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与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人员合影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胡绳院长捐献多年积蓄的几十万元稿酬,于1997年设立的。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评出专著奖2部、论文奖3篇、研究报告奖1篇、普及读物奖1部。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出专著奖23部、论文奖53篇、研究报告奖10篇、普及读物奖1部。我院历史所王震中、法学所张志铭、夏勇、考古所杜金鹏、哲学所吴国盛5位学者获胡绳青年学术奖;科研局江小涓、农村发展所韩俊等35人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我院学者占胡绳奖和全国青年奖的获奖比例分别为71.4%和23.3%,充分体现了我院培养跨世纪人才工程取得的可喜成绩。
2月21日 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不再担任院长职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任院长时间:1998.2.28~2003.1.7)
3月16日,胡绳致信全院同志,表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对此我衷心地表示拥护,并热烈欢迎李铁映同志来院领导工作。”信中说:“我从1985年到社科院工作,至今已12年多了。回想起来,虽然尽心竭力,却贡献甚少。有些应该做的事没有做,有些能够做得较好的事没有做好,甚至有些事是做错了。但是经过全院各级领导同志、全体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院的工作还是不断地有发展和进步。社科院有了今天这个局面,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
当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全体同志在《给胡绳同志的致敬信》中表示:“您以自己辛勤的工作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您慈祥谦逊的学者和长者的风范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您离任之际,我们全院的同志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2月26日 国务委员陈俊生在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上肯定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合作社”课题研究成果,特别是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经验。日前,农发所“扶贫合作社”课题组还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着手起草拟在全国试点和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
★1998年度院期刊出版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期刊出版工作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期刊出版的管理工作,把我院各类期刊、出版社办成全国一流水平。汝信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1997年期刊出版工作的成绩,提出了1998年期刊工作要点。会上下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管理工作条例》(试行),并决定从1998年起开展全院期刊评比工作。
2月27日 1998年度院信息工作会议举行,其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97年全院信息报送工作,表彰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对策研究成果和优秀信息,交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经验,对1998年的信息报送工作做出部署。汝信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以高质量的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讲话,强调1998年信息报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十五大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国内外出现的重大实际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高质量的对策性研究成果和重大动态信息,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
3月3日、5日 院领导王忍之、汝信、滕藤、刘吉分别出席在京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我院当选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共计30人,其中,王忍之、陈高华、徐更生三人当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董辅礽当选为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滕藤、王家福、陈吉元、陆学艺、郑成思、于祖尧、钟学义、朝克8人由不同省区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滕藤、王家福当选为新一届人大常委。
3月7日 院召开第二届“巾帼建功”表彰大会,对在这次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5个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给首次评出的11个家庭授予“五好家庭”称号。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副院长龙永枢到会讲话。
3月17日 外国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罗大冈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罗大冈,1909年5月生,浙江绍兴人。1933年赴法国留学,1939年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代表性译作有: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母与子》、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艾吕雅诗文抄》、《阿拉贡诗文抄》、拉法格的《文学论文选》、《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等;法国文学评论有:《街与提琴——论法国现代诗》、《存在主义札记》、《阿拉贡的小说〈共产党人〉》、《近年来法国进步文学概况》、《拉法格的文学论著》等。1979年发表专著《论罗曼·罗兰》,同年出任《中国大百科·外国文学卷法国文学分卷》主编。作为优秀的文学家和法国文学研究大师,罗大冈先生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大冈先生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4月1日 老干部工作局向院领导报送《关于组织离退休科研人员发挥作用请求资助经费的请示》。经院领导批准,决定设立老年科研基金。基金由老干部局管理,主要用于资助离退休专家、学者的个人研究项目。
4月8日 我院成立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王忍之任主任。5月30日,秘书长郭永才同日中友好会馆理事长村上立躬签署了双方会谈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日方将每年提供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项目的基金。该项目于2006年结项。
4月9日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名誉所长吕叔湘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院党委书记王忍之等院领导,20日到八宝山参加了吕叔湘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吕叔湘和科研人员交谈
吕叔湘,190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1926年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后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198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俄罗斯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
吕叔湘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吕叔湘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的开创人之一,所著《中国文法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其他代表作有:《文言虚字》、《中国人学英语》、《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语文论集》等。
1983年5月,他拿出多年的积蓄,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以支持和鼓励青年语言学家的成长。
4月10日 院长李铁映首次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并发表讲话。他说,在来社科院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同志都专门谈到,中央对社科院很重视,要求一定要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好,江泽民还特意请他代问社科院全体同志好。他在肯定了胡绳院长和党委书记王忍之的工作后,要求社科院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办出中国特色,要有一些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要求所局一级的工作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二要组织好科研,三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四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社科研究人才,五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气氛。要把社科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
4月17日 李铁映院长召开全院所局和院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就如何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办好中国社科院广泛听取意见。25个所、局负责同志就如何办院办所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李铁映要求全院要统一认识,面向发展,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以建立中国最高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目标,办好社会科学院。
4月29日 李铁映院长出席由我院召开的老干部、老专家座谈会,听取老同志对办好社科院的意见。会议由王忍之主持,丁伟志、吴介民、杨克、温济泽、谢冰岩、杨坚白、李寿祺等30位老同志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老同志分别就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双百”方针、培养优良学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改革、职称评定和成果评估、图书资料管理、社会科学的普及与辐射、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解决老同志的困难、进一步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铁映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就我院老干部工作发表了意见。他认为,社科院的老干部不同于一般的老干部,他们许多人既是干部,又是专家,相当多的人是饱学之士,让他们老有所养,健康长寿,对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贡献。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是十分重要的。老专家虽然在职务上退出了现职岗位,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远远没有退出,甚至可能做出相当有水平的成果,不仅可以研究一些现实问题,而且可能在理论问题上有突破性的成就。他要求老干部局发挥“第二科研局”、“第二组织部”的作用,并建议成立一个老干部关于社科研究的咨询小组。
5月22日 李铁映院长出席由院党办召开的我院青年学者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办好社科院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由汝信主持,28名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就面向21世纪如何把社科院建设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李铁映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就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社科院的定位和作用、我院的体制改革和人才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特别强调,人才问题是社科院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寄希望于中青年人才,也要依靠中青年学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成长问题,要有较强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并承担任务。全面地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是今后人事工作、党的工作、组织工作部门的基本任务,要加强机构,健全制度,以保证培养中青年任务的完成。
5月 1997年夏至1998年5月考古研究所通过发掘确认偃师商城小城(宫城)遗址,究明了1983年发现的偃师商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表明中国古代择中立宫的制度可以上溯至商代早期。这一发现不仅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商年代分界的界标。
6月5日 李铁映院长在汝信、郭永才陪同下考察了文学片,并同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领导座谈。此前,李铁映院长在有关院领导陪同下于3月25日考察了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3月26日考察了史学片,4月1日考察了国际片,4月3日考察了哲学片,分别同各学科片所领导座谈,听取汇报,发表讲话。
★李铁映院长在院务会议上提出,科研局要立即着手建立一个规划办公室,研究我院“十五”规划乃至“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工作。他指出,应主要根据精品战略,围绕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这两个方面,结合人才的整体培养来实施这个战略。如果没有到下个世纪初叶的整体规划,我们将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社科院就不清楚。要有多少人才,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体制,从事哪些工作都需要进行规划。院的规划,由院长负责,确定下个世纪初叶社科院的任务,全面调整院的体制结构和管理,一切为了出成果、出人才。
6月8日 为纪念开馆10周年,郭沫若纪念馆举行座谈会和题为“沧海遗粟”的郭沫若纪念馆馆藏珍品展预展。李铁映、王忍之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副秘书长单天伦受郭沫若基金会筹备组委托在会上宣布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决定。郭沫若子女捐赠人民币100万元作为该奖项基金。
6月12日 副院长滕藤到研究生院宣布,院党委、院务会议决定任命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晋保平兼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6月13日 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副院长滕藤为主任。
6月19日 科研局召开“九五”期间实施精品战略第一批重点管理课题工作会议,公布我院“九五”期间实施精品战略第一批重点管理课题(共98项),出台《关于对我院“九五”期间部分课题实施重点管理的意见》。
6月23日 朱镕基总理会见应我院邀请来访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刘遵义教授,就中国国企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金融改革、香港及亚洲部分国家形势等交换看法。副院长滕藤会见时在座。
6月28日 在乌克兰基辅举行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7月1日 为纪念建党77周年,院党办召开全院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龙永枢出席会议并代表党委就做好我院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讲话。考古研究所、文献中心、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院外事局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7月9日 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前夕,由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学界百名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纂的《中国人权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设1048个条目,共180万字。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人权知识的专业百科全书。是日,我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举行该书出版座谈会,副院长刘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以及法学界、理论界、新闻出版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7月15日 李鹏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我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亚洲经济人恳话会联合举办的“首次中日政经论坛——探讨21世纪中日共同发展之路”的日方代表,对论坛给予充分肯定,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并阐述了对中日关系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看法。
7月17日 院长李铁映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评奖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出版我院老专家文集的计划》等文件的讨论稿,决定对这些讨论稿进一步征求意见并做出修改后印发。李铁映院长在会上指出,建立学术委员会,主要是考虑在目前院士制度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在过渡阶段怎样发挥学者的作用,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是为院务会议和党委起参谋作用,首届成员由院务会议决定,院长任命。关于专家文集出版问题,李铁映说,这件事就是为老学者树碑立传,也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界留下一个学术理论方面的书库,同时也是为了展现社会科学院多年来的实绩。会议还听取了龙永枢关于我院准备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的《汇报提纲》(修改稿)有关情况的说明,并进行了讨论。
8月12~13日 外事局主持召开全院外事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部署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服务。副院长王洛林到会并讲话。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法学所、近代史所的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及经验。
8月17日 著名翻译家和苏联问题专家,东欧中亚研究所原顾问师哲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师哲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铁映、杨尚昆、宋平、胡绳等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师哲,1905年出生,陕西韩城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安排,他曾长期在苏联学习和工作,1940年回国。建国前先后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工作,曾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主持创建中共中央编译局、外文出版社,并首任局长和社长。在中央工作期间长期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的俄文翻译,多次参加中苏两党、两国间的最高层会谈,并协助中央领导处理中苏之间有关事务。1957年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80年调入我院世界政治研究所从事苏联问题研究,1981年任苏联东欧研究所顾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题词
师哲曾参与《毛泽东选集》1~3卷俄文版的翻译工作,撰写并完成了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峰与谷》等,为研究中苏关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9月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我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2日,李铁映院长为研究生院题词:“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25日,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铁映院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许嘉璐出席,并致祝贺。
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893名,硕士研究生2235名。目前该院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52个、博士生导师300余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74个,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位授予单位中,文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数量均居首位。
9月8日 李铁映约见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商谈三院加强联系和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问题。李铁映强调必须重视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最杰出的成就,我们党就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建国后我们事业中的失误,就是因为社会科学研究没有搞好。他希望加强三院的联系和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宋健院长、路甬祥院长完全赞成李铁映的看法和意见,并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在科研工作上要加强合作。同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长联席会议纪要》作为三院联合文件颁发。
9月17日 中共中央批准,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任我院副院长;免去滕藤、龙永枢、汝信、刘吉的副院长职务。
9月28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其组成人员如下:党组书记李铁映;副书记王忍之(正部长级)、王洛林;党组成员李慎明、江蓝生(女)、陈佳贵、李英唐、郭永才。
9月29日 李铁映院长在国际学科片所级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传达中央对外交工作、国际事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并提出一些希望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他说,江泽民总书记把邓小平的外交理论归纳为15个部分: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与发展;创造和平环境;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确定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调整对大国的关系,改变过去“一条线”的战略;团结第三世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国两制;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领海的争端;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处理党际关系;坚信社会主义必胜,前途依然一片光明;在外交工作中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从以上这些观点不难看出,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
同年12月10日,李铁映院长再次出席国际学科片所级干部会议,要求国际片有关研究所认真研究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苏东问题的研究,包括苏联史和苏共党史;第二,抓紧苏联档案的翻译,特别是涉及我国部分;第三,有关日本史,应该由我们来写一部日本军国主义史;第四,关于伊斯兰问题的研究;第五,关于世贸组织和联合国、世界金融制度三大问题的研究;第六,关于欧盟和欧元问题的研究。
9月30日 院党委颁文,任命葛良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公室主任;武寅为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卢钟锋为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显清为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利为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为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辉海为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景天魁为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信春鹰为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孟庆海为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吴云贵为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友坤为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圣明为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郑玉歆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秉意为人口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太昌为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戎殿新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森为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叔林为日本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温伯友为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
免去廖世伦的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职务,冯志正的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刘铁的文献中心党委书记职务,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瀚的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陈谈强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戴康生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溶沧的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李京文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文璞的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于祖尧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徐文渊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周荣耀的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
撤销哲学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联合党委,分别成立哲学研究所党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撤销美国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联合党委,分别成立美国研究所党委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任命傅青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傅青元的哲学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任命顾国良为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举为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李明德的美国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改为总编负责制,免去李新达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职务。
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颁文,任命朱锦昌为财务基建计划局局长,崔智友为办公厅主任,黄浩涛为科研局局长,张卫峰为人事教育局局长,裴长洪为外事局局长,王亚田为老干部工作局局长,张联瑜为监察室主任,张巨功为服务中心总经理,刘树成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溶沧为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为人口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为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海鹏为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大正为边疆史地中心主任,方克立为研究生院院长,李新达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李惠国为文献中心代主任,杨义为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黄宝生为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江蓝生为语言研究所所长,傅青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为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郝时远为民族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静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裘元伦为欧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为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明德为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张蕴岭为日本研究所所长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为美国研究所所长。
免去阎金生的老干部工作局局长职务,张卓元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陈吉元的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职务,杨圣明的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李京文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田雪原的人口研究所所长职务,任式楠的考古研究所所长职务,赵振英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职务,张炯的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吴元迈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靳辉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职务,陈筠泉的哲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吴云贵的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职务,刘海年的法学研究所所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职务,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喻权域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职务,谷源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职务,张文武的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职务,赵国忠的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职务。
10月5日,院党委就上述党政干部任免事项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备案。
10月7~8日 适值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英中文化协会和英国外交部共同在北京主办“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与英国的经验”研讨会。李铁映院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与英国的经验”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10月9日 院党组召开全院现职所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院新老领导班子交接。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代表党中央宣布我院领导班子调整决定,向与会者介绍了新进入院领导班子的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三位同志的情况,并对院新老班子交接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发表重要意见。此次会议召开前,李铁映召开院新老领导班子交接暨第一次院党组会议。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关于我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李铁映介绍了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建的原则和过程。
10月24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等单位在京联合举办纪念孙冶方90诞辰暨孙冶方经济学观点研讨会和《孙冶方全集》、《孙冶方传》、《孙冶方经济思想述评》出版首发式,朱镕基总理发来了贺信。
10月25~11月18日 李铁映院长率我院代表团访问加拿大和美国。这是李铁映兼任我院院长后的首次出访。访问期间,代表团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等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此后,至2003年1月离任前,李铁映院长率我院代表团还先后访问了英国、乌克兰、瑞典三国(1999年4~5月);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四国(2000年2月);法国、西班牙、波兰、比利时、德国、乌兹别克斯坦六国(2001年4~5月)和俄罗斯(2002年6月)。这些出访本着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广交朋友、建立合作的精神,广泛接触各国政界、学界、商界人士,为加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我院与这些国家的学术机构及学者之间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期间,李铁映同志还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土耳其、叙利亚两国(1999年11月),智利、哥伦比亚、古巴三国(2000年8~9月),肯尼亚、纳米比亚、安哥拉、南非四国(2001年10月),蒙古、韩国(2002年9月)。2000年11月,李铁映同志率中国社会科学与理论工作者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在这些代表团中,均有我院学者或相关工作人员随访。
10月26日 王忍之、王洛林主持召开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成后的第一次院务会议,研究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科院突贡专家评审委员会人员调整问题。会议决定,原副院长汝信不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推荐副院长王洛林为调整后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选,推荐汝信和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张卓元、王叔文、李学勤为该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人选;根据院领导班子的调整变化,胡绳不再担任我院突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汝信不再担任副主任委员,胡绳、余绳武、刘坚不再担任评委,推选李铁映为主任委员,王洛林为副主任委员,增补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张海鹏为评委。会议还审议通过了《1998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推荐人选名单》和原则通过《1998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方案》。
10月28~30日 我院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王洛林副院长出席会议。
11月11日 我院科研局、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召开由科研局主持编写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研讨会,该报告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全面进程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理论前沿领域为重点,对各学科学术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并对各学科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1999年起改名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持续编辑出版。
11月27日 李铁映院长主持召开第三次院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我院《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候选人名单》、《我院1998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和《1998年度我院授予海外学者名誉教授和专家候选人名单》三个文件。
会议在听取王洛林副院长的说明后批准成立以下七个工作小组:党建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小组,由李慎明负责;科研、外事工作小组,由王洛林、江蓝生负责;职称工作小组,由江蓝生负责;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小组,由李英唐负责;行政后勤工作小组,由陈佳贵负责;老干部工作小组,由郭永才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由郭永才负责。
11月28~29日 我院与山西长治市委、市政府合作实施的“知识工程”启动仪式及相关工作会议在长治市举行,陈佳贵副院长率我院专家团一行9人出席。
该项“知识工程”的筹备工作得到了院党组和李铁映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会前11月27日,李铁映院长在北京会见了前来我院协商“知识工程”项目的长治市市委书记阎爱英和常务副市长郭有勤,对当地利用革命历史胜地的有利条件发展旅游业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我院专家团工作的基本宗旨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科研等优势,为地处太行山老区的长治市提供政策、理论咨询,协助长治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与长治人民团结协作,共同探索一条适合长治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该项“知识工程”1999年正式实施。它对长治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2月8日 由我院与杭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王洛林副院长出席并讲话。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马洪、于光远等与会。
12月11日 李铁映主持召开院党组会议,对语言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领导班子调整进行研究。鉴于江蓝生、陈佳贵已提任副院长,党组成员一致同意免去江蓝生的语言所所长职务、陈佳贵的工业经济所所长职务;由沈家煊任语言所所长;工业经济所现任党委书记吕政改任所长,免去其党委书记职务,由孟昭宇任党委书记。会议还决定:任命张树相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免去郑文林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职务,王俊义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职务。14日,对上述同志的任免职情况向中央宣传部并中央组织部备案。
12月19日 我院原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著名文学家、作家、一级研究员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逝世后,江泽民主席亲自打电话给钱钟书夫人杨绛表示慰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乔石、李岚清、贾庆林、荣毅仁等同志办公室亦致电我院表示哀悼和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李铁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前院长胡绳,副院长王忍之、李慎明等为钱钟书先生遗体送行。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教,并开始了写作。1949年重回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77年5月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与创作。
《钱钟书集》
钱钟书一生著作等身,三联书店2001年1月出版了《钱钟书集》,共13册300余万字,辑载了其代表性著述《谈艺录》(上下卷)、《管锥编》(四部六卷)、《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槐聚诗存》等。他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他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为文化大家。
钱钟书1982年起担任我院副院长,1988年后改任院特邀顾问;他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2月22日 我院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求是》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我院联合召开《胡绳全书》座谈会。《胡绳全书》汇集了胡绳同志60年的研究成果,共7卷10册,约300多万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胡绳全书出版表示祝贺,对胡绳同志表示敬意。他指出,随着改革的攻坚和深入,又有许多新困难、新问题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又有新变化,这都要求社会科学去研究,做出科学总结。他希望老学者在治学上要对年轻人搞好传帮带,使学术薪火代代相传;希望年轻人善于学习继承前一代人的积极成果,并力求超过前人。李铁映院长在讲话中强调,胡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和风格,特别值得后学发扬光大。
《胡绳全书》
雷洁琼、王忍之、郑必坚、逄先知、龚育之、邢贲思、汝信、王梦奎、郑惠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胡绳全书》座谈会
12月23~24日 院1999年度工作会议提前举行。李铁映院长在会上发表题为《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讲话。《讲话》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示,并阐述了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任务。
关于我院的定位,《讲话》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务院直属的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李铁映在院1999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
关于我院的发展目标,《讲话》提出,“总结21年的办院实践,面对世界和中国的未来,我院跨世纪发展的基本目标可概况为三个‘一批’、五个‘中心’和一个‘基地’,即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培养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推出一批对国家重大决策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为重点,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长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并逐步形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理论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与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讲话》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院的基本任务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推动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积极开展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对策与应用研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大胆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用的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科学高水平的人才”。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坚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坚持‘双百’方针,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
关于我院的改革,《讲话》强调,“为了尽快解决我院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深化我院的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围绕出成果、出人才这个核心,建立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科研院所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
');" class="a2">收藏1月14~16日 院1998年度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白克明出席开幕式,并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对我院干部职工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发来贺信。
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要求全院各级党委和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钻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尽快推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副院长汝信在会上作了《1997年工作回顾和1998年工作安排》的报告,指出1998年全院工作部署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总揽全局,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二是围绕实施精品战略,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工作整体水平;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做好所局级班子换届工作;四是稳步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继续做好跨世纪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五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六是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全院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政治保证。
2月6日 院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1998年所局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意见》和《关于1998年所党委换届选举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全院各所局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2月17~18日 院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总结1997年工作,部署1998年工作任务。会上首先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六次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英唐作了题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院党委副书记滕藤代表院党委在会上讲话。
2月19日 我院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的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颁奖大会在我院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发来贺电,李铁映发来贺信。王忍之、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等出席会议。
评委与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人员合影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胡绳院长捐献多年积蓄的几十万元稿酬,于1997年设立的。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评出专著奖2部、论文奖3篇、研究报告奖1篇、普及读物奖1部。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出专著奖23部、论文奖53篇、研究报告奖10篇、普及读物奖1部。我院历史所王震中、法学所张志铭、夏勇、考古所杜金鹏、哲学所吴国盛5位学者获胡绳青年学术奖;科研局江小涓、农村发展所韩俊等35人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我院学者占胡绳奖和全国青年奖的获奖比例分别为71.4%和23.3%,充分体现了我院培养跨世纪人才工程取得的可喜成绩。
2月21日 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不再担任院长职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任院长时间:1998.2.28~2003.1.7)
3月16日,胡绳致信全院同志,表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对此我衷心地表示拥护,并热烈欢迎李铁映同志来院领导工作。”信中说:“我从1985年到社科院工作,至今已12年多了。回想起来,虽然尽心竭力,却贡献甚少。有些应该做的事没有做,有些能够做得较好的事没有做好,甚至有些事是做错了。但是经过全院各级领导同志、全体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院的工作还是不断地有发展和进步。社科院有了今天这个局面,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
当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全体同志在《给胡绳同志的致敬信》中表示:“您以自己辛勤的工作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您慈祥谦逊的学者和长者的风范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您离任之际,我们全院的同志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2月26日 国务委员陈俊生在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上肯定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合作社”课题研究成果,特别是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经验。日前,农发所“扶贫合作社”课题组还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着手起草拟在全国试点和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
★1998年度院期刊出版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期刊出版工作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期刊出版的管理工作,把我院各类期刊、出版社办成全国一流水平。汝信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1997年期刊出版工作的成绩,提出了1998年期刊工作要点。会上下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管理工作条例》(试行),并决定从1998年起开展全院期刊评比工作。
2月27日 1998年度院信息工作会议举行,其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97年全院信息报送工作,表彰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对策研究成果和优秀信息,交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经验,对1998年的信息报送工作做出部署。汝信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以高质量的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讲话,强调1998年信息报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十五大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国内外出现的重大实际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高质量的对策性研究成果和重大动态信息,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
3月3日、5日 院领导王忍之、汝信、滕藤、刘吉分别出席在京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和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我院当选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共计30人,其中,王忍之、陈高华、徐更生三人当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董辅礽当选为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滕藤、王家福、陈吉元、陆学艺、郑成思、于祖尧、钟学义、朝克8人由不同省区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滕藤、王家福当选为新一届人大常委。
3月7日 院召开第二届“巾帼建功”表彰大会,对在这次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5个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给首次评出的11个家庭授予“五好家庭”称号。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副院长龙永枢到会讲话。
3月17日 外国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罗大冈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罗大冈,1909年5月生,浙江绍兴人。1933年赴法国留学,1939年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代表性译作有: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母与子》、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艾吕雅诗文抄》、《阿拉贡诗文抄》、拉法格的《文学论文选》、《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等;法国文学评论有:《街与提琴——论法国现代诗》、《存在主义札记》、《阿拉贡的小说〈共产党人〉》、《近年来法国进步文学概况》、《拉法格的文学论著》等。1979年发表专著《论罗曼·罗兰》,同年出任《中国大百科·外国文学卷法国文学分卷》主编。作为优秀的文学家和法国文学研究大师,罗大冈先生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大冈先生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4月1日 老干部工作局向院领导报送《关于组织离退休科研人员发挥作用请求资助经费的请示》。经院领导批准,决定设立老年科研基金。基金由老干部局管理,主要用于资助离退休专家、学者的个人研究项目。
4月8日 我院成立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王忍之任主任。5月30日,秘书长郭永才同日中友好会馆理事长村上立躬签署了双方会谈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日方将每年提供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项目的基金。该项目于2006年结项。
4月9日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名誉所长吕叔湘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院党委书记王忍之等院领导,20日到八宝山参加了吕叔湘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吕叔湘和科研人员交谈
吕叔湘,190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1926年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后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198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俄罗斯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
吕叔湘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吕叔湘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的开创人之一,所著《中国文法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其他代表作有:《文言虚字》、《中国人学英语》、《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语文论集》等。
1983年5月,他拿出多年的积蓄,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以支持和鼓励青年语言学家的成长。
4月10日 院长李铁映首次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并发表讲话。他说,在来社科院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同志都专门谈到,中央对社科院很重视,要求一定要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好,江泽民还特意请他代问社科院全体同志好。他在肯定了胡绳院长和党委书记王忍之的工作后,要求社科院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办出中国特色,要有一些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要求所局一级的工作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二要组织好科研,三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四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社科研究人才,五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气氛。要把社科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
4月17日 李铁映院长召开全院所局和院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就如何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办好中国社科院广泛听取意见。25个所、局负责同志就如何办院办所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李铁映要求全院要统一认识,面向发展,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以建立中国最高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目标,办好社会科学院。
4月29日 李铁映院长出席由我院召开的老干部、老专家座谈会,听取老同志对办好社科院的意见。会议由王忍之主持,丁伟志、吴介民、杨克、温济泽、谢冰岩、杨坚白、李寿祺等30位老同志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老同志分别就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双百”方针、培养优良学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改革、职称评定和成果评估、图书资料管理、社会科学的普及与辐射、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解决老同志的困难、进一步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铁映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就我院老干部工作发表了意见。他认为,社科院的老干部不同于一般的老干部,他们许多人既是干部,又是专家,相当多的人是饱学之士,让他们老有所养,健康长寿,对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贡献。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是十分重要的。老专家虽然在职务上退出了现职岗位,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远远没有退出,甚至可能做出相当有水平的成果,不仅可以研究一些现实问题,而且可能在理论问题上有突破性的成就。他要求老干部局发挥“第二科研局”、“第二组织部”的作用,并建议成立一个老干部关于社科研究的咨询小组。
5月22日 李铁映院长出席由院党办召开的我院青年学者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办好社科院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由汝信主持,28名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就面向21世纪如何把社科院建设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李铁映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就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社科院的定位和作用、我院的体制改革和人才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特别强调,人才问题是社科院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寄希望于中青年人才,也要依靠中青年学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成长问题,要有较强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并承担任务。全面地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是今后人事工作、党的工作、组织工作部门的基本任务,要加强机构,健全制度,以保证培养中青年任务的完成。
5月 1997年夏至1998年5月考古研究所通过发掘确认偃师商城小城(宫城)遗址,究明了1983年发现的偃师商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表明中国古代择中立宫的制度可以上溯至商代早期。这一发现不仅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商年代分界的界标。
6月5日 李铁映院长在汝信、郭永才陪同下考察了文学片,并同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领导座谈。此前,李铁映院长在有关院领导陪同下于3月25日考察了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3月26日考察了史学片,4月1日考察了国际片,4月3日考察了哲学片,分别同各学科片所领导座谈,听取汇报,发表讲话。
★李铁映院长在院务会议上提出,科研局要立即着手建立一个规划办公室,研究我院“十五”规划乃至“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工作。他指出,应主要根据精品战略,围绕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这两个方面,结合人才的整体培养来实施这个战略。如果没有到下个世纪初叶的整体规划,我们将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社科院就不清楚。要有多少人才,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体制,从事哪些工作都需要进行规划。院的规划,由院长负责,确定下个世纪初叶社科院的任务,全面调整院的体制结构和管理,一切为了出成果、出人才。
6月8日 为纪念开馆10周年,郭沫若纪念馆举行座谈会和题为“沧海遗粟”的郭沫若纪念馆馆藏珍品展预展。李铁映、王忍之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副秘书长单天伦受郭沫若基金会筹备组委托在会上宣布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决定。郭沫若子女捐赠人民币100万元作为该奖项基金。
6月12日 副院长滕藤到研究生院宣布,院党委、院务会议决定任命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晋保平兼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6月13日 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副院长滕藤为主任。
6月19日 科研局召开“九五”期间实施精品战略第一批重点管理课题工作会议,公布我院“九五”期间实施精品战略第一批重点管理课题(共98项),出台《关于对我院“九五”期间部分课题实施重点管理的意见》。
6月23日 朱镕基总理会见应我院邀请来访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我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刘遵义教授,就中国国企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金融改革、香港及亚洲部分国家形势等交换看法。副院长滕藤会见时在座。
6月28日 在乌克兰基辅举行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7月1日 为纪念建党77周年,院党办召开全院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龙永枢出席会议并代表党委就做好我院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讲话。考古研究所、文献中心、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院外事局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7月9日 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前夕,由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学界百名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纂的《中国人权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设1048个条目,共180万字。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人权知识的专业百科全书。是日,我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举行该书出版座谈会,副院长刘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以及法学界、理论界、新闻出版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7月15日 李鹏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我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亚洲经济人恳话会联合举办的“首次中日政经论坛——探讨21世纪中日共同发展之路”的日方代表,对论坛给予充分肯定,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并阐述了对中日关系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看法。
7月17日 院长李铁映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评奖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出版我院老专家文集的计划》等文件的讨论稿,决定对这些讨论稿进一步征求意见并做出修改后印发。李铁映院长在会上指出,建立学术委员会,主要是考虑在目前院士制度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在过渡阶段怎样发挥学者的作用,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是为院务会议和党委起参谋作用,首届成员由院务会议决定,院长任命。关于专家文集出版问题,李铁映说,这件事就是为老学者树碑立传,也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界留下一个学术理论方面的书库,同时也是为了展现社会科学院多年来的实绩。会议还听取了龙永枢关于我院准备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的《汇报提纲》(修改稿)有关情况的说明,并进行了讨论。
8月12~13日 外事局主持召开全院外事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部署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服务。副院长王洛林到会并讲话。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法学所、近代史所的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及经验。
8月17日 著名翻译家和苏联问题专家,东欧中亚研究所原顾问师哲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师哲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铁映、杨尚昆、宋平、胡绳等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师哲,1905年出生,陕西韩城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安排,他曾长期在苏联学习和工作,1940年回国。建国前先后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工作,曾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主持创建中共中央编译局、外文出版社,并首任局长和社长。在中央工作期间长期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的俄文翻译,多次参加中苏两党、两国间的最高层会谈,并协助中央领导处理中苏之间有关事务。1957年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80年调入我院世界政治研究所从事苏联问题研究,1981年任苏联东欧研究所顾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题词
师哲曾参与《毛泽东选集》1~3卷俄文版的翻译工作,撰写并完成了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峰与谷》等,为研究中苏关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9月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我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2日,李铁映院长为研究生院题词:“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25日,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铁映院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许嘉璐出席,并致祝贺。
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893名,硕士研究生2235名。目前该院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52个、博士生导师300余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74个,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位授予单位中,文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数量均居首位。
9月8日 李铁映约见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商谈三院加强联系和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问题。李铁映强调必须重视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最杰出的成就,我们党就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建国后我们事业中的失误,就是因为社会科学研究没有搞好。他希望加强三院的联系和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宋健院长、路甬祥院长完全赞成李铁映的看法和意见,并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在科研工作上要加强合作。同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长联席会议纪要》作为三院联合文件颁发。
9月17日 中共中央批准,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任我院副院长;免去滕藤、龙永枢、汝信、刘吉的副院长职务。
9月28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其组成人员如下:党组书记李铁映;副书记王忍之(正部长级)、王洛林;党组成员李慎明、江蓝生(女)、陈佳贵、李英唐、郭永才。
9月29日 李铁映院长在国际学科片所级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传达中央对外交工作、国际事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并提出一些希望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他说,江泽民总书记把邓小平的外交理论归纳为15个部分: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与发展;创造和平环境;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确定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调整对大国的关系,改变过去“一条线”的战略;团结第三世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国两制;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领海的争端;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处理党际关系;坚信社会主义必胜,前途依然一片光明;在外交工作中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从以上这些观点不难看出,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
同年12月10日,李铁映院长再次出席国际学科片所级干部会议,要求国际片有关研究所认真研究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苏东问题的研究,包括苏联史和苏共党史;第二,抓紧苏联档案的翻译,特别是涉及我国部分;第三,有关日本史,应该由我们来写一部日本军国主义史;第四,关于伊斯兰问题的研究;第五,关于世贸组织和联合国、世界金融制度三大问题的研究;第六,关于欧盟和欧元问题的研究。
9月30日 院党委颁文,任命葛良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公室主任;武寅为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卢钟锋为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显清为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利为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为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辉海为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景天魁为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信春鹰为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孟庆海为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吴云贵为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友坤为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圣明为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郑玉歆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秉意为人口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太昌为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戎殿新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森为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叔林为日本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温伯友为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
免去廖世伦的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职务,冯志正的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刘铁的文献中心党委书记职务,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瀚的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陈谈强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戴康生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溶沧的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李京文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刘文璞的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于祖尧的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徐文渊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周荣耀的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职务。
撤销哲学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联合党委,分别成立哲学研究所党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撤销美国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联合党委,分别成立美国研究所党委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任命傅青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傅青元的哲学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任命顾国良为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文举为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李明德的美国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改为总编负责制,免去李新达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职务。
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颁文,任命朱锦昌为财务基建计划局局长,崔智友为办公厅主任,黄浩涛为科研局局长,张卫峰为人事教育局局长,裴长洪为外事局局长,王亚田为老干部工作局局长,张联瑜为监察室主任,张巨功为服务中心总经理,刘树成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溶沧为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为人口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为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海鹏为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大正为边疆史地中心主任,方克立为研究生院院长,李新达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李惠国为文献中心代主任,杨义为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黄宝生为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江蓝生为语言研究所所长,傅青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为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郝时远为民族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静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裘元伦为欧洲研究所所长,杨光为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明德为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张蕴岭为日本研究所所长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为美国研究所所长。
免去阎金生的老干部工作局局长职务,张卓元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陈吉元的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职务,杨圣明的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李京文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职务,田雪原的人口研究所所长职务,任式楠的考古研究所所长职务,赵振英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职务,张炯的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吴元迈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靳辉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职务,陈筠泉的哲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吴云贵的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职务,刘海年的法学研究所所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职务,陆学艺的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喻权域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职务,谷源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职务,张文武的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职务,赵国忠的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职务。
10月5日,院党委就上述党政干部任免事项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备案。
10月7~8日 适值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英中文化协会和英国外交部共同在北京主办“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与英国的经验”研讨会。李铁映院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与英国的经验”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10月9日 院党组召开全院现职所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院新老领导班子交接。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代表党中央宣布我院领导班子调整决定,向与会者介绍了新进入院领导班子的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三位同志的情况,并对院新老班子交接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发表重要意见。此次会议召开前,李铁映召开院新老领导班子交接暨第一次院党组会议。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关于我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李铁映介绍了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建的原则和过程。
10月24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等单位在京联合举办纪念孙冶方90诞辰暨孙冶方经济学观点研讨会和《孙冶方全集》、《孙冶方传》、《孙冶方经济思想述评》出版首发式,朱镕基总理发来了贺信。
10月25~11月18日 李铁映院长率我院代表团访问加拿大和美国。这是李铁映兼任我院院长后的首次出访。访问期间,代表团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等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此后,至2003年1月离任前,李铁映院长率我院代表团还先后访问了英国、乌克兰、瑞典三国(1999年4~5月);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四国(2000年2月);法国、西班牙、波兰、比利时、德国、乌兹别克斯坦六国(2001年4~5月)和俄罗斯(2002年6月)。这些出访本着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广交朋友、建立合作的精神,广泛接触各国政界、学界、商界人士,为加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我院与这些国家的学术机构及学者之间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期间,李铁映同志还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土耳其、叙利亚两国(1999年11月),智利、哥伦比亚、古巴三国(2000年8~9月),肯尼亚、纳米比亚、安哥拉、南非四国(2001年10月),蒙古、韩国(2002年9月)。2000年11月,李铁映同志率中国社会科学与理论工作者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在这些代表团中,均有我院学者或相关工作人员随访。
10月26日 王忍之、王洛林主持召开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成后的第一次院务会议,研究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科院突贡专家评审委员会人员调整问题。会议决定,原副院长汝信不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推荐副院长王洛林为调整后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选,推荐汝信和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张卓元、王叔文、李学勤为该委员会新一届委员人选;根据院领导班子的调整变化,胡绳不再担任我院突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汝信不再担任副主任委员,胡绳、余绳武、刘坚不再担任评委,推选李铁映为主任委员,王洛林为副主任委员,增补李慎明、江蓝生、陈佳贵、张海鹏为评委。会议还审议通过了《1998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推荐人选名单》和原则通过《1998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方案》。
10月28~30日 我院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王洛林副院长出席会议。
11月11日 我院科研局、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召开由科研局主持编写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研讨会,该报告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全面进程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理论前沿领域为重点,对各学科学术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并对各学科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1999年起改名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持续编辑出版。
11月27日 李铁映院长主持召开第三次院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我院《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候选人名单》、《我院1998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和《1998年度我院授予海外学者名誉教授和专家候选人名单》三个文件。
会议在听取王洛林副院长的说明后批准成立以下七个工作小组:党建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小组,由李慎明负责;科研、外事工作小组,由王洛林、江蓝生负责;职称工作小组,由江蓝生负责;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小组,由李英唐负责;行政后勤工作小组,由陈佳贵负责;老干部工作小组,由郭永才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由郭永才负责。
11月28~29日 我院与山西长治市委、市政府合作实施的“知识工程”启动仪式及相关工作会议在长治市举行,陈佳贵副院长率我院专家团一行9人出席。
该项“知识工程”的筹备工作得到了院党组和李铁映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会前11月27日,李铁映院长在北京会见了前来我院协商“知识工程”项目的长治市市委书记阎爱英和常务副市长郭有勤,对当地利用革命历史胜地的有利条件发展旅游业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我院专家团工作的基本宗旨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科研等优势,为地处太行山老区的长治市提供政策、理论咨询,协助长治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与长治人民团结协作,共同探索一条适合长治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该项“知识工程”1999年正式实施。它对长治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2月8日 由我院与杭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王洛林副院长出席并讲话。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马洪、于光远等与会。
12月11日 李铁映主持召开院党组会议,对语言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领导班子调整进行研究。鉴于江蓝生、陈佳贵已提任副院长,党组成员一致同意免去江蓝生的语言所所长职务、陈佳贵的工业经济所所长职务;由沈家煊任语言所所长;工业经济所现任党委书记吕政改任所长,免去其党委书记职务,由孟昭宇任党委书记。会议还决定:任命张树相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免去郑文林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职务,王俊义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职务。14日,对上述同志的任免职情况向中央宣传部并中央组织部备案。
12月19日 我院原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著名文学家、作家、一级研究员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逝世后,江泽民主席亲自打电话给钱钟书夫人杨绛表示慰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乔石、李岚清、贾庆林、荣毅仁等同志办公室亦致电我院表示哀悼和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李铁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前院长胡绳,副院长王忍之、李慎明等为钱钟书先生遗体送行。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教,并开始了写作。1949年重回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77年5月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与创作。
《钱钟书集》
钱钟书一生著作等身,三联书店2001年1月出版了《钱钟书集》,共13册300余万字,辑载了其代表性著述《谈艺录》(上下卷)、《管锥编》(四部六卷)、《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槐聚诗存》等。他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他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为文化大家。
钱钟书1982年起担任我院副院长,1988年后改任院特邀顾问;他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2月22日 我院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求是》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我院联合召开《胡绳全书》座谈会。《胡绳全书》汇集了胡绳同志60年的研究成果,共7卷10册,约300多万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胡绳全书出版表示祝贺,对胡绳同志表示敬意。他指出,随着改革的攻坚和深入,又有许多新困难、新问题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又有新变化,这都要求社会科学去研究,做出科学总结。他希望老学者在治学上要对年轻人搞好传帮带,使学术薪火代代相传;希望年轻人善于学习继承前一代人的积极成果,并力求超过前人。李铁映院长在讲话中强调,胡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和风格,特别值得后学发扬光大。
《胡绳全书》
雷洁琼、王忍之、郑必坚、逄先知、龚育之、邢贲思、汝信、王梦奎、郑惠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胡绳全书》座谈会
12月23~24日 院1999年度工作会议提前举行。李铁映院长在会上发表题为《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讲话。《讲话》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示,并阐述了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任务。
关于我院的定位,《讲话》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务院直属的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李铁映在院1999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
关于我院的发展目标,《讲话》提出,“总结21年的办院实践,面对世界和中国的未来,我院跨世纪发展的基本目标可概况为三个‘一批’、五个‘中心’和一个‘基地’,即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培养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推出一批对国家重大决策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为重点,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长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并逐步形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理论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与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讲话》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院的基本任务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推动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积极开展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对策与应用研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大胆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用的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科学高水平的人才”。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基本原则:“(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坚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坚持‘双百’方针,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
关于我院的改革,《讲话》强调,“为了尽快解决我院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深化我院的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围绕出成果、出人才这个核心,建立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科研院所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