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1期(总第1期)。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持续了40年的美苏对峙趋向缓和,以反对苏联扩张为基础的中美战略合作逐渐失去了动力。此后,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逐渐显现出来,中国的对美政策也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和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从整体上看,已有的研究更注重描述中国的对美大战略,分析中美关系的演变,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中国对美政策实际效用的评估,即使有所涉及也不够深入,突出表现为:划分中国对美政策类型的方法不够明确,使人们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政策的连续性和变化;评估政策效应的标准较为模糊,相关评价基本是就事论事,不利于人们清晰认识中国对美政策效应的一般规律;没有揭示中国对美政策效应的一般规律进而作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围绕1989年以来中国缓解美国外交压力的实践展开,力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冷战后中国对美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2)相关政策起到不同效果的原因何在?
全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划分冷战后中国对美政策类型的方法,说明评价政策实际效果的标准和方法;第二部分考察冷战后中国缓解美国压力的四个案例,具体评估相关政策的实际效果;第三部分对中国对美不同政策实际效果的差异作出理论解释;第四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并分析其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