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认同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途径,一是自上而下,一是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认同过程是经由主体评价的积淀、交流、碰撞,自发地形成对某种价值观念或价值观的认同。自上而下的认同过程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灌输来影响或改变受众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观,从而形成某种价值认同。就我们当下的实践而言,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是我们形成价值认同的主要手段,但是,自上而下的价值认同方式要发生有效作用,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其一,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的有效性,有赖于其所宣传的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及价值体系的完善性。就目前的现实而言,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论证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加强理论研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二,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的有效性有赖于宣传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般而言,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理论色彩都比较浓厚,所以有一个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增强宣传主体的实践感受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判断力。毋庸讳言,在这方面,我们显然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三,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有赖于宣传者的权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权威衰落的时代。就中国而言,五四之后,天命、大人、圣人之言的权威就大打折扣,而个人崇拜的破产进一步加剧了权威力量的衰落;在西方,恩格斯在谈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时候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是放弃存在的权利。”
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方式在推进核心价值认同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使得我们不得不在加强与改善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重视自下而上的认同方式。而在我们这样做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主体(个体主体)评价结构的改善与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