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谁拥有第二套房?——市场转型与城市住房分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在各个国家,私有住房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指标,也是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最重要的视角。根据《中国居住小康指数》报告,在40个被调查的城市中,居民拥有住房比率最高的城市达到90.1%,最低的也有67.9%,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拥有住房的比率在70%~80%之间(罗屿,2012)。不仅如此,拥有二套(或多套)住房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有6.6%的人拥有第二套住房,2007年全国15%的家庭有多套住宅,北京则有约19%的家庭拥有多套住宅(Huang and Yi,2011)。但另一方面,传媒上关于“蜗居”“房奴”“蚁族”的报道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中国城市住房差别正在迅速扩大,住房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针对城市住房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基本上都是对一套房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当下中国的城市社会中,二套或多套住房分配问题更能凸显日益扩大的社会差别。因此,本文将选取二套住房分配来重新审视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住房归国家所有并以低租金的形式分配给员工,行政级别、政治忠诚及工龄是住房分配的主要依据(Zhou and Logan,1996),居民的住房获得取决于居民在科层分配体制中的位置获取能力。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城市住房的市场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居民的住房选择自由度增加,居民可根据个人偏好和家庭住房购买力从市场上选择相应的住房,居民的住房获得更多地取决于个体或家庭的市场能力。但鉴于中国住房改革的渐进性特征而非“休克疗法”,转型时期的住房经济既是一种再分配经济亦是一种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从一种制度(再分配)向另一种制度(市场)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需要同时考虑市场与再分配两个因素,如此才有助于理论解释和住房政策的正确制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