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论清代喀尔喀地区书吏培养制度
在线阅读 收藏

清代喀尔喀地区的书吏培养体系可追溯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或更早,一直延续到清朝瓦解,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众多书吏,服务于当时的社会。从制度上看, 它是个没有身份限制, 而且是以公共费用运营的教育机构, 可定性为官府教育机构。这一制度或机构的存在, 使更多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平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府教育体制, 甚至供职于官府的各级行政机构。这在贵族世袭罔替, 而且不实施科举制度的蒙古社会, 成为平民少有的仕途之一, 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众所周知, 以游牧文化为基础的蒙古地区, 外蒙古的大部分官署衙门都随季节迁徙。这个书吏培养体系在不断迁移的官署中得以形成, 并且发展, 甚至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 它的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延伸与扩展, 正是游牧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 也是游牧文化的精髓所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