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Perserving an Old Model in the New World:German Economic
文章框架:大熊猫是中德两国关系中温暖而又模糊的一部分;德国有兴趣把中国更多地纳入国际治理体系当中;中国对现有全球治理机构持怀疑态度;德国决定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一员。
观点摘要:
1.大熊猫是中德两国关系中温暖而又模糊的一部分。在其他领域,两国的接触已经变得不那么愉快。德国的政界和商界人士已经为两国的发展越来越感到不安。多年来,中德两国保持互惠关系,德国的创新能力和中国的现代化相辅相成。然而现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竞争越来越明显,很可能引发两国间的冲突。可能的话,两国有充分的理由避免在外交和运作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中出现不和谐因素。然而,当能够畅所欲言的时候,德国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们却在质疑他们还能指望中德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持多久以及德国在未来应该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用来维护德国重大国家利益的工具一直处于劣势。
2.无论中国如何发展,德国都有兴趣把中国更多地纳入国际治理体系当中,以便让北京在解决全球问题上能够承担更多责任,例如将中国纳入二十国集团——该集团是为克服当前危机而建立的外交联盟,或者让中国加入七国集团(G7)。中国已经公开表示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领先的大国,但它能够多大程度上在现有体系中利用自己主导的平行性机构发挥作用尚不得而知。
3.中国对现有全球治理机构持怀疑态度,因为它认为现有机构不具备充分的代表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或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并行机构削弱了传统机构的影响力。在外交上,德国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中国的这些倡议是一个敏感话题。一方面,德国有兴趣维持和加强现有机制。另一方面,德国不希望在新组织被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被排除在新组织之外。
4.关于AIIB,德国决定成为其中一员,以对该行的发展发挥部分影响力。然而,AIIB的成立很好地说明了中国能够与西方国家抗衡。而美国试图不遗余力地阻止AIIB成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这些机构的重要替代品。中国和德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的经济、政治、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进展,因为德国和中国相互需要:德中两国互为市场也是公平的竞争对手,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政治盟友,是社会灵感的来源。然而,更紧密的联系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德国和中国的经济不再是简单的互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发展的必然。政治领域出现的冲突也必然被预料到。同时,德国和中国都面临着实施改革的巨大压力。各自体制当中的压力在双边关系中也能感受得到。
5.德国应该做好与中国发生争端的准备,两国间解决争端的困难程度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而到目前为止,两国在处理这种情况上还没有任何经验。两国面临的挑战将是创建一个能够承受这些冲突并防止冲突蔓延到其他领域的机制。这要求德国更加重视本国利益并完善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一过程可能是痛苦的,因为这会打破原本两国间的和谐关系。德国必须承认,要在受到中国关切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德国面临的选择是有限的,毕竟,德中关系不仅仅包含动物园里嬉戏的熊猫。