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演化就是城市的发展变化。空港城市演化经过了空港、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三个阶段。本书阐述了民用机场在民航业中的地位、民用机场组成、民用机场设施功能和构成、机场分类、机场发展特点、机场在国家战略的地位和机场自然垄断属性的特征,空港经济区是在机场的带动下产生的产业聚集区,空港城市是以机场为核心,由空港经济区吸附相关的商务、休闲、娱乐、物流、制造等多种业态协同发展,从而聚集人气形成的城市新形态。空港城市具有工程属性,属于地方政府主导型巨工程。从工程哲学角度看,空港城市演化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城市演化发展的基本矛盾看,空港城市演化是空港城市空间与空港城市共同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空港城市空间是空港城市演化的客体,空港城市共同体是空港城市演化的主体,这两者构成了空港城市演化的主客体。从机场发展概况、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产业支撑、城市空间结构及交通网络和资本运作四个方面对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仁川、美国孟菲斯航空城、西安空港新城和北京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进行了分析。
(2)工程责任是指工程共同体在进行工程活动时,要对工程自身、生态环境、社会公众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将工程活动对自然、社会和人产生的可能与实际危害消除或者降到最低程度。工程责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工程达到和谐状态。空港城市是地方政府主导型巨项目(工程),空港城市责任就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实验区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就空港城市建设而言,工程责任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他航空行政管理部门;航空产业类企业(核心)、参与空港城市建设的非航空产业各类企业;政府性质的社团(政协、工会、村民自治组织)、非政府性社团(民间性质的航空组织等)。政府的工程责任是宏观政策引导,基础设施构建,构建智慧之城、生态城市、宜居城市;企业的工程责任是空港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产业之城;社团的工程责任是智力文化创新,社会公众参与,构建文化之城。
(3)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的相关理论有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生长轴理论、点轴模式、中心地理论、同心圆学说、扇形(楔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包括居住板块网状交织模式、公建斑块线状穿梭模式、组团联动式模式。空港城市空间形态包括连绵带型、组团串联型、星座型和组团放射型。空港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模式呈现圈层式的布局,从内到外一般分为空港核心区、空港紧密区和空港带动区。空港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圆形、偏侧、线形、指状、双中心五种。空港城市交通网络包括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综合集疏运网络。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是空港城市交通网络的核心点,是空港城市物流和人流的最主要集散换乘点;根据航站楼在空港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位置,可以将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分为独立式、嵌套式和混合式。空港综合集疏运网络是连接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城市内外部交通网络的中间网络,承担为空港旅客、货邮的出行提供从出发地到空港的地面交通工具及道路路网服务。外部交通包括铁路、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和公路系统;城市内部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是点,空港综合集疏运网络是面,二者构成了空地一体的空港城市交通系统。
(4)PPP模式是一种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的方式,由私营部门为项目融资、建设并在将来的约定时间里运营项目。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可以达到与各方单独投资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效果。以机场为对象,本书介绍了PPP模式在国内外空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以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提出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支持、信任水平、资本增值、外部环境和约束阻力等因素。通过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动力因素与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及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验证和修正,从而得出动力因素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相互作用的路径以及路径系数,以验证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动力的整体结构关系。政府担保是指政府作为担保方向被担保方做出的,当被担保方的收益低于设定值时给予补偿的承诺,被担保方既可以是私人投资方也可以是金融机构。随着PPP融资模式的兴起,政府担保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担保的内容包括最低收益保证、最小交通量保证、投资回报率保证、购买保证、税收优惠保证、外汇汇兑保证、限制竞争保证、保护知识产权或其他秘密信息的保证。政府担保定价的方法主要有历史经验法、市价法、期权担保定价法。利用政府保证的支付或收益曲线,建立政府保证期权模型,研究了政府保证下空港城市PPP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价值。
(5)从工程责任、空间拓展和社会资本三方面研究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验区的宏观政策引导,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生态保护、智慧航空都市)构建;实验区的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三大核心产业规划,以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以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阐述了社团智力创新;阐述了实验区征地拆迁、合村并城中的“五个一”和谐安置。结合实验区的实际建设条件,从交通、产业、功能以及生态方面提出“公交导向、轴向聚势,产城互融、功能复合,组团发展、多核驱动,生态低碳、廊道串联”的整体布局理念,阐述了“一核三区多组团,轴带联动多节点,蓝绿互融多网络”的扇形空间发展格局。从投资规模、投资构成角度分析了实验区“十二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介绍了实验区社会资本的利用现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6)展望。本书的研究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践,从工程责任、空间拓展和社会资本角度对空港城市演化进行了一点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空港城市演化是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产生的新问题,还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空港城市的引领作用,引领中国经济转型,成为空港城市演化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