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绪论
在线阅读 收藏

我为什么愿意写这样一部历史呢?只是因为我对过去感兴趣吗?如果这意味着从现在的角度来写一部关于过去的历史,那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这意味着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一个老的群体继续在其中鼓吹一种老的教义,而同时一个新兴的群体也在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义。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面貌,这种迷惑标志着真正的认识论的开端,它远非仅仅去完善和证实一个以前接受了的观点,因为认识论表达的不仅是对一个具体真理而且是真理本身及人类认识能力的动摇了的信仰。

——[德]卡尔·曼海姆《知识阶层:它过去和现在的角色》

1923年4月,顾颉刚在给钱玄同的信中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按照顾颉刚的说法,中国古史(先秦时期)中的许多材料是层层累积起来的,“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时代愈后,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无证,知道的古史越多”,知道得越多并不意味着我们头脑中知识的可靠性越强,这一诡异的现象“极大地危害了人们对于中国真实历史的认识”,使得“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1615991“层累史观”的说法曾极大地冲击了国人原有的历史观念,尽管后学普遍认为将“中国古史看成是由层累造成”的在学术研究范畴内显得过于极端和随意——我们不能排除顾氏之所以如此是有着许多非学术因素的考量,然而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许多近乎“常识”的“历史知识”时,仍不得不感慨“层累史观”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社会许多有关传统事物的记忆仍然有着极为深刻的警示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