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课题的调研中,我们访谈了12个农村网瘾少年,在本章的写作中我们采用4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他们有很多共同特点。
第一,他们都很聪明,据他们自己说,凡是能把网游玩到一定水平的人智力都不会太低,他们的很多网友也很聪明。这些在青春期让父母忧心忡忡的学生长大之后并没有像父母担忧的那样成为无用的废人。他们中的多数能很快适应社会,并能学到生存技能。也就是说,这些网瘾少年只要没有沾染其他不良行为,比如酗酒、吸毒、盗窃等,长大成熟进入社会独立谋生之后,社会的基本运行体制会规制他们的行为。比如他们进入一个公司会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独立经商会受到有关法律及利益相关方如客户的约束。
第二,他们之所以沉迷网游,一方面是因为网游的内容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不适合他们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就通过玩网络游戏来纾解压力。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是因为父母按照规划强行让他们进入普通高中,而父母之所以这样做又因为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总体实力较弱,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群体在就业时会遭受歧视,这使很多家长和学校都视职业学校为走投无路之后的最后选择。另外,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及与职业技能相关的法规和环境还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的上升通道,这使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社会地位低下,受到歧视。
第三,对绝大多数所谓网瘾问题青少年来说,沉迷网游的极端状态都是阶段性的,不会伴随终生。尽管他们在成年之后仍然会玩网游,但一般都会有节制。网游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对抗高中紧张生活的缓压器,学习压力越大,网游的诱惑也越大,玩网游兴奋刺激的体验越强烈,很多在中学沉迷网游的青少年到了大学之后,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环境压力减少,可供自由选择的娱乐活动增多,反而失去了对网游的兴趣。
一位在中学阶段迷恋网游的大学生称:“初中那时候最迷恋网游了,几乎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高中那会儿住校,经常和室友去打夜市,跳墙出来,几个人一起去打夜市,高考没考好就开始收心老老实实复读了。上了大学也玩累了,不想玩了,觉得天天打游戏也是浪费时间,没意思。”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网游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不可能把它从生活中抹掉或者从技术与法律上实施禁令。它在本质上跟打篮球、踢足球和下棋一样,只是娱乐方式中的一种,青少年玩网游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娱乐方式,人们不了解它,无法把握它的发展,而青少年时期是教育成长的关键阶段。所有的网游都贯穿着某种文化和价值观,现在很多网游的设计注重对使用者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这种能力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一位现在做销售的青年称:“读书的时候,脑壳里一直都是游戏,后来有了YY语音,然后我就做了指挥,在游戏里指挥其他人,他们全听我的,我教他们怎么来通关这个副本,挺有成就感的。其次这个游戏给我带来很多感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游戏很稀奇,为了一件装备,大家要打很多次,那个时候都是无偿的,这种奉献精神是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现在你叫人做什么事情好像都要有报酬。我在现实生活中很大方,很多游戏圈的人觉得我都是在游戏中学到的。后来我在游戏里建了一个公会,大家都在一起,那个时候像一家人一样,给我的感觉很好。”
网游问题只是其他各种问题的投射,解决网游问题也许可以从网游之外的领域寻找思路,比如,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一部分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能接受适合自身能力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而不是被迫接受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通高中教育。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就不会因不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网游里寻求解脱和价值认同。政府、社区和教育部门还要发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让大部分青少年能找到适合自己爱好的活动而不至于过度依赖网游来娱乐;还要加强对网游内容的监管,使网游的开发设计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成长;要特别赋予网游教化熏陶的功能,使青少年在玩网游的过程中学习社会规范,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学会团结协作,使他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做良好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