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教育经费往往被军阀挪用,导致教育经费无法正常发放,教育事业大受影响。在此情形之下,如何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成为教育界关心的头等问题。中华教育改进社乘时而起,作为一个民间机构成立筹划全国教育费委员会,担当了本属于政府应该担当的协调角色。可能作为教育经费稳定来源的关税、退还庚款、内债三者之中,退还庚款因有各国承诺在先,看起来相对容易,也就成为教育界争取的主要对象。在争取各国退还庚款、庚款用途计划、庚款分配等诸多环节,中华教育改进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上替代了由教育部组织成立的教育基金委员会的功能。中华教育改进社这一兼具政府角色的职能,受到了来自教育部和其他教育团体如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学艺社的挑战。中华教育改进社与这些教育机构间的关系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就教育改进社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述,时间上侧重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成立前后,着眼点在国内教育界在庚款问题上的争夺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