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既是被观察的对象,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既是被赋予意义的空间,又是赋予空间意义的策略。经由城市记忆、社区营造塑造地方感,在同质化城市进程中寻回地方精神/地灵,有助于反思城市空间正义与士绅化过程。地方的塑造,强调日常性话语、地方主体性与可持续性,并经由对异质文化的平衡建立人与人、人与城市环境的联结。文化治理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起重要补充作用。在规划时,需要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性,建立分享机制和社区认同感;同时,也可经由艺术及文化手段,介入社区营造,“活化”与“适应性再利用”街区景观,实施可参与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