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日元国际化的历程
在线阅读 收藏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定义,日元国际化就是提高国际融资交易和海外交易中日元的使用比例以及提高外国投资者资产保有日元计价的比例,也就是提高日元在国际通货制度中的作用以及日元在经常交易、资本交易、外汇储备中的地位。11629270虽然市场需求在一国货币国际化初期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日元国际化并非由市场单因素决定之唯一进程。日本政府在其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政策选择与日本经济的基本因素以及日本受到的外部压力密不可分,其相互依赖性决定着日元国际化进程中的种种特性。在分析日元国际化的历程时,笔者试图从内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视角去分析这一变化,而不仅限于相关事件的排序。

为推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并做出了种种制度安排(见表4-1)。日本学者对于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历史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菊地悠二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与展望》一书中通过日元国际化过程和日元汇率变化相结合,从时间上把日元国际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3~1984年的摇篮期,这一阶段始于1973年的《牙买加协议》,终于1984年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至20世纪末的试错期(指政策动向不定的时期);21世纪则被划分为日本学者期待的成熟期。有关日本推进日元国际化的举措详见表4-1,针对上述三个时期,日本国内分别展开三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里根政府对日本施压,双方成立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日本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日元国际化的历程。第二次是日元升值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避免贸易结算、资产运用的汇率风险,人们将视线又一次转向日元国际化(中条诚一,2001)。而引发第三次日元国际化讨论则要归因于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学界认为亚洲货币危机究其原因是亚洲各国经济关系与货币的不协调,亚洲各国过分依赖美元,一旦美元兑日元升值,就造成亚洲各国出口竞争力衰退,投机资金逆转,最终引发泡沫经济。顺着这一逻辑,则会产生这样一个结论:要使亚洲经济稳定,就必须消除过度依赖美元的现状,促进日元国际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