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据佛典,特别是《阿含经》严格界定了五蕴、五取蕴两个概念,指出在逻辑上它们具有“属—种”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以“五蕴—五取蕴结构解析图”予以标示。此外,还梳理了五蕴学说的三种三重结构关系,亦分别以三个系统图予以表示。总览这些图示,大体可知,五蕴学说作为佛陀的“人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至少包括三个结构层次的巨系统。其最基础的一层是色、受、想、行、识诸蕴。其第二层级或两分地解析为人的肉体物质方面和心理精神方面,或解析为能认识的我与所认识的我所二者。也可以三分,依因缘理论从发生学上将诸蕴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色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第二组包括受、想、行三蕴,经曰:“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第三组是识蕴。这第二层级上的五蕴三分或二分反映了精神与物质,能与所,以及因缘发生等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五蕴学说最高一个层级的概括,即心色不二的五蕴这个生命存在系统——整体的人。在五蕴整体这个最高层级上,五蕴学说所关注的是取—非取或漏—无漏的种种五蕴,这是人生观问题,这是佛陀“人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