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玩转数据 搞好关系
在线阅读 收藏

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我的演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二是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

我主要通过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来阐述大数据。现在大数据很火,我们是不是该在其很火的时候,有一些冷的思考呢?其实,通过我们一些实践的观察会发现问题,像我们做昂达电脑的社会化电商时,我们的粉丝只有50000人,但是我们在七分钟内实现了销售500台、50万元的销售额。其实就是想讲这么一个看法,就是说数据多不等于好,假设你把全世界的数据都拿在自己手上,你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资源跟目标不能匹配的话,其实也是徒劳的。我们经常会问,下一步做什么?拿来又如何?所以我们觉得数据不在于多,而在于它是热的、活的。换句话说,就是要互动、在线、有营收,所有不以营收为目的的营销都是耍流氓!第二就是我们办的芒果网,也是中港旗下的旅游网站,七天内实现30万次的互动量、5万人以上的粉丝量。为什么讲这个案例呢?我们跟比亚迪新车上市合作的一个例子,也是2.5亿人次的曝光量。从这两个对比中,我们发现屌丝的特点是贪和懒:贪,我们只要给他14块钱,他就会拼命地玩游戏、晒成绩单,发动别人帮他加油;第二个是懒,你让他下载个APP的话,他不一定会去下载。这里我想表明的一个观点就是,现象不等于真相,点击不等于喜欢,偏好不等于需求。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说这个产品不错,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一定是消费者喜欢的吗?是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吗?不一定!有人说,行业洞察跟理解、数据背后的解读更为重要。我们知道中国当下最火的两档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是加多宝赞助的,但其实我们会发现我们输入搜索“中国好声音”,会有4000万条出来,但我们加上“加多宝”,只有440多万条。其实,带出品牌的才不到12%。后来我们帮《我是歌手》做的时候,有1300万条,加上品牌输入的话有280万多条,已经超过20%。从这一方面来说,有粉丝,不一定有经济。你把粉丝纳入其中,但你不一定赚得了钱,那也是白搭。下一步干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吸粉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运营、将价值变现更任重而道远。我们常讲,高手在民间,骗子把大数据这种思维方式用得活灵活现,我们各位可能都听说过一些,他知道你的身份、姓名,而且他的话术罗列得非常到位。我们再看看媒体上曝光的几个,《重庆晚报》,它通过QQ聊天记录,模拟场景让你中招,甚至汤唯也被骗了,还有格力集团的董总。其实我们会发现,高手在民间,利益驱动,让这些骗子简单地通过通讯录、电话就可以把你的关系链、利益链甚至场景和话术搞清楚。所以我想说数据的价值还是在于应用,在于怎样利用ROI(投资回报率)做一个投入产出对比的问题。

通过我们对案例的思考和认识,关注怎么落实到实践中去。有人说做实体生意不好,这是个伪命题还是真命题呢?在我看来,生意不行,这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均GDP一直在上升,而且我们中国市场空间还非常大,人均GDP是美国的1/7,人口是美国的4倍。假如不考虑技术进步的话,我们就有7×4=28倍的空间,中国的很多市场还是会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本着生意永远是品牌和消费者搞好关系的原则来促进价值变现。用什么来提供这样一个变现呢?我认为是social CRM(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我们以前学政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也可以说品牌是所有消费者关系的总和。谁能把消费者圈养起来,谁就有这样的转化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手段,以前我们品牌在做营销的时候,更多是单向的,消费者买的东西,我们没有追踪。我们的营销更多的是只求不放过,不求精准。但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社交媒体,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跟它的消费者有了沟通的可能。我们认为是这样一种关系:第一是要有提供服务价值的真实场景,第二是要和消费者建立有效的连接,第三是要和消费者有一对一的个性沟通,第四是让消费者参与到你的产品创新、研发中去,第五是企业和消费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消费者跟企业的关系是一种资产。比如说“罗辑思维”的罗胖子,他卖很多东西,实际上这也是资产转换,有人就有一切。以前不是讲“得屌丝者得天下”,“得粉丝者也得天下”,所有的生意本就在于人。

如何搞关系呢?我们通过SCRM来实现落地实施。这里会有两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是客户转化要很方便,第二是能够建立有效的连接。首先是要将social ID跟社交数据以及企业进行统一,通过一个ID来打通所有数据,第二步就是将数据盘活成应用,创造价值,进行消费者关系管理。

举个例子,这是我们在服务奥飞动漫过程中一个数据应用的片段。比方说我们首先会给用户一个标签,标签其实也很有技术含量,技术是否成熟决定你抓的属性是否到位、准确,你的经验是否丰富决定你对属性的归类是否合理。比方说,奥飞玩具40%来自广东地区,我们在线销售活动就会向广东地区倾斜,对象60%是孩子、未成年人。分析过后,我们会做些引流的活动,推出不同的优惠活动和优惠力度,打造定制化内容跟消费者进行沟通。我们也会做一些信息的反馈收集,为我们的研发部门提供一些优化产品的意见,这就是上午所讲的C2B原理的应用,也就是说,通过消费来倒逼厂商怎么生产商品。我们还可以通过带参数的二维码来判断,一扫,就知道消费者是从哪个渠道进来的。我们就可以优化投放策略,当然我们也会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数据评估报告,平衡一下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运营和体系、我们组织的变化,来适应这种价值创造的方式。我们发现,效果非常显著,我们的活跃度提高了三倍。

当时我们还搞了一个话题营销,利用留守儿童这一热点,创造性地发了三条打榜的微博,大概1000万次的阅读量,真正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实在社会化媒体里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创造话题,让每个人去自传播,这是非常可观的。我们通过一些小游戏,通过互动来激发参与,我们每天有20万次的PV(页面浏览量)。

互动派是干什么呢?其实还是我刚才讲的,是通过社交媒体凝聚粉丝的力量。其实现在股市非常火,有个段子,营销是看脑残粉的数量,炒股是看中国大妈的资金。我觉得对粉丝的经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互动的方式,将营销娱乐化、游戏化,用简单的奖励来激发。这些其实都是通过对数据可视化的分析来进行挖掘,所以互动派也就是在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抓手就是社交媒体加上数字技术。我们三个实践的平台:SAM是引流的,SDA是分析的,SCRM是管理的,我们通过这种优质的服务,在广州服务了26个行业,主要行业是母婴、电商、汽车、金融等6个行业,超过200家的知名品牌企业,像宝洁、京东、腾讯,还有去年浙江卫视的跨年晚会“GIVE ME FIVE”也是我们一起合作搞的。还有双屏互动,我们在2014年初就已经有类似春节摇红包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效果,这就是在以务实产生成效的方式上、以营收为总目标的情况下取得一些市场地位。

最后讲讲我们的Logo:这三个小蚂蚁相当于粉丝,大象相当于品牌或企业,星星相当于营销目标,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凝聚粉丝的力量让品牌主实现它的营销目标。我们认为,在当下或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广告或营销会呈现三个趋势:从以内容创意为主向以技术驱动为主转变,从以单向服务为主向以整体服务为主转变,收费从以服务费用为主向以分层费用为主转变。前两个我们已经实现,第三个我们也在努力尝试。比方说我们现在跟奥飞动漫进行营收分成,不管效果如何,都按营收分成来实现这种服务,这就是我们互动派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感谢大家给我们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