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福建省惠安县基本情况
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依山傍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土地面积72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4公里,人口93.7万人,辖16个乡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科技先进县”、“渔业强县”、“全国百强县”之美誉。
1997年初任职期间惠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社会面貌:县城“街道不平、路灯不明、自来水常停、拖拉机难行”,乡镇情况更差;民营经济还在起步阶段,缺乏主导产业,企业规模偏小。
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好,但缺乏朝气和干劲,并存在不同角落干部拉帮结派现象,常常无事生非,社情较为复杂,是全省有名的告状县。
经济指标:生产总值57.26亿元、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6元,三产比重21.6∶54.1∶24.3,在泉州11个县(市、区)排名靠后,列第七。
2001年离职时惠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社会面貌:县城改造全面起步,中心城区建设粗具规模,城乡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陆续建设一些县乡文化中心、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县域经济粗具规模,形成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石雕石材、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培育了惠泉集团、达利集团、双喜集团等龙头企业。
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朝气蓬勃,干部群众心齐气顺,人人想干事业、人人在干事业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
经济指标:生产总值129.72亿元、财政总收入7.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27倍、3.1倍、1.38倍,年均增长15.3%、19.4%、7.3%;三产比重13.0∶56.5∶30.5,在泉州11个县(市、区)GDP排名前三位,财政收入列第四。
2001年与1996年经济指标比较
经过4年发展,2001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2.27倍、3.1倍、1.38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3%、19.4%、7.3%;
三产比重更趋向合理,一产调低了8.6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了2.4、6.2个百分点。
根据中央党校的安排,我就自己在担任惠安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工作上的体会、得失与大家进行交流。
总的来说,在惠安县4年工作期间,我能够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推动发展作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群众得到更多更大更好的实惠。2001年,惠安县生产总值129.72亿元,在全市11个县(市、区)排名前三位;财政总收入7.67亿元,列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分别比1996年的57.26亿元、2.52亿元、3336元,增长2.27倍、3.1倍、1.38倍,年均增长15.3%、19.4%、7.3%;三次产业比例由1997年的21.6∶54.1∶24.3调整为2001年的13.0∶56.5∶30.5。
主要体会有以下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