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主持人语
在线阅读 收藏

德性论的复兴无疑是当代西方伦理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其复兴有着特定的当代伦理理论背景。从大的方面说,它受到了当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伦理学的激发,经受了元伦理学的质疑与检验,从而发展出不同于传统德性论的新思路。由此发展出来的当代西方德性论虽然不像传统那样具有整全统一的体系,但更具开放性,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理论形态。本栏目收入的两篇文章,介绍并探讨了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德性伦理学家的思想。他们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各有其德性论特色的理论思路。

在《作为德性的正义》(阮航译)中,斯洛特回顾了作为个人德性的正义观念之发展,指出其观念解释中存在的歧义与问题,并由此认为,对于作为德性的正义观念,思想史并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德性伦理解释,作为德性的正义其根源和理论重心到底是在个人还是社会,也是模糊不清的。在当代,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对个人正义采取一种非德性伦理的解释方式,把个人正义感看作从正义的制度背景衍生和培养出来的。而吉利根依据对年轻女性的心理实验分析得出的理论成果,不仅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与关怀伦理学的兴起,而且指示出一种有望从德性伦理学出发解释正义之德的新思路。斯洛特的观点以相关思想史作为背景和依据,对作为德性的正义这一观念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做出了较充分的说明。该文不仅表现出以德性伦理来观察正义之德这一新视角,而且对于进一步思考个人正义与社会制度正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陈俊源的《麦金太尔论给予和接受的关系》,围绕麦金太尔关于给予与接受关系的相关论述,指出非计算性是这种关系网络的核心特征,亏欠关系则是其初始形式;而要维护这种关系不受权力的侵蚀,必须诉诸有效的政治推理。该文对把握麦金太尔的相关思想及其德性方法有重要意义,值得一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