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论经学之训诂
在线阅读 收藏

顾炎武在《述古》诗中咏道:“六艺之所传,训诂为之祖”(《顾亭林诗文全集》卷四)。可以说,传统经学最明显的学术特色就是训诂。就训诂的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界定来说,“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1535595。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学之“训诂”,意义比较宽泛,如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疏中定义“训诂”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而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它不只是指对儒家经典中古代字词的语言学意义上的音义注解,还包括对其中名物、制度的训释。儒家经典多为先秦旧籍,千百年的社会变迁,使得昔时清晰明白的事物、语言,今日却变成模糊难晓。扫除这些障碍,是经学的一个基本目标。经学的训诂内容浩如烟海,泛滥无涯,难以收束。本文试图通过对主要儒家经典注疏中的训诂举例分析,将其基本模式,或者说逻辑框架归纳出来,使之条理,与耕耘在这片学术园地上的学人商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