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收藏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中指出,“成功并非只是一个立法和政策改变与否的问题,尽管这方面的改革是重要的……但是,除非政治文化也随之改变——除非公民按照真正符合他人需求和愿望的方式去思考、去感觉或者去行动,否则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改变”。1670284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劳伦斯·哈里森也指出:“将改变价值观和态度的因素纳入发展政策、安排和规划,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办法,会确保在今后50年中世界不再经历多数穷国和不幸民族群体过去50年来所陷于其中的贫困和非正义。”167028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也强调社会选择是一个过程,社会成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从而理解、体认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调整自己对某些价值要素所赋的权重,乃至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价值标准在此过程中形成、改变、发展、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也有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分,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化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型。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就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先进文化成分,建构适应现代和谐社会的先进文化。从世界文明的主潮流来看,伴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应主要体现为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型、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型以及生态文化的建设四个方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