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倍增计划”主要集中在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利用政府及驻外使团等帮助美国企业进行全球商业推广、倡导全球经济再平衡、共同削减贸易壁垒保护美国企业权利和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等五方面,其中部分措施并非首次提出。从往届政府的实施结果看,效果并不明显。无论该计划的措施是否得当,自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提出这一计划已经接近五年,它的各项措施是否按计划落实,出口数据和就业数据是否实现“翻倍”目标?该计划对“再工业化”及美国经济有哪些影响,对中国的经济与贸易有哪些影响和启示?这是本本所研究的内容。
李俊江: 经济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2—1994)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美国经济等。独撰和参与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余部,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亚洲经济研究》(美国)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项卫星: 现任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0—1991)和中美富布莱特交流项目(1994—1995)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美经济关系、美国金融以及转轨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