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总部经济的功特能效学说——走马总部经济论坛
在线阅读 收藏

在中国,最初的总部经济论坛来自我们的策动,后来的总部经济论坛来自于各地源源不断的热诚。

大家都来关心一种新理论,这无疑是一种好的开端,最起码说明过去那种将经济理论的学说束之学府高阁,关在经济学教授书柜里的现象,已经改变了。各行各业谈经济,男女老少谈经济,这种热情,是从近几年开始的,而且首先是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这些城市开始的。回忆起来,几十年来好像还没有过这种发自大家内心的、自愿的、畅所欲言的、关心经济理论学说的情况。特别是在对房地产过热、股市信心问题、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直接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参与论坛的民众热情之高涨程度,都是空前的。全国各种类型的经济论坛次数之多,影响之广泛,也是空前的。

与此同时,也发生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许多传统的经济学观点,受到挑战;许多官方的意见,受到批评;许多想象不到的经济问题,得到披露;很多权威的理论家、权威的观点、权威的理论机构,受到群众的质疑。对于这些情况,我觉得很正常,不管谈论经济的是谁,也不管他这种论点来自何处,更不管论点的正确抑或错误,只要能够表达出来,就能推动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这正是经济理论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在某一种理论刚刚诞生不久,各方面很不成熟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学专家们,最好还是先闭上嘴巴,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大家的议论。这些论点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得出一个近乎真谛的结论,自然就会产生出一种新理论和新体系的学说。

在此,我愿意根据每次论坛的笔录,详细地汇集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海外名人们讲话的重要片断——这些片断都是他们演讲的核心部分——把这些片断重新整合、梳理、编排成一套粗略的体系,和大家一起来鉴定他们对总部经济理论的认知。

我们在浏览这些观点的时候会发现,这当中的确有不少闪闪发光的东西,也有一些哲理深邃的东西,还有一些他们自己都在摸索探求的东西,甚至还有他们糊里糊涂的东西,连他们都搞错了的东西。不管怎样,我们都拿出来品味,借鉴,欣赏,批判或者吸收。因为可贵在于,无论怎样,他们已经在2006年之前为我们做出了探索。我们有理由这样设定:对总部经济概念的认识刚刚开始,而且对总部经济的认识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像社会的发展一样,它是一个过程,一段历史,一个动态的流程;更何况,今天的总部经济,与昨天的总部经济、明天的总部经济、后天的总部经济……必然会有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的不同。与此同时,对它的诠释,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表达。这些原理,应该是可以被理解的。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他们或者从总部经济的表象特征,或者从总部经济的实质本性,或者从总部经济的诸多关联方面,勾画出了总部经济概念的基本轮廓。我们不能说哪一个是绝对正确或者不太正确,只能如世人经常说过的那样:“坚冰已被打破,远航已经开始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没有把这些经济学家的社会职务和荣誉头衔列在他们的名字后面,有一些原因:首先,以下这些文字根据录音整理,仅代表了当事人在当时历史时期的基本观点,至于详细内容以及后来当事人观念的演变情况,并没有与本人核实;其次,人,生而平等,尤其在学术研究方面。在思想的论坛上,绝对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尽管这里边包括副总理、部长、市长、司长、董事长、教授和院长,甚至著名国际经济学术权威,以及国际著名电视媒体的经济节目主持人,总之在我们读者大众的眼中都是一些“大人物”,但他们的这些头衔并不会像人类思维成果那样永恒。总部经济思想是要传之久远的,而社会性职位相对非常之短促,仅是瞬间。这样做的原因好像很奇特:我不想让那些闪光的头衔压抑住我们读者冷静的判断和缜密的思维。总部经济是一种智能的产物,不是职位或者学位的产物,尤其是在它今天的初创时期,更是如此。对总部经济的自身性质来说,就更需如此。所以敬请各位谅解。

(行文中,凡“编者”的话,都是我加的,某些地方则干脆没有加。)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