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鸠摩罗什
在线阅读 收藏

鸠摩罗什(意为童寿),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沙雅两县之间);他的母亲是龟兹人,父亲是印度人。用现代话来说,罗什是一位有外国血统的中国少数民族佛教学者。

罗什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师”之一。是一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又是一位宣传《般若》、《三论》(《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学说的佛教哲学家。

罗什在长安活动的时期(401~413),正当“五胡”之一——羌的姚氏称王关河之际。这时,东晋的司马氏,仍然偏安江南;北部中国,继续处于动荡局面。频繁不息的战争祸乱,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使得这些北部中国的统治者们,都想找到一种既能自我慰藉,又能愚弄群众的精神武器;然而,这些崛起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既没有汉民族统治阶级所拥有的那种儒学传统,也没有老庄道学的传统,于是,大讲出世、解脱的佛教,就成了他们特感兴趣的对象。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通晓幻术的佛图澄,深为石勒(羯)、石虎所敬信;名僧道安,到长安后,与苻坚(氐)行则“同辇”;苻坚甚至表示:“安公道冥至境,德为时尊,朕举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晋书》卷一一四《苻坚下》)为了获致罗什,苻坚不惜派遣大军远征异域(当然,苻坚派兵西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攻城略地,扩张势力)。罗什之所以能够备受苻坚的推崇,也正是这样一种情况。

历史上,为罗什立《传》的,有三家:一是梁僧祐的《鸠摩罗什传》(见《出三藏记集》卷一四);二是,梁慧皎的《鸠摩罗什传》(见梁《高僧传》卷二);三是《晋书》卷九五《艺术列传·鸠摩罗什传》。僧祐《罗什传》是最早的,《晋书·罗什传》是晚出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