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人口思想——兼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转变
在线阅读 收藏

关于民国时期人口思想的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对于个别人物的人口思想研究,这方面有《孙中山人口思想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1期)、《马寅初人口思想再认识》(《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4期)等;此外,主要体现在一些通史性的著作中,如《中国人口思想史稿》(吴申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中国人口思想简史》(张敏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等。欧美学者对民国时期中国的人口思想关注很少,大多在关于中国人口研究中,零星地提到中国的人口思想,这方面有,Hanley Susan:Family and population in East Asian history(1985)、Lee James:One quarter of humanity:Malthusian mythology and Chinese realities 1700-2000(1999)等。当然研究中国人口最突出的是He Bingdi(何炳棣):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1959)。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人口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不过,这些研究受限于各自的课题需要,未对民国时期人口思想进行专题性研究,且大都注重在马尔萨斯对中国的影响,很少注意欧美白人世界的“种族冲突论”等问题,而后者恰恰是民国时期人口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种缺憾在有关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论著在探讨1924年孙中山人口思想发生转变原因时,归结为“由于中国缺乏精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孙中山便轻信了外国人的统计数据,并依此认为中国的人口在减少,需要增殖人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需要”;“人口思想悖论的产生与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感有密切关系。”1650976台湾的学术界甚至一度对孙中山的人口理论产生分歧,形成了认为孙中山主张“增加人口”和主张“减少人口”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见。1650977客观而论,这些研究并没有关注到当时人口思想与世界社会思潮之间的关联,以至于他们的解释都显得较为片面。

有鉴于此,本文以当时的民族主义人口思想为例,在这方面作些尝试,以期能对当时的人口思想作重新的审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