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表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法制化阶段。2009年以来,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大规模实践阶段。到2009年末国家共确定192家各种类型的试点单位,每个单位都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方案。通过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考察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既需要继续深化理论研究,也需要对循环经济实践进行总结。从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要使循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不能仅仅把循环经济看成是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而是涉及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利益主体整合的新型综合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物质层面上,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中国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严重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模式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中国应对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压力,由政府引导,以循环经济联合体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布局,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促进碳循环,提高碳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绿色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循环经济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物质循环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效果层次上,对循环经济运行的制度设计、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在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实践中深入总结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深化,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成功模式进行总结。本报告作为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的一部分,将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发展现代循环经济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政策、进程、效果、经验、存在问题的认识,并对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