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这个学科自1952年“院系调整”被取消后,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70年代末才逐步重新恢复。此时国际社会学界跟随各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已经在研究主题、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意义上,重新恢复的中国社会学是在追随国际社会学发展的足迹努力追赶,并试图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自己的学术创新。
中国学者对于国内边疆群体的研究工作在1949年以前吸收了不同学科的学术营养,其中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在一些地区的实证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将首先讨论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学核心领域“族群分层与流动”研究成果的借鉴,指出中国学者应当注意存在于中国少数族群与美国少数种族之间在群体历史与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差异,随后将重点讨论中国国内的语言使用格局和区域分布,并探讨在这样一个语言使用与学习格局中应当如何思考相应的学校教育语言体系,从而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创造一个适宜的语言交流模式与语言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