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研究的两个互为依存的侧面。社会分层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布状况进行横剖性的断面分析。社会流动则从历时性的角度,讨论个人或群体在不平等结构中的位置的变化。社会流动研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前者指个人在其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动,后者讨论父代和子代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异同和变化,其研究主题是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是如何实现的,并以此评判一个社会的开放性程度。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各种形式的市场转型。这为研究制度变迁对分层机制的影响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有别于苏东各国的“休克”疗法,受到社会学者的特别关注,并引发了以市场转型理论为核心的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这项争论的焦点是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和流动机制的变迁。具体研究课题大多涉及收入分配、职业流动和精英集团的重组等,而代际流动这一主题则多少被学者们所忽视(少数例外,如陆学艺,2004;Wu,2006),尤其缺乏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区分、澄清和检视社会流动过程中市场化和其他制度和结构力量的作用。本文拟通过中俄两个城市的数据,展示和讨论在不同类型的市场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中俄两国的代际流动呈现出什么样的差异,以期达到“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目的,对30年来的改革进程有更全面准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