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研究了北京的素质教育话语和实践。北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首都孩子的“素质”,为的是提升国家及其未来的“素质”,本文通过研究这些举措将素质教育阐释为治理术的一种形式,是改革年代的北京用来教育孩子们的“行为的引导”。本文立足于在北京的小学、家庭以及公共空间展开的民族志研究,重点探讨界定和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质”是如何与国家权力的形式和实践变迁相关联的。
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现代,丛刊
伍宁: 伍宁(Terry E. Woronov),博士,悉尼大学人类学系讲师(terry.woronov@sydney.edu.au)。作者感谢北京松树街小学的师生为研究提供的帮助。本文曾经发表在Positions: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周培勤: 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