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4期(总第24期),第1~24页。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质疑接连不断。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发展相当成功,但是关于中国的持续和平崛起也有很多忧虑,有人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至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实主义认为崛起国终究会挑战霸权国和现有的国际秩序,而且可能是通过体系战争来实现。
英国学派以国际社会为核心概念,对中国的崛起也存在类似的担忧,但是角度不同。他们更关注身份和制度,即通过对国际制度的认同程度,质疑中国在英国学派所界定的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
新兴国家的和平崛起不会打破现存国际社会的秩序主要是基于以下假设,即它接受国际社会的基本制度。布赞认为,根据该逻辑,中国的崛起,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接受当前国际社会已经改变的或正在变化的主要制度,尤其是那些关于民主、人权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在关于是否接受国际社会的主要制度的讨论中,国家身份认同或身份冲突是核心问题。一方面,主要制度建构了国际社会的根本特征;另一方面中国的身份使中国不可能接受这些制度。这种来自身份的双重结构冲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新形式的结构性冲突,它意味着中国会再次疏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甚至可能凭借其快速提升的国力以非和平方式冲击国际社会。
身份问题极为关键。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自1840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所有的中国人。中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不再孤立于国际社会,国家身份问题基本解决。
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实践活动、中国的辩证法以及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而采取了一个不同的研究国际社会的视角。该视角与英国学派的研究视角不同,可以为理解无政府社会的未来发展以及其中各种复杂关系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