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性或因果关系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几乎没有一个科学哲学家不讨论因果性问题,甚至大多数科学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专门关于因果性的哲学著作。这反映了因果关系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知识论、科学实在论、科学解释和科学结构以及归纳逻辑和科学合理性都与因果性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知识首先是有关事物之间、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知识,科学实在论专门有一个学派即因果实在论的学派。至于科学的合理性有一个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它指的是因果关系的因果律有普遍性,否则归纳何以可能呢?至于科学解释,即寻求一个科学事实和一个科学定律,为什么能够成立,这个“为什么”主要指的就是原因是什么。科学理论的结构有一个各种因果律的关系结构问题,特别是当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引出了许多重大的因果性问题,例如,系统整体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涉及自组织形成突现的整体系统的上向因果关系。至于系统整体,整体的突现如何作用于它的组成部分,这就引出了所谓下向因果关系的问题,心灵的因果作用问题,它对于物理世界有因果作用吗?当然,这并不是说弄清因果关系可以解决所有的科学哲学问题,不过大多数科学哲学问题的解决都与因果性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著名的科学哲学家都有自己专门的因果性著作的原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由此出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由于科学哲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争相研究因果问题,就出现了因果理论的众多学派和众多观点,如何运用我们的实体结构主义的观点,将这些理论综合建构,梳理出一个系统来是本章的一个困难的任务。
当代哲学的因果理论,一般有两种研究进路,不能混淆。第一条进路是概念分析的进路(the approaches of conceptual analysis)。按照费尔·多约(Phil Dowe)的说法,“概念分析就是从我们日常常识语言中对相关的概念做语义分析来建构什么是因果性、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概念。”概念分析不单是查字典做出描述,而是做出讲究逻辑推理的并建立有理的、逻辑协调一致的、有启发性的概念说明。它一般并不做出对因果概念的修正与更替。第二条进路是经验分析的进路(the approaches of empirical analysis)。它的目的是要依靠科学来搞清楚因果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而现在流行的得到科学经验支持的因果概念指的是什么,所以它是后验的(Posteriori)。这种进路又被称为“经验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物理分析”“事实分析”以及“哲学宇宙学”。这两种不同的进路反映了我们在第一篇所说的知识划分为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它们的统一与差别。
根据马奇(J.Mackie)的说法,“休谟的因果定义是改革的定义,是经验的分析的定义,而不是对我们日常语言中关于什么是因果性的分析结果,因为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因果性常常有一个什么‘力’从原因作用到结果中。休谟的定义是主张真实存在的因果是有规则性的持续性(regular succession)”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控制因、选择因和心灵因”一般被认为是下向因果关系,即所谓从一个事物系统的整体作用于它的组成部分。这种因果关系有一点特殊。无论排除下向因果关系,还是赞成下向因果关系,都必然会遇到如何定义下向因果关系,它们可以叫作因果关系吗?很不幸,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论(物质因、作用因、形式因、目的因)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努力,科学家和哲学家对因果性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承认下向因果关系,承认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下向“因果”关系?有没有可能达到一个统一的论述?在目前承认下向因果关系的哲学家中,有一些指的是形式因,有一些指的是条件因,有一些则指的是动力因或因果力,还有人认为它是目的因。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揽子的办法从事件条件因、实体能力因、过程作用因,一直说到概率的因果性和概率因果力,进而用信息因来讨论选择因、控制因和心灵因。我们认为,这八种说法都可以用来说明下向因果关系,我们力图构造一个统一的因果概念来说明下向因果力。这就是本章的第二个目标。
以上所说的内容是因果研究的方法论或元因果理论,其中一些术语看不懂没有关系,本章各节将会陆续加以说明,是为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