绳院长接受中央电视台《毛泽东》专题片摄制组的采访,回忆1959年春陪同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历史情景。

11月16~18日 我院国际社科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与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以及日本未来世代国际财团、日本京都论坛在北京共同举办“东亚的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日、韩三国的7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汝信副院长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他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面向21世纪的时候,中、日、韩三国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未来发展的新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会三国学者围绕东亚历史和思想遗产、东亚科技合作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1月21~24日 由我院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社会科学系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胡绳、汝信、龙永枢、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会议。

11月30日~12月2日 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京召开“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就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与对策,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设计以及借鉴国外企业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出席了开幕式,刘国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出席闭幕式并讲了话。

12月6日 我院副院长滕藤与捷克外事委员会主席尼德莱分别代表两院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捷克科学院科学合作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捷克科学院1994~1996年科学合作执行计划》。当晚,副院长汝信、滕藤设宴为捷克代表团饯行。

我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大会

12月15日 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表彰我院1977~1991年期间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钱钟书的《管锥编》等74部专著、刘国光的《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等36篇论文、刘国光等主编的《1991~199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等24篇研究报告、谢端琚的《青海柳湾》等7种考古发掘报告及考古新技术、黄心川的《世界十大宗教》等6种学术普及读物、道布的《回鹘式蒙古文献汇编》等2种古籍整理著作、刘国光和王明哲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农业卷)》等18种学术资料、李京文和郑友敬主编的《技术经济手册理论方法卷》等10种工具书、王玖兴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等6种译著获优秀成果奖;《中国历史地图集》(我院主持、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胡绳主编)、《经济卷》(许涤新主编)、《考古学卷》(夏鼐主编)、《中国历史卷》(侯外庐主编)、《外国史卷》(陈翰笙主编)、《中国文学卷》(周扬主编)、《外国文学卷》(冯至主编)、《法学卷》(张友渔主编)、《政治学卷》(张友渔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我院、中科院、国家地震局主持,谢毓寿、蔡美彪主编)获荣誉奖。

胡绳院长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这次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既体现了我院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也反映了诸多学科的共同繁荣。从获奖成果的作者看,我院老一辈学养深厚的专家虽均已年届耄耋,但仍在辛勤笔耕,劳作不止,不断有科研精品问世;中年专家在获奖者中人数最多,他们是我院科研中坚力量;同时值得高兴的是,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这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骨干队伍,我们有理由对我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12月17日 《人民日报》发表胡绳的文章《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章说,毛泽东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件大事是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这篇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12月26日,胡绳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对〈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的几点说明》的发言,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涉及文章中的个别事件或提法作了进一步明确的阐释。

12月 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偃师二里头队在二里头遗址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的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它标志着我国文明史的起源年代可能向前推进1000年左右。

★由国办秘书局编辑出版的《政务信息选编》收入我院《要报》提供的以下三篇文章: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对1993年和1994年的经济预测与分析》、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关于加快特大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建议》、经济研究所的《英国专家对我国股票证券业的一些看法》。

★在江泽民主席赴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和访问古巴、巴西前夕,我院《要报》编辑部组织有关研究所提供了两部著作和13份材料供其参阅。两部著作是:《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现代部分)》和《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13份材料中包括:《关于亚太地区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问题和对策》、《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应采取的对策》、《古巴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和《巴西近年大事撮要》等。

');" class="a2">收藏

1月4~5日 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和美国日本侵华研究会、美国南伊利诺依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中日甲午战争、孙中山与日本、中日经济关系、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日本的对华谋略、日军侵华暴行、中日关系与国际政治等专题进行了研讨。汝信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胡绳院长于1月5日设宴招待了与会海外学者。

1月8日 刘国光主持召开海南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第一次会议,就海南省政府邀请我院专家帮助制定海南第二步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布置。海南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逊在会上介绍了目前海南的概况。

1月11日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在京联合召开“9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90年代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对外战略与政策的变化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等议题发表了不少有深度、有新意的见解。

1月25日 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逝世,享年73岁。蒋一苇病重住院期间,院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在他逝世后,刘国光副院长、龙永枢秘书长等又到其家中慰问家属。2月5日,胡绳、刘国光、汪文风等院领导参加了蒋一苇的遗体告别仪式。朱镕基副总理和王汉斌、张劲夫、马洪、郑必坚等领导同志也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蒋一苇,原名蒋炜,福建福州市人,1920年2月14日出生于武汉市。

1938年4月于航空机械学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空军南宁航空站机械士。1941年冒着被通缉的危险脱离了国民党空军,化名考入广西大学数理系。1944年,日寇入侵广西,他被迫中断学业后,参加了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民主青年活动。抗日战争结束后,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先后主编《科学与生活》杂志、主办《彷徨》杂志并兼任杂志社社长。1947年12月3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奉命到北京三联书店任科学技术书刊编辑组组长,主编《科学技术通讯》杂志。1950年任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底,调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58年著《技术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技术与经济关系的专著。1959年3月被错划为“漏网右派”,受到“开除党籍,降职降级降薪”处分,1978年底得到纠正。1978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后任所长、顾问。

1979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从何处入手的问题,理论界有不少争议。蒋一苇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企业本位论”的观点。这个以后闻名国内外的重要观点,最初以《企业本位论刍议》为题,发表在1979年第6期《经济管理》月刊上;后经过修改,又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为题,发表在197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上;后又以《企业本位论》为题,发表于1980年1月的《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这篇论文在1979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被选为“参考文件”散发给与会代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企业本位论》198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其代表性著述还有《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我的经济改革观》等。

蒋一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月3日 我院和浙江舟山市在京共同召开“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评审会”。刘国光副院长主持会议并讲了话。王光英、袁宝华、马宾、孙尚清等以及评审委员会的其他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

1992年下半年,应舟山市委、市政府的邀请,我院组成了以刘国光为顾问、李京文任组长的《舟山市1991~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课题组赴舟山,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最后形成了《舟山市1991~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报告和11个分报告。这次评审会通过了上述总报告和各分报告。此项研究成果对舟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月8日 胡绳主持召开院党委会,欢迎王忍之来我院担任党委书记、副院长。胡绳、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武连元和王忍之分别在会上讲话。参加会议的除院党委成员外,还有院副秘书长、院直机关各单位负责人。

2月13日 刘国光副院长在京会见原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列·伊·阿巴尔金院士和原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俄罗斯体改基金会第一副总裁、俄罗斯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斯·阿·西塔良院士,并向他们介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情况。20日,刘国光在我院主持报告会,邀请阿巴尔金院士作题为《关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形势和体制改革前景》的报告。22日,胡绳院长会见了阿巴尔金和西塔良两位院士。

2月22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和孙冶方经济学奖基金会联合举办孙冶方逝世10周年纪念座谈会。刘国光副院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与会者回顾了孙冶方对我国经济学理论的杰出贡献,赞誉他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先驱者,他毕生为真理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著名外国文学专家、诗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级教授冯至逝世,享年88岁。冯至病重住院期间,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聂大江和我院副院长汝信等先后到医院看望。冯至逝世后,王忍之、汝信、吴介民等院领导分别前往医院和其家中表示哀悼。3月2日,胡绳、王忍之、汝信、吴介民等院领导参加了冯至的遗体告别仪式。

《冯至全集》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05年9月17日出生,河北涿县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攻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建国后,1951年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6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77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继续任所长)。1982年任名誉所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慕尼黑歌德剧院歌德奖章、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冯至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欧洲文学。对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性意义。出版有《歌德论述》、《论歌德》、散文集《东欧杂记》、《山水》、传记《杜甫传》、诗集《明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十年诗抄》、《冯至诗文集》、论文集《诗与遗产》、《冯至选集》、《冯至学术精华录》、历史小说《伍子胥》、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2月23~25日 院1993年度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次院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化体制改革;围绕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部署全年的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全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开创我院工作的新局面,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改革开放,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宣传、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个理论统一思想,指导社会科学的全部工作。社会科学工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理论观点、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应该学习得更好,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得更准确。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为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科学的、有说服力的阐述,回答人们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给奋进中的建设者、开拓者们以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力量。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以及社会科学界的同志,担负着光荣而又重要的任务,工作大有可为,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胡绳代表院党委、院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说:“为保证我院改革健康、顺利进行,院党委和院务会议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1)我院各个方面的改革,要始终紧紧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有利于发展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来展开。(2)调整好学科布局和科研力量的配置,是我院改革的重要环节。(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4)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并且强化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5)院机关改革的重点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研究所的活力。(6)行政后勤改革按照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进行。(7)我院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办院经费今后仍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8)分阶段、稳步推进。”

吴介民就《深化改革的意见》作了说明。

在25日的闭幕会上,院党委书记王忍之、院长胡绳分别发表了讲话。王忍之说:“理论总是由概括实践的经验而取得。实践没有发展,理论也难有大的发展;实践发展了,理论的概括就应该及时跟上,并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的研究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去总结和概括实践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规律;要对在改革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新问题,给予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有说服力的阐述。我们既要以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研究为主战场,又要注意实现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共同繁荣;既要大力加强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又要重视基本理论研究,重视学科建设。”

2月 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者就英国从各殖民地撤退的历史、策略、手法,联系当前香港形势为香港《文汇报》撰写了一批文章。香港新天地出版社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江泽民总书记对该书给予好评并推荐给全国人大代表。该书亦受到港台学者及海外华人的欢迎,迄至1993年7月已经推出第三版。在7月21日由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的“香港和英国的殖民撤退”学术研讨会上,香港新天地出版社向与会者赠送了《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一书。

3月8日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古人类学家、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希枚逝世,享年77岁。杨希枚病重住院期间,江流副院长等曾到医院看望。3月22日,历史研究所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追思会,缅怀杨希枚先生毕生的业绩和高尚品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会前会见并慰问了前来参加追思会的杨希枚的家属,对杨希枚先生所做的卓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杨希枚,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60~1980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52~1968年曾兼任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1981年回大陆,任我院历史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会顾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顾问等。

杨希枚著有:《姓字古义析证》、《先秦赐姓制度理论的商榷》、《连名制与姓氏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神秘数字论稿》、《中国古代太阳崇拜的研究》、《论商王庙号问题》、《先秦文化史论集》及《安阳殷墟头骨研究》(主编)等。

3月12日 我院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陆续到两会报道,参加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

我院新一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共6人:董辅礽、道布(以上2人原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李京文(原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刘国光、陆学艺、王家福。

新一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共33人:胡绳、胡有萼、梅绍武、樊骏、陈高华、吴介民、徐葵、王仲殊、何方、余绳武、浦山、蒋和森、徐苹芳、汪敬虞、林甘泉(以上15人原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泽厚(原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周叔莲、戴园晨、何建章、李琮、王庆成、张椿年、董衡巽、林茂灿、吴建璠、陈宗德、陈尧光、叶秀山、丛翰香、余敦康、周方、经君健、陈春龙。

3月15日 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和汝信、江流副院长一道到科研局调研,听取该局工作汇报及对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此后,王忍之又先后到保卫局(3月18日)、老干部局(3月26日)、东欧中亚研究所(4月2日)、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4月6日)、郭沫若著作编委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4月9日)、法学研究所(4月10日)、考古研究所(4月13日)、民族研究所(4月21日)、管理局(4月23日)、工业经济研究所(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月8日)、人事教育局(6月3日)、文学研究所(6月5日)等单位调研,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同时对各单位的工作分别提出了意见和要求。3月30日,王忍之还与我院部分青年代表座谈,征求他们对我院科研工作及深化改革的意见。

3月29日 我院经济学科片张卓元、刘福垣、吕政、李扬应邀参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曾培炎等听取了我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当前应着手的工作等建议。

3月29日~4月7日 院长胡绳、副院长汝信率我院代表团访问越南,双方签订了我院与越南社科院双边交流协议。访越期间,胡绳比较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这次访问是对越南社科院院长阮维贵1992年4月率团访华的回访。

4月13日 胡绳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科研局提交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条例》、《青年科研基金暂行规定》、《“青年学者文库”编辑计划》和人事教育局提交的《关于停薪留职暂行规定》。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条例(试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编辑计划》颁布。26日,《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条例》及《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实施办法》印发院属各单位。6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工“停薪留职”暂行规定》颁布实施。

4月14日~5月2日 汝信副院长率我院工作组赴美国访问,慰问我院在美留学进修人员。工作组成员包括人事局局长单天伦、外事局副局长李明德等。5月,工作组提交了考察报告。报告说,该工作组是1979年我院派遣长期出国留学、进修人员以来所派出的第一个专门工作组,也是国内派往美国的社科、人文方面第一个工作组。通过慰问、考察,他们认为:“目前在外留学人员绝大多数人心系祖国,真诚关心和希望祖国富强,希望为国家作多种形式的贡献”;但“当前尚未形成大批留学人员回国的趋势”。因此,考察报告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1)“做好在外留学人员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沟通思想,帮助他们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2)“欢迎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3)“我院及各所应注意从留学人员中发现尖子人才,多做他们的工作,争取这些人员回国工作,并相应采取优惠政策”。(4)“坚持派遣长期进修和访问学者的方针,以利保持和提高我院科研和学术水平”。(5)“注意对美派遣渠道的变化,开拓新的交流形式”。

4月20日 我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与来访的以邓春奇院长为首的越南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代表团全体成员座谈。22日,王忍之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南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代表团全体成员。

4月20日~9月19日 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我院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在日本《读卖新闻》大阪本社的协助下,先后在日本大阪、福冈、东京三城市举办“中国王朝的诞生展”,受到日本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获得圆满成功。这是考古研究所首次在国外举办考古成果展览。

4月21日 胡绳院长会见并宴请台湾“中研院”院士、“中研院”近代史所前所长张玉法夫妇和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蒋永敬夫妇。宾主双方就两岸的学术交流交换了意见。

4月25日 我院语言研究所与商务印书馆在京举办《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发行20周年学术讨论会,胡绳院长应邀出席。

4月27日 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滕藤为我院党委委员;5月28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5月13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刘吉为我院党委委员;6月13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7月8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王洛林为我院党委委员;7月21日,国务院任命其为我院副院长。10月14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任命郭永才为我院党委委员,同时免去曲维镇、刘国光、江流、吴介民的院党委委员职务。10月16日,中央宣传部通知,任命郭永才为我院秘书长,免去龙永枢的秘书长职务。10月30日,国务院任命龙永枢为我院副院长,免去刘国光、曲维镇、江流的副院长职务。11月17日,院务会议决定,聘请钱钟书、刘国光为院特邀顾问。

4月30日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决定授予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炯“20世纪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同时将其列入该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和《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

5月4日 我院与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双边讨论会”。汝信副院长和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国际事务主任、前助理国务卿桑德斯主持会议。双方就国际形势与亚太地区安全、中美经贸关系与最惠国待遇问题、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对双边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就改善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

5月7日 历史研究所在苏州举行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胡绳院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纪念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演讲。同日,历史研究所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江流副院长出席。

与会者回顾了顾颉刚先生勇于开拓、勤奋耕耘的一生,并就他在古代史、历史地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研究上的卓越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

5月11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农村经济形势绿皮书(1992~1993年)”研讨会暨首发式。刘国光、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了会议。

《1992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兼顾1993年发展趋势》(简称“农村经济形势绿皮书”)是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统计司合作完成的我国第一本农村经济年度报告集。此书作为当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和对来年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的著作,以后将每年出版。

5月12~16日 胡绳院长在澳门参加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会议。

5月13日 我院主办全国首次邓小平特区思想研讨会。王忍之主持开幕式,刘国光作专题发言。汝信、江流、吴介民、龙永枢、汪文风等院领导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研讨会收到论文40多篇,分别论述了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效应、与改革开放思想体系的关系、与“一国两制”思想的关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及其哲学依据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等理论问题。与会者认为,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他们还就进一步推动我国特区和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改革开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5月14日 我院举行首届“优秀青年”表彰会。齐建国等9人获院“优秀青年”光荣称号。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在会上发表讲话,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并对全院青年提出希望:“第一,青年同志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有韧劲,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三,要虚心,虚怀若谷。”“第四,希望我院‘优秀青年’能吸引带动周围的青年同志一起前进。”

5月20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成立,汝信副院长任理事长。

5月26日 文学研究所举行建所40周年纪念大会,汝信、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胡绳院长以及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为该所题写了贺词。胡绳的题词为:“文学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起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应当充分发挥。”

文学研究所成立40年来,已经出版学术专著329种,工具书和学术性通俗读物46种。

★院服务总公司成立,张巨功任总经理。同年12月17日,服务总公司更名为服务中心(对外称服务局)。

5月27日 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和副院长刘国光召开经济学科片6个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和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会议,听取各所工作汇报。王忍之和刘国光分别在会上讲话。王忍之还宣布了院务会议关于在经济学科片建立领导小组的决定。6月5日,院务会议根据刘国光的建议,任命李京文为领导小组组长,张卓元、陈吉元为副组长。

6月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副院长江流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院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是在“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课题组的基础上组建的,设在社会学研究所。邓力群、江流、邢贲思、丁伟志、石磊等任研究中心顾问,陆学艺任主任,何秉孟、谢寿光为副主任。会上宣布,聘任院内外38位长期从事县情、市情调查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为该中心特约研究员。

《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

6月7日 由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首发式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副院长汝信和特邀顾问吴介民出席了会议,汝信在会上讲了话。

《世界经济与中国》英文版是全国第一本反映世界经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文刊物。

★由院共青团委员会筹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获准成立。

6月12日 院务会议通过第四届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名单,共56人。他们是:主任胡绳,副主任汝信;委员王忍之、刘国光、滕藤、江流、刘吉以及哲学学科片陈筠泉、黄心川、徐崇温、叶秀山、赵凤歧、孔繁、吕大吉;经济学科片董辅礽、何建章、戴园晨、周叔莲、杨圣明、陈吉元、张卓元、李京文、田雪原;文学语言学科片钱中文、陈毓罴、刘魁立、吴元迈、董衡巽、刘坚、熊正辉;史学片林甘泉、李学勤、王庆成、余绳武、张椿年、廖学盛、王仲殊、任式楠;政法社会学科片王家福、刘瀚、郑成思、吴大英、道布、史金波、陆学艺、李培林;国际学科片浦山、李琮、徐葵、张文武、资中筠、张蕴岭、陈宗德、苏振兴、朱崇利。

6月14日 为期一个月的“郭沫若著、译本展”在郭沫若故居开幕,胡绳院长和郁文、刘德有以及著名作家、学者林林、周而复、朱子奇、胡厚宣,歌德学院德方院长阿克曼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6月15~19日 我院副院长刘国光、汝信、刘吉出席中央宣传部在上海召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刘国光在会上作了讲话。会议期间,刘国光应邀出席了上海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上海迈向新世纪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研讨会”开幕式,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若干问题的看法》的报告。

6月25日 胡绳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决定各位副院长主管工作的分工如下:刘国光分管经济学科片;汝信分管文学语言学科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献信息中心、科研局和我院科研组织领导工作;滕藤分管国际学科片、研究生院、外事局和我院的外事工作;江流分管史学学科片和政法社会学科片(不含新闻所);刘吉分管哲学学科片和新闻所。

6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主持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座谈会,听取我院经济学科片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主要内容的汇报。刘国光副院长在发言中说,课题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思路、大原则和大框架进行了研究,现已基本完成。课题组同志还回答了与会同志提出的一些问题。

7月13日 朱镕基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由我院邀请来华访问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后者就我国提高存款利率、控制信贷、外汇市场管理以及人民银行改革、财税、土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刘国光副院长会见时在座。

7月14日 外国文学研究所召开《世界文学》创刊40周年纪念会,副院长滕藤出席了会议。与会各界人士对《世界文学》40年来译介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

7月29日 刘吉副院长率“大陆社会科学学者交流访问团”启程赴台湾出席“中国现代化研讨会”。这是大陆访台的第一个大型社会科学综合代表团。

8月1日 刘国光副院长出席由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问题》的报告。在这次会上,刘国光还当选为“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理事长。

8月11日 我院副院长汝信会见以教育科学大臣李择优为首的荷兰教育代表团。双方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荷兰教育科学部1993~1995年科学合作与交流备忘录》。

8月22日 司法部批准我院成立科华律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具体业务挂靠在法学所。

8月28日、31日 院党委会议讨论通过对部分所局领导班子的换届调整意见,并于9~12月分别由院党委和院务会议对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陆续颁布任免决定如下。

任命:

郭永才兼任保卫局局长;

阎金生为老干部局局长;

朱锦昌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姜汉章为外事局局长;

何秉孟为科研局局长;

秦其明为办公厅主任;

张显清为党委办公室主任;

孙叔林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

张联瑜为驻院纪检组副组长;

周兆富为驻院纪检组正局级纪检员;

李希为民族所党委书记,杜荣坤为所长;

南世昌为拉美所党委书记,苏振兴为所长;

张文武为东欧中亚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戴康生为世界宗教所党委书记,吴云贵为所长;

李利为语言所党委书记,刘坚为所长;

刘国珍为人口所党委书记,田雪原为所长;

李京文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文璞为农村发展所党委书记,陈吉元为所长;

陆学艺为社会学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瀚为法学所党委书记,刘海年为所长;

廖世伦为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邵长厚为西亚非所党委书记,赵国忠为所长;

徐文渊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党委书记,谷源洋为所长;

雷中庆为世界历史所党委书记,廖学盛为所长;

陈佳贵为工业经济所党委书记,张卓元为所长;

卢钟锋为历史所党委书记,李学勤为所长;

吴元迈为外国文学所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铁为文献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李惠国为代主任;

王庆基为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张海鹏为所长;

傅青元为哲学所党委书记,陈筠泉为所长;

杜文亮为美国所、西欧所联合党委书记,王缉思为美国所所长,裘元伦为西欧所所长;

盛存义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郑文林为社长;

王立邦为考古所党委书记;

马大正为边疆史地中心主任;

张秉意为新闻所党委书记;

孙景超为亚太所、日本所联合党委书记,张蕴岭为亚太所所长;

冯志正为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所联合党委书记,张炯为文学所所长兼少数民族文学所所长;

杨圣明为财贸所所长;

吴大英为政治学所所长。

免去:

朱崇利的科研局局长职务;

刘国珍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孙景超的院党办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职务;

沙吉才的人口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庆基的社会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徐葵的东欧中亚所党委书记职务;

孔繁的世界宗教所所长职务;

林甘泉的历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廖世伦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党委书记职务;

周叔莲的工业经济所所长职务;

张卓元的财贸所所长职务;

王家福的法学所所长职务;

张椿年的世界历史所所长职务;

李琮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职务;

浦山的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职务;

陈乐民的西欧所所长职务;

高德的近代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张联瑜的政治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冯志正的少数民族文学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运久的亚太所党委书记职务;

王庆成的近代史所所长职务;

黄心川的亚太所所长职务;

赵自瑞的日本所所长职务;

陈强林的马列所党委书记职务;

孙旭培的新闻所所长职务。

8月30日 院长胡绳、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在长春参加由吉林大学举办的吕振羽纪念室揭幕暨吕振羽史学研讨会。胡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辈吕振羽》的讲话。他说:“吕振羽同志是一位老革命家,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为教育事业工作,特别是在史学研究方面做出很多贡献,永远值得纪念。”

9月1日 以汝信副院长为首的我院代表团与以李贤宰为首的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代表团举行了工作会谈。2日,汝信在我院主持演讲会,李贤宰作题为《韩中经济合作》的演讲。3日,胡绳院长会见李贤宰,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学术交流议定书》。

9月6日 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湖北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这是我国文学研究领域第一次举办以中国古代小说为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反映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汝信副院长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9月7日 我院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向我院党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及侨联负责人、部分党外高级知识分子通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及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与会人士对中央开展反腐败斗争表示拥护和支持,并联系我院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25日,召开全院各单位党委书记会议,传达李鹏总理关于“坚持贯彻执行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定”的讲话和《国务院关于近期开展反腐败实施意见》。院机关党委通报了我院近期开展反腐败教育和斗争的情况。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汪文风就我院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了动员讲话并提出具体要求。

10月5日 我院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行胡乔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王忍之主持会议,胡绳发表讲话。胡绳说,胡乔木是我党在理论和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同时还是一位革命的政治家、学者、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求实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胡乔木为党和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一生的工作和思想活动是值得后人景仰、学习和研究的。

10月7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举办“2000年的中国与韩国”学术讨论会。副院长、院韩国研究中心主任汝信主持会议,胡绳院长致开幕词。他希望中国学者珍惜这样的机会,从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吸取养分,也希望韩国学者坦诚相见,以便使这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会前,胡绳会见了与会韩国学者。

★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意大利文化丛书”首发式。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吕同六的两部著作《地中海的灵魂——意大利文学透视》、《多元化、多声部——意大利20世纪文学扫描》作为该丛书的头两部首先出版发行。王忍之副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意大利驻华大使罗西等出席了首发式。

10月8日 我院召开信息工作会议。副院长汝信讲话,秘书长龙永枢出席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

10月10~17日 应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孙柱焕邀请,胡绳院长一行访问韩国。访问期间,先后会见了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院长、前总理李贤宰,议长李万燮,教育部部长吴炳文,世宗研究所理事长、前总理郑元植等,并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的采访。

10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听取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研究”课题组汇报。出席汇报会的有中央财经办、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江流副院长介绍了我院接受并完成这项课题的情况。法学所原所长、课题组负责人王家福作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的汇报。李铁映对研究成果给予肯定。

10月19日 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召开《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国和来自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汝信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会议对于确立《福乐智慧》在中国文学史及中亚文学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亦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月20日 我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言学会共同举办庆祝吕叔湘90华诞学术讨论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和我院领导胡绳、汝信、吴介民等出席会议。胡绳、汝信在会上分别发表了讲话。与会人士对吕叔湘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衷心祝贺,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10月20~25日 我院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公司与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及我院副院长王洛林、龙永枢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王洛林致开幕词。来自金融界的专家学者及全国近30个省市从事银行实际工作的人员共1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150篇。

10月20日~11月10日 由王忍之率领的我院代表团访问德国、英国和瑞典三国,重点考察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及其在社会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2月3日,代表团提交了题为《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应当借鉴的经验和注意的问题》的考察报告。

10月26~31日 我院人口研究所在京相继召开“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两个会议均系根据我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达成的CPR/90/06项目协议召开的。

王洛林副院长出席了“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参加这一研讨会的学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现状以及寻求利益导向机制的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宋平出席了“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我院副院长龙永枢和国家计生委等部门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讲话。我国人口学家与来自美国、奥地利、波兰、芬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学者,结合在我国四省市所作的抽样调查材料,就妇女地位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妇女地位的理论和评价指标、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妇女地位与生育的关系、影响妇女地位的因素与对策等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

10月30日 院办公厅向院党委呈报《关于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的请示》,获院领导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编辑工作随即启动。开卷本年号定为1993年(其收选内容以1992年1月至12月底为限,其后年份依此类推)。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编委会,首届编委会主任为吴介民。

11月2日 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经院领导批准,我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调整后的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为副院长龙永枢,副组长为秘书长郭永才、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吉元、院团委书记翁杰明,成员为朱锦昌等8人,顾问为杨克。

11月4~6日 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93中国宗教现状、理论研讨会”。国务院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公安部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和上海社科院、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国宗教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展开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全国宗教现状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11月9日 胡绳院长接受中央电视台《毛泽东》专题片摄制组的采访,回忆1959年春陪同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历史情景。

11月16~18日 我院国际社科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与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以及日本未来世代国际财团、日本京都论坛在北京共同举办“东亚的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日、韩三国的7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汝信副院长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他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面向21世纪的时候,中、日、韩三国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未来发展的新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会三国学者围绕东亚历史和思想遗产、东亚科技合作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1月21~24日 由我院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社会科学系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胡绳、汝信、龙永枢、吴介民等院领导出席会议。

11月30日~12月2日 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京召开“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就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与对策,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设计以及借鉴国外企业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出席了开幕式,刘国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出席闭幕式并讲了话。

12月6日 我院副院长滕藤与捷克外事委员会主席尼德莱分别代表两院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捷克科学院科学合作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捷克科学院1994~1996年科学合作执行计划》。当晚,副院长汝信、滕藤设宴为捷克代表团饯行。

我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大会

12月15日 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表彰我院1977~1991年期间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钱钟书的《管锥编》等74部专著、刘国光的《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等36篇论文、刘国光等主编的《1991~199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等24篇研究报告、谢端琚的《青海柳湾》等7种考古发掘报告及考古新技术、黄心川的《世界十大宗教》等6种学术普及读物、道布的《回鹘式蒙古文献汇编》等2种古籍整理著作、刘国光和王明哲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农业卷)》等18种学术资料、李京文和郑友敬主编的《技术经济手册理论方法卷》等10种工具书、王玖兴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等6种译著获优秀成果奖;《中国历史地图集》(我院主持、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胡绳主编)、《经济卷》(许涤新主编)、《考古学卷》(夏鼐主编)、《中国历史卷》(侯外庐主编)、《外国史卷》(陈翰笙主编)、《中国文学卷》(周扬主编)、《外国文学卷》(冯至主编)、《法学卷》(张友渔主编)、《政治学卷》(张友渔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我院、中科院、国家地震局主持,谢毓寿、蔡美彪主编)获荣誉奖。

胡绳院长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这次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既体现了我院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也反映了诸多学科的共同繁荣。从获奖成果的作者看,我院老一辈学养深厚的专家虽均已年届耄耋,但仍在辛勤笔耕,劳作不止,不断有科研精品问世;中年专家在获奖者中人数最多,他们是我院科研中坚力量;同时值得高兴的是,一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这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骨干队伍,我们有理由对我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12月17日 《人民日报》发表胡绳的文章《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章说,毛泽东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件大事是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这篇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12月26日,胡绳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对〈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的几点说明》的发言,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涉及文章中的个别事件或提法作了进一步明确的阐释。

12月 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偃师二里头队在二里头遗址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的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它标志着我国文明史的起源年代可能向前推进1000年左右。

★由国办秘书局编辑出版的《政务信息选编》收入我院《要报》提供的以下三篇文章: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对1993年和1994年的经济预测与分析》、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关于加快特大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建议》、经济研究所的《英国专家对我国股票证券业的一些看法》。

★在江泽民主席赴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和访问古巴、巴西前夕,我院《要报》编辑部组织有关研究所提供了两部著作和13份材料供其参阅。两部著作是:《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现代部分)》和《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13份材料中包括:《关于亚太地区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问题和对策》、《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应采取的对策》、《古巴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和《巴西近年大事撮要》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