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梵钟文化与佛教的传播
在线阅读 收藏

本章主要是以宗教传播语境中的钟为研究对象,而本章涉及的宗教主要是佛教,佛教仪式中所用的钟有它自己的特定名称,即“梵钟”。梵钟作为中国古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播符号,具有重要的传播学研究价值。它不仅具有佛教文化的传播意义,更是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流传播的特征之一。提及中国宗教关于钟的使用,不仅佛教用钟,道教也用钟,这是不争的事实。佛道用钟出现在中国古代古钟文化发展的后期,即从魏晋至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出现了与前期乐钟完全不同的古钟类型。由于古钟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古钟的形貌、声音等都因其使用功能的变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个新的古钟体系既包括佛教寺院的“梵钟”,也包括道教寺观里使用的“道钟”,以及佛教、道教建筑上的装饰风铃。城市钟楼上报时的“更钟”和宫廷里使用的“朝钟”在这一时期也采用了佛钟的形制,因此,也归属于佛道古钟类型。这里特别指出关于道钟,道钟即道教用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走向完备和成熟,隋、唐、五代是道教全面发展繁荣时期,唐朝是道教的鼎盛时期,宋、辽、金、元时期,统治阶层对佛教的推崇在客观上抑制了道教的发展,使道教曾遭受道士落发为僧、道观改为寺院、道藏被毁的厄运。而道钟的命运也可想而知。明清时期,道教逐渐走向衰落。道钟的形制基本仿效佛钟,没有太大的区别,通常只能根据钟体上的铭文和纹样来辨别。然而,道教用钟的行制却是沿用了佛教用钟的行制,在很多方面基本相同,所以不加赘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