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崩溃”?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即将崩溃论”(以下简称“崩溃论”)的论据,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着严重问题,而且是许多问题。的确,中国经济中是有很多问题。在中国大概最不难找到的东西,就是问题。而且中国的问题还特别复杂,因为中国不是只有一套问题,而是有两大套问题。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同东南亚和拉美等落后国家一样,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如“三农”问题、贫困问题、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法制不健全问题、市场不健全问题以及腐败问题。

中国还有另一类问题,即转轨经济问题。这类问题与其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相似,有国有企业、国有银行、计划控制、政府审批、政府体制和法律结构等问题。

所以说,中国的特点就是问题特别多,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转型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转轨经济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非常复杂。再加上中国有13亿人口,地域宽广,所以中国许多问题很容易成为世界之最。坏账是世界最多,失业、待业人口世界最多,国企下岗员工也是世界之最,收入差距问题也可能发展到了世界之最,不是之最,也是之最之一。

认识到中国问题的难度,就可以明白中国问题不是短期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中国已经进行了20年的改革,如果能再用50年解决这些问题,比起美国和欧洲用三四百年时间建起一个市场经济来,仍然算得上一个伟大的成就。

有了长期的观念,我们就可以比较冷静地看待这些问题,进而进行冷静的分析:中国的机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中国可以实现比较平稳的改革和增长?对中国来说,找到问题不难(写关于中国有问题的书太容易了),难题反倒是:中国有这么多的严重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还没有崩溃,近期内也看不到要崩溃,反而在持续高增长?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外国人做研究可以就做到“有问题”为止,中国经济学者的任务则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其实,中国两套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特殊性,既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中国之所以能相对平稳地进行改革和保持增长的原因。

俄罗斯和东欧等转轨国家,在改革之初经济已经高度工业化、高度国有化,90%以上的人口都是国有企业职工,100%的人都享受社会福利。中国与它们不同。改革之初,中国有80%的农业人口,因此基本还是农业社会。当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左右,享受社会福利的人在中国超不过20%。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从来就没有超过20%的社会主义,农村人口也从来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

而由于我们不是一个高度工业化、高度国有化的经济,改起来也就相对容易,比较容易实现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实现在发展过程中推进体制改革。加上政府政策的作用,不断推进改革,中国就能够实现“带着问题增长,在增长中解决问题”。后面关于若干问题的分析,就是要说明为什么中国能够在问题中成长。

当然,由于问题长期存在,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危险也就始终会存在。中国总有问题,但又总不崩溃,“崩溃论”就总会有市场。而我们中国人的任务,不是靠贩卖“崩溃论”发财,而是不断地推进改革,确保中国永不崩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