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俄罗斯与“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Russia and the Silk Road Approach

原文来源:Daily Outlook Afghanistan,2014年5月7日

乌克兰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三大外交政策上的挑战:孤立俄罗斯的危险、中国的置身事外和普遍缺乏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摒弃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差异,建立信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或可为这一目标做出贡献。

虽然对西方国家来说,坚持原则至关重要,如采取强硬的制裁措施,但务实也同样重要。毕竟,一个弱势、孤立无援的俄罗斯比一个强大、能够融入国际社会的俄罗斯更加危险。但是不可否认,自从苏联解体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在这种背景下,要让俄罗斯回到国际社会的怀抱,就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希望和俄罗斯建立密切关系,因此乌克兰问题对其而言是复杂的,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在一些地方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有鉴于此,中国认为直接的参与手段就是提出目标明确的倡议(中国原本就默认自己应该承担起全球领导者的作用)。

这正是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这一倡议于去年9月提出,旨在连通亚欧市场,为丝路沿线的18个中亚和欧洲国家,包括俄罗斯创造实实在在的益处。

如果要避免回到冷战两大阵营或东欧分裂的状态,这一旨在通过人文交流、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方式促进共同繁荣的项目,正是世界所需要的。毕竟,建立合作与信任的最佳方式就是确保能够为各参与方提供实实在在的利益。

尽管中国官员已经多次讲到要加强人文交流、放宽外汇使用限制,并减少贸易壁垒,但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和现代化也需要能够有效提升互通互联性的基础设施。建立一个强大的道路、内陆水域、空中和海上交通网络会产生层叠效应,同时在优化、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也能带来显著和直接的经济收益。铁路对这项倡议至关重要,因为海路运输不仅耗时长,不确定因素多,而且容易受环境影响。今天,中欧货物运输仍以海运为主。

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将采取双边方式,利用该项目为其外交利益服务。虽然中国能够负担“一带一路”倡议所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但这样的分散策略会抑制一体化,并使更多人认为一个崛起的中国会对国际秩序构成威胁。

中国领导人应该认识到,要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就要考虑融资的多样性、产权多元化以及一系列因素的有效组织。

最近,世界银行通过全球基础设施基金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其基础更广泛,能够将多边的、区域性的国家公共部门以及私营部门参与者有效联系在一起。国际议程的实际制定者——二十国集团已经表示支持该项目。

将这一综合模型应用到丝绸之路项目,特别是将欧洲、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多边机构吸纳进来的做法将对现有倡议大有裨益。例如,它将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项目中的运输和贸易便利化。

但除了联合融资,有效的协调对这一项目的成功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欧洲的经验值得借鉴。为完善其分散的运输系统,解决跨国交通、道路堵塞和缺失问题,欧盟设计了核心走廊方案,为一体化、互通性以及基础设施发展和管理的有效协调奠定了基础。这一做法促进了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对话;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沟通,解决了不同成员国安全和保障标准不一的问题,最终创建了统一的系统。当然,这种创新策略的益处绝不仅限于此。

欧洲已经证明,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共同所有权能鼓励富有成效的对话,打开互利合作之门。“丝绸之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机遇,它还符合参与者的长远安全利益。在很多联系遭到破坏的当下,这一机遇对欧洲来说是不容错过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