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迄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以美国为中心国家、美元为中心货币的信用纸币本位制,即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制下,通过自身汇率制度的选择与汇率水平的变动,美国的汇率政策无论是对本国还是对外围国家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再分配美国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经济利益,是调节其国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能再分配美国政府与外围国家政府、美国利益集团与外围国家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利益,是管理其对外政治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有力工具。因此,深入剖析美国汇率政策的决策机制和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美国汇率政策制定、实施与调整的内在机理,也利于外围国家特别是中国在面临美国汇率政策压力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或策略应对,因此,美国汇率的决策机制、中美汇率外交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李俊江: 经济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2—1994)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美国经济等。独撰和参与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余部,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亚洲经济研究》(美国)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项卫星: 现任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获美国福特基金会(1990—1991)和中美富布莱特交流项目(1994—1995)资助赴美从事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美经济关系、美国金融以及转轨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