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理念,影响广泛且深入人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同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主张构建和谐世界,“和谐”成为中国媒体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饶有意味的是,2006年4月13日,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以及台港澳地区的近两千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云集中国杭州,参加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次佛教论坛的主题就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不是一次巧合,这说明佛教思想本身就有对和谐世界的追求,也说明中国关于和谐世界的主张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在世界性的宗教中,佛教是最讲究和平、宽容、融通的宗教。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中的致辞所言,“世界需要和平,和平需要宗教。促进和谐与和平是世界各宗教信徒共同的使命”。
而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正可以在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