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云南民族关系概说
在线阅读 收藏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一词的现代意义的出现不会早于18世纪,而它在中国的出现则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1661438“民族”一词在中国的流行是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要求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的结果。自梁启超等人于清末将现代民族的概念介绍到中国以后,“民族”在中国社会虽然被普遍使用,但究其实际含义,常常是与种族、国家、部族相混淆,既可能指涉现代民族,也可能用于描述古今中外处于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各种地域性共同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将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文化特征、民族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的、稳定的共同体,不分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都统称为“民族”,并为其建立起相应的行政单元——各级民族自治地方。1953年,中共中央在讨论《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时,毛泽东明确指出:“科学的分析是可以的,但政治上不要去区分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16614391962年,在一次民族理论方面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决定把外文著作中有关民族的词汇统一翻译为“民族”,而不再使用“部族”或其他译名,认为这样“不仅解决了汉民族的形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中国50多个少数民族的形成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全世界一般民族的形成问题”。1661440从那时开始,不仅那些通过了民族识别的筛选,并建立起民族自治地方的“××人”“××部族”具有了现代民族的身份,就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吐蕃人等称谓也被注入了(古代)民族的新内涵。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