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及其动因
在线阅读 收藏

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1期(总第17期),第1~33页。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以全面多边合作为最大特点的地区组织。该组织的形成,经历了中国同前苏联接壤地区的边界谈判、“上海五国”元首会议等过渡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脱离苏联,成为独立的国家。由于新独立的哈、吉、塔等国都与中国接壤,为了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中国须与新生的中亚三国持续进行谈判与合作。从而,中苏两国进行的边界谈判自然变成以中国为一方,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为另一方的双边谈判。此时,各国所关注的唯一问题是,五国明确各自所接壤的边界线,以解决边界地区的安全问题。五国就边界问题的双边合作得到了加深,到1996年、1997年大体上都对领土边界问题达成了一致。从1996年开始,中、俄、哈、吉、塔五国每年举行“上海五国”元首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6年、1997年召开的“上海五国”峰会是从1989年开始的解决领土边界问题谈判的延续。然而,199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的第三届“上海五国”峰会上,“上海五国”提出了新的议题,从过去就边界地区的军事谈判变成以维护地区安全为主的多边安全合作。具体来说,打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成为五国合作的主要议题。换言之,1998年举办的第三届“上海五国”峰会萌生了有关多边合作的可能性,并最终推动产生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地区性合作组织。后来,“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提升为五国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多边合作体制——上海合作组织。这意味着,它从一开始较为松散的单项安全会议机制逐渐制度化,并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全面合作组织。1627429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