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成长性和复杂性特征贯穿始终。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指出的:“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向后建设时代迈入,众多城市将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由扩张增长向结构调整转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智慧城市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的新一轮空间规划编制是我国城市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实现规划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三个层次的智慧城市的内涵:一是基础层(第一层),即收集城市运行大数据信息的各种物理设备;二是传输层(第二层),即对整个城市的运行做整合、协调的网络;三是最高层(第三层),即人的智慧,将智慧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
我们认为,未来的新型城市空间是物质要素和数字网络共同组成的“网络-物理”空间。单纯的技术创新与传统规划的组合并非是规划范式的创新,新的规划范式需要以城市文化和特色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