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大共性技术研发,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大陆地区产研院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了近几年的探索,在产研院的数量、规模、类型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已经形成大学主导型(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科学院主导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政府主导型(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等产研院模式。2012年8月,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产研院”)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相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此类机构的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其中,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以下简称“弗朗霍夫学会”)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已形成独特的民办公助的“弗朗霍夫模式”,在德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其运行机制,对于加快推进上海产研院建设具有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