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我省经济特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3个经济特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深圳这一昔日之边陲小镇已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化城市,珠海这一当年的小渔村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海滨城市,汕头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制创新率先突破,发挥了重要的“试验田”作用;对外开放引领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培育了特区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圳、珠海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经济特区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神话”,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历程之所以不平凡,之所以举世瞩目,最根本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东经济特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和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所有亲身经历这场伟大变革的人们,都有理由感到光荣和自豪。
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是,继续敢为人先,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率先形成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率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完成这一任务,我省经济特区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创新,为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是特区经验的灵魂和特区精神的本质特征。
从总体上看,目前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方式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仍不完全适应,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不完全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状况与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仍不完全适应,社会管理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仍不完全适应,等等。这些方面的“不适应”,深层次原因是改革相对滞后。必须看到,在一些已经初步建立了新体制的领域,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一些尚未触及的领域,还亟需改革攻坚,“啃硬骨头”;在一些甚至出现了旧体制“复归”的领域,更加需要下决心再次改革。经济特区要深刻认识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全面把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排头兵意识,继续高举改革创新这面旗帜,再次擦亮改革创新这一品牌,重新振奋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
30年改革开放和28年特区发展经历生动表明,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好、作用最持久的办法。经济特区要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必须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率先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以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深化各领域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要紧紧抓住转变职能这个核心,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重点要在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上取得突破,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特别是大部门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二是以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必须按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要素市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制,进一步消除科学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四是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文化事业改革发展,促进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环境,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五是以程序科学化规范化为重点,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前重点要探索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在活力和应有作用的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创制性和探索性立法,加强程序设计和程序保证,丰富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形式与内容相适应,让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和掌握。六是以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为重点,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形成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合作基础,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必须发挥政治优势,为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3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引导改革开放前进的强大动力,又是坚强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坚决维护党的权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错综复杂局面的能力;着眼领导特区和全省科学发展的需要,大胆起用和培养一大批视野开阔、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二是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要继续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继续秉承“答应改革失败,不答应不改革”的理念,为特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把特区事业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要强化特区意识,始终保持“特区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在“特”字上谱写全新的篇章。三是要努力营造有利改革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采取宽松的政策支持、保护改革创新者,鼓励他们先行先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推广。坚持不争论,果断试,多干少说或只干不说;不争论,答应试,错了及时纠正,努力降低改革成本,确保改革成功。四是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全省上下要真抓实干,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促进特区改革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