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政策,其背后其实是一种为了追求现代性的现代化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其相信社会发展必然要走西方工商业发展的道路,工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古学斌等,2004)。的确,追求现代性的话语正在中国复制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主义路径(叶敬忠,201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逐步消逝的产业工人阶级,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迅速崛起。中国正在变成一座“世界工厂”,同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阶级正在中国形成(沈原,2006),上亿农村外出劳动力则构成了这个队伍的主体。在这个庞大群体流入的城市,机器的轰鸣、四处在建的高楼、车站的滚滚人流……似乎都在展示着中国飞速的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些农村外出务工者在给城市经济每年创造巨大GDP增量的同时,却长期游离于乡城之间,形成了“拆分型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造就了一种分崩的家庭共同体,使上千万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如何保障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长期对农村家庭变迁和留守人口问题开展的研究,阐释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导致农村养老结构发生的变迁和对留守老人福利的影响并分析面对这种变迁带来的影响不同的相关行动主体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